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女读者来咨询。
她当了2年备胎,给男神端茶倒水,洗脚做饭,只为了一个“不确定的婚姻承诺”。
作为一个恋爱脑,她完全被男朋友掌控,拿捏,让她做什么她就去做什么;
哪怕男友一次次试探她的底线,经常跟别的异性暧昧不清,她也愿意忍受。
真正让她崩溃的是,男朋友越来越大胆,把别的姑娘带回了家,她才终于醒悟。
大哭一场,痛定思痛,没有吵闹没有纠缠,把自己的行李从出租屋打包就“主动消失”。
再次被男友联系,大概过了接近1年。
女生基本上已经走出来了,而且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事业、收入、关系都挺不错。
这个时候渣男找上来了,打着“复合与忏悔”的名义,说要给她一个婚姻一个未来。
她本以为自己彻底走出来了,可前任的一通电话,又让她陷入焦虑与挣扎中。
我发现有不少男男女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恋爱脑,而是搞不清恋爱中的人性逻辑;
你跟对方谈恋爱,但你直接碰撞交锋的,其实是“人性”。
那个人身上所有的光芒与阴暗,吸引力与弱点,在你面前毫不遮掩,完全袒露;
当你搞不懂人性,你就只会被对方拿捏;
当你搞不定自己,你就会在一段烂透了的关系里,反复拉扯,自我折磨。
-01
人性的弱点是什么?你离开了,对方反而更爱你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掏心掏肺地对一个人好,对方却渐渐冷淡;
而当你终于决定放手时,对方反而怀念你的好,挂念你这个人,时不时地通过社交平台点赞互动,刻意地制造一些“巧合”,撩拨你,试图让你主动找他。
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藏着人性的弱点—— “恃宠而骄”。
得不到的时候,TA会心心念念;
得到了之后,TA就觉得乏味无聊;
而你在TA身上投入了大量的爱和成本,TA就恃宠而骄。
人性在某些方面,都是“贱兮兮的”。
就像你对某个人好声好气,温柔有礼貌说话没用;
你非得骂他几句,打他几巴掌,他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跟你说话,还得给你笑脸。
心理学中的“沉没成本”理论与其相似:
当你在对方身上投入越多(比如时间、情感、金钱),你越容易合理化自己的付出,甚至对付出这件事产生行为惯性。
如果你总是单方面过度付出,对方反而会因为“可得性”太高而失去兴趣。就
阿兰·德波顿在《无聊的魅力》中,写过一段话:
“你越不喜欢一个人,你越能够信心百倍、轻而易举地吸引他,强烈的欲望使人丧失了爱情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漫不经心,你如被人吸引,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因为我们总是把最完美的品质赋予我们深爱的人。”
你越是放低姿态讨好,对方越会觉得“你离不开我”,从而把你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比如说:
你为TA倾尽所有,金钱,礼物,时间,爱,甚至牺牲你的事业,以他为中心;
你最后得到的,大概率是被辜负,而不是深情或珍惜。
到最后,你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还是被辜负?”
答案是:你给的爱太安全了,让对方无需努力,就能轻易拥有;
你太会配合了,对方的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表情,你就能捕捉到对方的需要并满足他。
所以,对方为什么不珍惜你?还不都是你给他的信号。
人性的反面是什么?
当你被分手,不被珍惜,果断离开,迅速抽离;
这个时候,对方就会在强烈的“失去感”的影响下,遭到情感反噬。
人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明白珍惜的意义。

-02
被分手后,最好的做法是什么?
不闻不问,不纠缠不挽留,不哭不闹不上吊。
“前任提分手后,我每天发小作文,每天给他发几十条消息,被拉黑后甚至跑到他社交平台下面留言评论,但最后的结果是被他全部拉黑。”
这样的例子太常见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纠缠只会让对方更坚定离开的念头,因为你的卑微迎合也好,低姿态挽留也好,勉强拧巴也好,都会激起他的“损失厌恶”心理,让他觉得“离开你是正确的”。
好的策略是什么?
“断联”是第一法则。
不关注对方,只关注你自己;
不要把时间,精力和感情耗费在对方身上,你要试着把这些拉回到你身上。
哪怕你痛苦,你难过,你脑袋里忍不住想……
这些我都知道,但你必须,也只能要求自己这样去做。
当你坚持这样做,并且在社交平台定期更新“你变好的证据”,甚至发一些异性主动约你吃饭的动态,这样去打造你新的生活就够了。
如果前任偶尔刷到你的社交平台,看到了这一切,必定会有情绪的波动。
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人不会对离开没有价值的人感到后悔,只会为丢掉了“极具潜力”的人而懊恼。
你10年前,手里有点钱,爱人让你买点黄金首饰,你拒绝了,那个时候你不后悔;
10年后,你手里还是这点钱,你每次看到黄金,都忍不住懊恼。
结束一段感情,“不闻不问”不是冷漠,而是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
找到你的节奏,回顾你的生活秩序,一切都会朝好的方向走下去。
换个角度讲:
在你变好的过程中,你的心态也会转变;
你越好,你接触到的人和圈子也就上了一个层次。
那个时候,你再对比前任,想起前任,你的内心毫无波澜。
就像修仙小说里面,低修行文明的星球和高修行文明的星球,中间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03
任何离你而去的人或事物,本就不属于你
感情里最残酷的真相:
你无法用付出,用讨好去交换爱;
因为你换来的,大概率是自卑和被轻视。
那些让你痛苦的人,本质上是因为你们的需求不匹配。
比如他需要自由,你却想要安全感;
他追求激情,你却渴望稳定。
这种错位,就像新手玩“俄罗斯方块”;
不讲规则,只是一味地莽下去。
最后自己没了空间,游戏没了退路,一次次产生挫败感。
两块不同形状的拼图,只会让彼此伤痕累累。
分开,并不都是痛苦,也并不都是遗憾;
虽然会阵痛,但清醒过后,有些“烂人”是来“渡你”的。
心理学发现,“失去感”会激活人的成长潜能。
跟对方在一起,你的创意,你的行动力,你的主动性,你的驱动力,完全被影响了;
离开对方之后,你会找到新的寄托,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当你“真正为自己活着,你才能明白自己的人生有多辽阔。
当你停止追逐错误的人,世界才会指引着你,遇到对的人,对的圈子,对的关系。
换个角度去想:
“你失去的是一个不爱你的人,而TA失去的是一个敢全心去爱的人——谁的损失更大?”
话题:结束一段糟糕的感情,你有没有变得更好?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长,社交关系等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