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颈长尾雉是我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鸟类,素有“鸟中国宝”之称。白颈长尾雉是一种属于雉科的长尾雉,因颈部有一圈白色斑点而得名,羽毛美丽,尾部有一根笔直的长长的尾羽。雄鸟的面部为红色,背、翼为棕色,身体上有一道宽阔的白线,腹下有一道浅蓝色的条纹。脖子是白色的,喉咙是黑色的。
另外,它有一条很明显的长尾,呈栗色和银灰色,尤其是尾羽中的两条特别长。在展开的时候,尾羽从中央开始逐渐变长变短,犹如一把漂亮的扇子。雄性的羽毛色彩鲜艳,层次分明。但是雌性和雌性完全不同,它们的喉咙是黑色的,脖子是栗棕色的。它通体呈褐色,身上长满了斑纹,后背也有一些斑纹。就连那条尾巴,也不算太长,不是很好看。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只灰色的鸟。
白颈长尾雉喜温带,栖息于千米之下,常出没于密林,多山多林,多山多水,有固定的生活习惯。一般都是在早上十点以前,在森林里转悠转悠,寻找食物,到了正午时分,就会在森林里歇息,过了下午三点,就会再次在山林里奔跑,活动,寻找食物。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地面上走来走去,偶尔也会蹲下来休息一下。不过,一到晚上,它们就会飞上树枝,趴在树枝上呼呼大睡,以此来躲避天敌的攻击。
白颈长尾雉虽然没有什么战斗能力,但在遇到天敌的时候,它也是以最快的速度逃窜,在树木之间穿梭,避开猎物。但面对一只以草食为主,性格温和的黄猄,它丝毫不惧,反而更加凶猛。毕竟,黄猄的个头要比这它得多,四肢灵活,头上长着犄角,但它却向黄猄发起了攻击,一边用嘴啄,一边拍打着翅膀,似乎是想要将这只黄猄赶走。
有意思的是,这只白颈鸟经常与“白凤凰”白鹇一起出现在山林中,两只鸟分头在山林中捕猎,看起来就像是它们的玩伴。不仅江西关山有与白鹇“共处”的现象,而且还在江西的分宜县,江西的伊山自然保护区,福建的君子峰自然保护区,都有与白颈长尾雉共进食物的镜头。
那麽,白颈长尾雉最爱吃什麽?它的食性很广,以草食为主,但也以昆虫为食,一年下来,它的饮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春天是草木繁茂的季节,白颈长尾雉的食性比较丰富,以紫云英,看麦娘,半夏,半边莲,叶底珠,齿缘苦,繁缕为食。到了炎热的夏天,它的食量还是很大的,以锦鸡儿、野鸦椿、猕猴桃和野生葡萄为食。
春天,由于是繁殖期,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区域更大,也更活跃。雄鸟平日里自由自在,到处乱跑。但一旦到了繁殖的季节,就会以雌性为中心,团团围住。在向母鸟求偶的过程中,雄鸟便施展了“三部曲”。第一步,就是展翅,展翅,向心爱的母鸟展现自己的美貌。一对翅膀在空中疯狂的扇动,那一根根羽毛仿佛在发光,煞是好看,被当地人称为“煽情”。
第二步,绕着母鸡转了一圈,用一种“你看我”的眼神,看着母鸡,像是在说:“看我!”第三个步骤,雄性要在雌鸟的脑袋上啄一口,看起来很用力,但雌鸟却一副很享受的样子。他的动作有些莫名其妙,莫非是在给母鸟挠痒痒?如果母的不喜欢,她就会离开。
雄鸟在完成了求偶之后,会和雌鸟繁殖后代,这个过程只有3到5秒钟,随后,雄鸟会仔细地整理它的羽毛。一只雄性一般都有两到三个雌性伴侣。在繁殖后代之后,雌性会在一个隐秘的地点筑巢,每一窝会有5到8颗蛋,大概25天的时间就会孵化。初生的白颈长尾雉,和一般的小鸡一样,逐渐长大,然后长出美丽的羽毛
官山是我们宜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