我站在珠宝柜台前,望着玻璃橱窗里闪烁的金饰,心里盘算着该给两位妈妈买什么样的礼物。这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大件孝敬,总想做得周到一些。
柜台里的销售小姐很有耐心,一件件地取出金饰让我挑选。最终,我选中了一只纹路精致的金镯子,价值一万元。这是送给婆婆的,镯子上雕刻的如意纹样传统大方,很符合她的品味。而给妈妈,我挑了一枚五千元的金戒指,小巧精致,很适合她纤细的手指。记得去年过年时,我就注意到婆婆常常看着她姐妹们手腕上的金镯子发呆。那时我就在心里暗暗记下,等手头宽裕些一定要给她买一只。至于妈妈,她一直习惯戴着结婚时那枚已经有些磨损的金戒指,我总想给她换一枚新的。
付完款,我心里美滋滋的。想象着两位妈妈收到礼物时开心的样子,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刚结婚那会儿,我总担心会照顾不好两边,现在能用自己的工资给她们买些像样的礼物,也算是尽一点心意。
周末,我特意选了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先去看望住在郊区的妈妈。妈妈正在阳台上给她养的月季浇水,见我来了,笑着说:"闺女今天怎么想起来看妈了?"
我从包里取出精心包装的礼盒,递到妈妈手里:"妈,这是我给您买的礼物,您看看喜欢吗?"
妈妈擦了擦手,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看到那枚闪亮的金戒指,她愣了一下,眼圈瞬间红了:"这得多少钱啊?你自己还要养家,别给妈买这么贵的东西。"
我握着妈妈的手,帮她戴上戒指:"我现在工作稳定了,又不是刚毕业那会儿了。您别总是心疼我,让我也心疼心疼您。"
妈妈反复看着手上的戒指,欢喜中带着心疼。临走时,她还特意嘱咐我:"记得也要好好孝敬你婆婆,别让人说闲话。"
第二天,我便带着金镯子去了婆婆家。婆婆正在厨房准备午饭,我走进去帮她择菜。等菜差不多准备好了,我才把礼物拿出来:"妈,这是我给您买的金镯子,您试试合不合适。"
婆婆急忙擦干手,打开盒子,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她仔细端详着金镯子,爱不释手地试戴了好几次。我看她喜欢,心里也跟着高兴。
可就在这时,婆婆突然问道:"你昨天是不是去你妈那儿了?"
我点点头:"是啊,顺路去看看她。"
"给她买什么礼物了?"婆婆的语气忽然变得有些不自然。
我如实回答:"买了个金戒指。"
"多少钱的?"
我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五千。"
婆婆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这镯子是一万块钱的吧?你是不是也给你妈买了一只?"
"没有,就买了个戒指。"我解释道,"我看您一直想要个金镯子,所以特意给您挑的。"
"哼,你倒是会疼你妈。"婆婆冷笑一声,"给她买金戒指纯属浪费,她那个年纪戴什么金戒指?我看你是存心偏心眼。这镯子,你也给她买一只去吧。"
我一时语塞,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明明是一片孝心,怎么就变成了这般局面?心里酸涩难受,眼泪差点掉下来。
"妈,您别这么说。"我强忍着情绪,"我是真心想孝敬您,才特意买了您一直想要的金镯子。妈那边,我觉得戒指更适合她......"
"得了吧,"婆婆打断我的话,"你心里怎么想的,我还能不知道?这镯子我不要了,你拿去退了吧,省得让人说闲话。"
说完,她把金镯子往桌上一放,转身进了卧室。我呆坐在餐桌前,看着那只刚才还让她爱不释手的金镯子,心里堵得慌。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里做错了?难道真的是我考虑不周?可是我分明是想着两位妈妈各自的喜好才这么安排的啊。
晚上,老公回来看我心情不好,问了原因。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他,他叹了口气:"我妈就这个脾气,你别太往心里去。要不这样,明天我陪你去,给我妈再买一只金镯子?"
我摇摇头:"不是钱的问题。我就是觉得难过,为什么好好的一片心意,到最后会变成这样?"
老公搂着我的肩膀:"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想啊,我妈那一辈人,总觉得当婆婆的就该比自家妈妈排在前面。你给她买一万的,给你妈买五千的,在她看来就是你偏心。这种想法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
我靠在老公肩上,默默流下眼泪。原来在婆婆眼里,孝心也是要分个高低的。那我的一片真心,又该如何安放?
第二天一早,婆婆打来电话,语气缓和了许多:"昨天是我太冲动了。你的心意我知道,镯子我收下了。不过你也要理解我,当婆婆的心里总是敏感一些......"听着婆婆难得的解释,我心里的郁结稍稍化开。也许正如老公说的,这确实需要时间和理解。我轻声回答:"妈,您别多想。您和我妈在我心里都是一样重要的。"
这件事后,我对婆媳关系有了更深的感悟。原来在中国的家庭里,一个儿媳妇想要平衡两边的关系,不仅需要真诚的心意,还需要格外细腻的考量。有时候,即便是再真挚的孝心,也可能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差别而伤了和气。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我当初该换个方式,比如给两位妈妈买款式不同但价值相近的首饰。又或者,根本不该同时送礼,而是分开在不同的节日送。但话说回来,难道连表达孝心这样简单的事情,也要绞尽脑汁、处处提防吗?
最近,我常常想起外婆生前说过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是啊,再多的是非对错,也不如一个"和"字来得重要。我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往后还是要多些智慧,既要保持真诚的心意,也要照顾到长辈们敏感的情绪。
这一年过去了,婆婆和妈妈都还戴着我送的首饰。有时候在家庭聚会上,我会偷偷看她们的样子。妈妈的戒指低调内敛,婆婆的金镯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安排吧。毕竟在这些精打细算的背后,真正重要的是那份想要孝顺双方的心意啊。
前几天,我又路过那家金店,想起这段往事,不禁莞尔。柜台里依然摆满了各式金饰,每一件都闪耀着温暖的光芒。只是这一次,我深深明白了:在婆媳关系里,最珍贵的不是金饰的价值,而是懂得和理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