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服圣化”的禽兽,倒比“服了圣化”的人活得自在一些

薄泰和 2023-08-03 11:28:22

本文作者:王小东

7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媳妇、外甥女一起去逛了逛鲸鱼沟风景区。

在关中竹海的奇石林,发现了一块介绍“白鹿藏身处”的简介牌:

据说西周末期,王室衰弱,周平王有意择地另建新都。一日,周平王与大臣们来原上围猎,见此原地势高大,三面环水,进退可据,是理想建都之地。忽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神鹿,除一双眼睛闪着亮光的红玛瑙外,全身无一根杂色,口含一枚灵芝,飘然而至。平王大喜,紧追不舍,奈何追了十多里而不得,白鹿隐入谷道竹海,藏于此石下面,躲过了周平王与大臣们的追杀。

周平王名宜臼,是“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的儿子。当初,幽王废掉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惹怒了宜臼的外公申侯,于是联合犬戎部落杀幽王于骊山下,共立宜臼即位,是为平王。

此时关中丰镐之地被犬戎部落威胁,所以平王东迁洛阳,“辟戎寇”。

平王东迁是历史事实,白鹿藏身是神话虚构,这个虚构的故事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是因为面对平王的追赶,白鹿没有纳头就拜,反而会跑,会躲。

在中国历史的记忆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面对皇权,看上你白鹿是你的荣耀,不论是拿你当祥瑞进行圈养,还是吃你的肉喝你的血,都可以名垂千史,你怎么还会跑,会躲?这不是不识抬举嘛!

或许,白鹿看到周平王被犬戎部落打得居无定所,不是托付终身的明君,所以会隐藏起来,日后待价而沽,再寻明主。

或许,是白鹿“未服圣化”,面对危险,还是会跑,会躲。

《西游记》第七十四章,在狮驼洞口,面对万数小妖,孙悟空化身小钻风,虚张声势,一方面恐吓说孙悟空会拿铁棒会打死一万只妖精,一方面又替妖精们着想:“列位,那唐僧的肉也不多几斤,也分不到我处,我们替他顶这个缸怎的!不如我们各自散一散罢。”结果众妖都道:“说得是,我们各自顾命去来。”

作者在这里感慨地说:假若是些军民人等,服了圣化,就死也不敢走。原来此辈都是些狼虫虎豹,走兽飞禽,呜的一声都哄然而去了。

所谓服了圣化,归根结底一句话:让人听话!

要么听古代圣人的话,如周公、孔子、孟子的道理。

要么听当今圣人的话,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的讲话,让他们的想法活跃在每一个臣民的脑子里。

听话,就是顺民,给你当奴隶交税的机会。2

不听话,就是罪人,法家的监狱等待着你。

在“儒皮法骨”文化的规训下,服了圣化的军民人等,面对王权的命令,就死也不敢走。但是像白鹿这些未服圣化的禽兽,面对周平王的追杀,还是会跑,会躲。

当初看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对其中描写陕北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

陕北胡汉杂交,土地贫瘠,靠天吃饭,靠地活着,儒家圣人的大道理在陕北比不上一块馒头有力量,因此上把礼义廉耻一笔勾。3

陕北人民为了生存,该反抗就反抗,该抗争就抗争,才不会把什么大道理挂在心上、记在心头。我们敢爱敢恨,“宁叫那玉皇大帝的江山乱,万不能叫咱二人关系那个断。”

一对对鸳鸯水上漂音乐:王二妮

而关中这块土地,自从商鞅变法成功,秦制对秦民剥削至极,几代人下来,“服了圣化,就死也不敢走”。

秦末六国皆反,就秦民顺服,秦王在就听秦王的话,汉王在就听刘邦的话,不就是换了个主子嘛,总得有个皇帝,没皇帝可让秦民怎么活?

今儿看见关中的白鹿会跑、会躲,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很多时候,“未服圣化”的禽兽,倒是比“服了圣化”的人们,能活的自在一些、有趣一些!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里的妲己,在经过一番去神话的改编后,不再是红颜祸水,而是为了报恩并完成恩公殷寿的愿望,她的这番作为,不也很适性么?

PS:

1、本文7.2晚上11点55分初稿完成,3日修改完毕。

2、鲁迅《灯下漫笔》: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3、清光绪年间王沛棻描述陕北写的《七笔勾》:塞外沙丘,鞑靼回番族类稠,形容如猪狗,性心似马牛。语出不离毬,礼貌何谈周,圣人布道此地偏遗漏。因此上把礼义廉耻一笔勾。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