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降低湿度防病害的方法**
在农村的田园里,或者是城里的自留地里,种茄子可不少见。茄子这种农作物啊,果实紫莹莹的,看着就招人喜欢,不管是炒着吃、炖着吃还是烤着吃,都特别美味。可是呢,种茄子的过程中老是会遇到一些烦心事,其中湿度大导致病害这个问题可愁坏了不少人。
咱先说说这茄子对湿度的要求吧。茄子生长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大概在70% - 80%左右。要是湿度太高了,那麻烦就来了。就像我有个朋友,在华北地区的乡下种茄子,他跟我说啊,有一年夏天,那几天老是阴天下雨的,空气湿度特别大,他家地里的茄子就出问题了。没几天,茄子的叶子就开始发黄,有些还出现了那种黑斑,果实也长得歪歪扭扭的,产量一下子就降了不少。
那湿度大为啥会让茄子这么容易生病呢?你想啊,湿度大的时候,就像给那些病菌和害虫搭了个温暖的小窝。比如说茄子黄萎病,在湿度高的环境里,病菌就特别活跃。这种病啊,一旦染上,茄子的叶子从下往上慢慢变黄,最后整株茄子都可能枯死。还有茄子绵疫病,在湿度大的情况下,病菌传播得那叫一个快,就像火烧连营似的。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了,那怎么才能知道湿度是不是合适呢?其实啊,有个简单的小办法。你可以拿个小木棍或者手指插到茄子地里的土里,拔出来的时候如果土很快就干了,那可能湿度就有点低;要是半天都还湿乎乎的,那就说明湿度比较高了。
我就想起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经历。他在华南地区的一个农场里种茄子,那边的气候本来就比较湿润。他发现,同样的品种,在湿度高的区域和湿度低的区域,差别可大了。湿度高的区域,茄子长得慢,还容易生病;湿度低的区域,茄子长得又壮又好。他就想了个办法来降低湿度,减少病害。
那到底有哪些办法可以降低湿度防止病害呢?首先就是合理的灌溉。像在华北地区种茄子,很多人习惯大水漫灌,这可不行。大水漫灌之后,土壤里的水分太多了,空气都被挤走了,湿度自然就高了。正确的做法是采用滴灌或者小畦灌溉。比如说,有个昌平的草莓种植户王师傅,他虽然种的是草莓,但是他的一些灌溉经验也能用到茄子上。他会根据茄子的生长阶段来调整浇水量。在茄子苗期的时候,浇少量的水,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就行。到了结果期,稍微多浇一点,但也别太多。而且啊,最好选择在早晨或者傍晚浇水,这个时候温度比较低,水分蒸发得慢,不会一下子让空气湿度变得很大。
除了灌溉,通风也是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在乡下的田园里,大家都会开开园子门,让风透进来。但是你知道吗?不同的通风方式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说,在那种长方形的茄子地里,如果只开一端的门,通风效果就不好。最好是两边都能通风,这样空气才能形成对流。我有个邻居在自留地里种茄子,以前他就只开了一边的门,结果湿度老是降不下来。后来听了别人的建议,两边都开了门,湿度明显降低了,茄子的病害也少了。
再说说整枝打杈这个事儿。茄子的枝杈要是太密了,就像人住的房子太挤了一样,空气都流通不畅。在华南地区的一些农场里,种植户们会及时地把茄子底部的老叶子和多余的侧枝去掉。这样呢,既能减少养分的浪费,又能让通风透光更好,湿度也就跟着降低了。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冷门的茄子品种,叫长丰紫茄,这个品种的枝杈长得特别茂盛,如果不注意整枝打杈,湿度很快就上去了,病害也跟着来了。而另一个品种,紫萼长茄,相对来说枝杈就没那么密,管理起来就轻松一些。
还有啊,覆盖地膜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地膜就像给茄子地盖了一层小被子,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不过呢,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在使用地膜的时候也有讲究。比如说在山区的梯田里种茄子,地膜要铺得更平整一些,不然的话,水流到低的地方,湿度就不均匀了。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说,他在山区的梯田里种茄子,一开始没注意这个问题,结果湿度高的地方茄子生病,湿度低的地方茄子长得慢。后来他把地膜铺好了,湿度均匀了,茄子的生长就正常多了。
另外,间作套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湿度。比如说,在华北地区的一些田园里,有人会把茄子和大葱间作。大葱有特殊的气味,能抑制一些病菌的生长,而且大葱的植株有一定的高度,能影响空气的流通。还有在华南地区的一些农场里,会把茄子和薄荷间作。薄荷能散发清凉的气味,让周围的空气湿度感觉没那么闷热,茄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容易生病。
那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方法有没有效果呢?其实很简单,你可以观察茄子的生长状态。比如说,如果按照这些方法做了之后,茄子的叶子不再发黄,果实也长得正常了,那就说明湿度降下来了,病害也减少了。一般来说,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能看到一些变化。如果坚持一个月的话,那效果就更明显了。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在种茄子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湿度大而产生病害的情况呢?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