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0亿打水漂!澳大利亚后悔也晚了,这就是跟着美国走的下场

希希的笔记 2025-04-23 02:22:32

3680亿澳元,砸下去连水花都没见一个。

潜艇没影儿,账单倒是越滚越大,澳大利亚这回是赔了钱、丢了人,还被盟友当成提款机薅了个干净。

这场局,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步步自己跳进去的。

事情还要从2021年说起,那年9月澳大利亚和英国、美国宣布签署“奥库斯”协议。

就是抱团搞核潜艇,说是为了印太安全。

可谁都知道,这所谓的“安全”,其实是美国画的大饼,忽悠澳大利亚跳进去跟着围堵中国。

当时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说得斩钉截铁,说这协议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安全协议”。

说得热血沸腾,可是法国人脸都绿了。

因为就在签约之前,澳大利亚刚撕毁了一份和法国签好的560亿澳元的常规潜艇大单。

说翻脸就翻脸,法国一点准备都没有。

这边刚被放鸽子,那边美国就递上了协议书。法国不干了,立马召回大使,指着澳大利亚鼻子骂“背信弃义”。

这事不光把法国得罪了,也让整个欧盟都提高了警惕。他们意识到,澳大利亚靠不住,说翻就翻。

此后,澳大利亚在欧盟那边的影响力一落千丈。

很多合作项目也因为这件事被一拖再拖,欧盟高层对澳方态度变得冷淡得很。

别看是核潜艇协议,实际上这波操作直接让澳大利亚在国际外交圈里被打上了“不靠谱”的标签。

光丢脸不说,还丢了市场。

而这3680亿的核潜艇计划,到现在为止,连一艘艇的阴影都没看见。

你说花钱就算了,关键是这钱花得太离谱。

原本核潜艇就是“烧钱大户”,但美国又不安好心,转头给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加了25%的关税。

这下材料成本蹭蹭往上涨,核潜艇建造费用水涨船高。

美国人嘴上说着“合作”,实际心里早就打好了算盘。

你钱给了,人家造不造、啥时候造、造不造得出,全是美国说了算。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

如果你还想按时拿到潜艇,不好意思,再掏20亿美元,用来升级美国本土的造船厂。

没错,是澳大利亚掏钱,帮美国建造船厂。这不是给人送钱,这是把国家当猪养。

更扎心的是,美国的造船业并不像外界想象中那么强大。这些年美国在造舰方面投入不多,工人短缺、设备老化、产能不足。

美国造船厂的效率低得出奇,排期也乱得像打仗。澳大利亚这边一心想赶工,催得急,但人家美国反手就来一句:你想早点拿船,先给钱我们扩产线。

赤裸裸的勒索,这哪里是军事合作,这是明摆着挖坑让澳大利亚跳。

澳大利亚内部开始慌了,有人算了一笔账,说到2055年,潜艇的钱还不一定花完。

而且越往后拖,成本越高,澳大利亚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不光财政上撑不住,政治上也开始吃不消。民众看着政府一掷千金,连艇壳都没见着,怒火越烧越旺。议会里也开始有人反对,说这协议不靠谱,完全就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现在澳大利亚左右为难,不继续投钱,前面几十年白忙活;继续投钱,又不知道还得扔进去多少。

就像被套牢的股民,想割肉又不甘心,硬撑着又越来越痛。

有人问,为什么澳大利亚要做这个决定?

其实答案简单得可怕,他们真以为抱紧美国大腿就能保平安。

他们真相信,美国会像老大哥一样保护盟友。可现实是,美国拿着刀,朝自家盟友割得比敌人还狠。

澳大利亚不过是下一个被割的韭菜,而这一次割得比谁都深。

从2021年到现在,短短几年,澳大利亚从法国盟友变成了“弃子”,从中立大国变成了美国的小弟。

外交孤立,经济吃亏,国防受制于人,三重打击一起来。

现在想抽身都难,已经走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

而美国呢?赚钱、掌控、输出影响力,一举三得。

有人说,这3680亿澳元,是澳大利亚花得最冤的一笔钱。

可这事比“冤”还可怕,它暴露的是澳大利亚在战略上的天真,外交上的失误,和判断上的盲目。

说到底,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而这一课,澳大利亚是花了整整3680亿澳元来学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