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魏征死后仅两个月,李世民就忽然翻脸,下令将他墓碑砸毁?

方圆讲历史 2025-03-11 10:12:47
前言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最推崇乃至羡慕的关系就是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君臣之谊,他们之间的故事也为后世津津乐道。后世提起时,谁不感叹李世民的博大胸怀?毕竟如果将魏征放在朱元璋一朝,早就尸骨无存了。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魏征逝世两个月后,李世民就下令将他的墓碑砸毁。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悲痛不已

将时间来到贞观十七年,这一年魏征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得知这件事的李世民也是极其的担忧,即使是政务繁忙但他依旧抽空去看望这一位老臣,赏赐的名贵药材也是源源不断的进入到魏征家中,遗憾的即使这样也没有能够很好地缓解魏征的病情。

去到魏征家后,看着魏征家中的简陋,这一位君主心中也很不是滋味,于是让人将宫中自己建造宫殿的木材都送到魏征家,让他用这些木材修建房屋,能够住得更舒服一些,每次探望魏征的时候李世民都会细致地询问他的病情。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魏征的长子,李世民殷切地希望魏征能够亲眼看着两个孩子成婚,是以在最后一次去看望魏征的时候李世民还专程将公主也带着让魏征能够亲眼看看他的儿媳妇。

这样大的荣耀这样高兴的事情依旧没有能挽回魏征的性命,他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李世民得知后悲痛欲绝,下令废朝五日以表达对于魏征的哀悼和追念之情,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两个月李世民忽然就变卦了。

不仅下令将魏征的墓碑给砸毁并且还将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两人的婚事给取消了,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二、猜忌之心

为什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李世民能变化这么多呢,在这就不得不提及几件事的发生了,首先就是那一位让李世民给予厚望的太子李承乾。李世民和李承乾之间的问题早就从存在了,李承乾因其自身的缺陷本就敏感,尤其是长孙皇后逝世后。

此时李世民宠爱嫡次子李泰远超嫡长子同时也是太子的李承乾,也正是因此让李承乾的性格变得更加乖张。当年李承乾因为宠信一个乐人,在李世民看来就是这个乐人耽误了自己的儿子,一气之下李世民就将这个乐人给杀了。

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这一举动让他和李承乾之间本就有问题的父子关系变得更加岌岌可危。这件事也给内心本就敏感不安的李承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最终走上了那一条不归路,在这可能有人会说,这件事和魏征有什么关系,毕竟此时魏征已经逝世了。

在这就要说说当年魏征给李世民推荐的两个人了,这两人正是杜正伦和侯君集。魏征生前曾向李世民推荐两人,而此时李世民则是因为对魏征的信任,是以重用了两人。其中杜正伦被李世民放在了太子身边,让他教导太子。

而侯君集在战场上的能力也很出众,再加上有魏征的推荐,这不李世民也很大手笔的给了他陈国公的位置。遗憾的是在李承乾事件中这两人都参与其中。事情败露后,其中参与较多的侯君集被赐死,杜正伦也被贬官。

在历史上这是要负连带责任的,并且这两人犯下的也不是小错,而是李世民最忌讳的储君之事,此时李世民也不由地对魏征产生了怀疑之心,毕竟这两人都是魏征推荐的,现在他们参与到了太子谋反的事件中,是不是当年魏征也是别有用心的?

众所周知只要是皇帝的心中有了猜忌之心后,你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有可能会被皇帝有不一样的解释。就在此时李世民忽然又知道了另一件事,这一件事也让李世民心中多想。魏征将自己生前劝谏李世民的话都给誊抄了下来,将它交给了史官褚遂良。

对于史官的作用就不用说了,他们所记载的真实历史是要流传后代的,史官笔下的字是要有绝对的真实性。当然魏征或许只是想将自己所说的话留下来,让自己的谏言能够被后世所知道,能够彰显自己谏臣的身份。

最初李世民知道后心中只是有一些不快,但结合之前太子的事情再看,李世民就不由地多想,魏征此举是不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之前李世民还会觉得魏征此举博取好名声的行为,会影响自己在历史上的声誉。

此时李世民就笃定这是魏征故意为之,魏征是故意想要让自己的错误流传后世。历史上但凡是皇帝就没有是不爱惜羽毛的,李世民显然更甚,他篡改历史的行为也是人尽皆知的。魏征这将他的不足之处宣告天下的行为可不是让他不满,对魏征感观也变了。

作为通过政变登基称帝的皇帝,李世民绝对是能忍常人之不能忍的,要是单单这个两个点,或许李世民也不会采取这样极端的举措。在这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贞观年间,大唐的朝堂上也是各种势力暗流涌动。

其中有关陇集团还有山东士族,山东士族的代表人物就是魏征,即使是魏征的一生多次换主,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号召力和声望。魏征在朝中的地位越稳,山东士族的势力也就越稳定,李世民肯定是不想要士族的声望超过自己的。

是以李世民将魏征墓碑砸毁的行为也能得到解释了,并且可能早在此之前李世民的心中就动了对魏征出手的心,只不过是在等待时间罢了。

三、直言不讳

可以说贞观之治的产生就离不开魏征的辅佐。要不是有魏征在李世民的身边直言进谏也不能让李世民一直所走的都是正确的道路。

但他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的直言不讳才让李世民心中有意见,李世民再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身为臣子的魏征却让这一位君主下不来台,虽说李世民所打出的名号一直都是明君,但在真正遇到事情时李世民心中还是会不满的。

当时李世民对魏征甚至都有一些“惧怕”之意,有一次李世民想要在闲暇之余去南山游玩游玩,就连马车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李世民出发了。但是在临行的时候李世民却忽然表示不去了,因为要是被魏征知道了肯定又是一番谏言。

但这只是其中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有一次下面的官员送给了李世民一只鹞鹰,李世民十分喜爱这一只鹞鹰,闲暇的时候都会将它放在手中把玩。一次李世民在和鹞鹰玩的时候,魏征忽然来找李世民商讨事情。

李世民害怕被魏征看到鹞鹰于是就将它藏在了自己的怀中,其实魏征早就看到了,但是魏征并没有说,魏征在给李世民汇报工作的时候故意拖延时间。等到魏征走后李世民发现鹞鹰已经被闷死了。

有一次李世民忽然想要再修建一座宫殿,毕竟大兴土木就能够彰显当前大唐的繁荣,但是他的这一行为却迎来了魏征的强烈反对,在魏征看来着就是劳民伤财的事情,在大殿上魏征将前朝当例子拿出来说,丝毫没有注意李世民脸色的难看。

虽说最后李世民也听从魏征的建议没有大兴土木,但是魏征的行为却在李世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在贞观一朝这样大大小小的进谏少说也有一千多次,可以想象李世民心中对魏征的不满有多深。

结语

在封建王朝中,即使君臣关系再好,他们终究还是君臣关系。在君主看来,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权力更重要。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一旦触及利益,什么情谊都将不复存在。

当然,李世民还是一位比较顾念旧情的帝王。在后来征战高句丽战败之际,他不由地想起了魏征的贡献,于是下令重新修复了魏征的墓碑。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