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江门市生态环境局的一则公告引发行业关注,该局正式受理了“广东迪生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古井锂离子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标志着这一备受瞩目的项目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据悉,该项目选址于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总投资高达4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处理4万吨退役锂电池的强大能力,预计年产可梯次利用锂电池2万吨、三元锂粉料3000吨、电池级碳酸锂5000吨。项目总占地面积达28448.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7223.46平方米,涵盖综合楼、梯次利用车间、设备车间、浸出车间、碳酸锂车间、拆解车间、原料仓库和甲类仓库等一系列专业建筑,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项目背后的广东迪生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13日,是广东迪生力汽配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专注于锂电池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广东迪生力汽配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汽车轮毂配件出口的领军企业,实力雄厚。其另一子公司广东威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及资源化再生利用领域成绩斐然,是广东省内通过湿法冶炼工艺回收锂电池极粉规模领先的企业之一。
近年来,迪生力在扩充产能方面动作频频。2021年8月,广东威玛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第一期生产线顺利投产,年综合回收处理硫酸钴、硫酸镍、碳酸锂、硫酸锰等有价金属约4000吨。同年,第二期生产线也相继投产,使广东威玛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的综合回收能力达到10000吨/年,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步入“规模化退役”阶段。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发布的《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自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需对电池执行不低于8年或者12万公里的质保期限。这意味着,从2024年开始,动力电池迎来首批“脱保”,2025年以后,电池退役数量将急剧攀升,“规模化退役”趋势愈发明显。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有研究显示,2030年之前,国内锂电池回收市场年均增速将达到26%,回收量将超过100万吨,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堪称一座亟待挖掘的“金矿”。
就近年产业发展情况而言,我国已基本建立相对完整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从电池包拆解到梯次利用,从电池和极片破碎、黑粉筛分到湿法回收金属元素,再到前驱体及电池材料再生生产,各环节紧密相连。在产业相关的梯次利用领域和再生利用领域,应用场景和产业方向都呈现出较为可观的提升态势,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随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不断扩大,众多车企、电池生产企业纷纷主动布局回收赛道,争夺产业链话语权。从锂产业链的上游矿产端,到中游的电池制造商,再到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甚至第三方企业,都竞相投身这一领域。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17.2万家,近10年来,这一领域的企业注册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充分彰显了行业的火热发展前景。
电池都不在广东生产,为什么废弃电池都要在广东处理?
唉😮💨毒害当地人!哪里生产哪里回收重复利用嘛
处理废物,果然是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