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高速开车睡觉后续:靠智驾送回家,交警罚款,评论区引争议

青山吃瓜瓜 2025-02-20 06:45:21

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以120公里的时速极速飞驰。

车内的司机还在呼呼大睡、鼾声如雷……

智能驾驶真的能够代替人类承担风险吗?

2 月 17 日,有一位男子结束了一天的奔波。

可能是太过疲惫,在高速上,手握方向盘呼呼大睡。

不禁让人心惊胆颤。

这辆车还是以120公里的时速在全力的奔跑,这个速度,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

但是幸好他所驾驶的汽车,搭载有华为智驾系统。

而且为了能在这漫长的高速行程中省心省力,他早早地开启了智驾功能。

车辆驶下高速后,依旧按照既定的路线,凭借着智能驾驶系统,独自朝着他家的方向继续前行。

一路穿街过巷,历经各种路况,最终稳稳地开到家。

不少网友直呼太过惊险,甚至有不少网友直呼:真的太不在乎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果真的出事该怎办?

这位网友还把这一视频分享到了网络上,不少人纷纷艾特公安和交警。

表示高速上睡着了还不管?

最终,警方做出处罚,因为疲劳驾驶罚款200元。

不少网友义愤填膺地表示:“罚得好,该罚!”

毕竟,安全驾驶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人实实在在的责任。

在道路交通中,驾驶者的每一个操作、每一次决策,都直接关乎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正如诸多交通事故案例所揭示的,因一时疏忽或违规驾驶而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

也有不少网友深感不满地认为 200 块的罚款太轻了:

“这可是拿生命在开玩笑!”

他们认为,如此严重的潜在风险,区区 200 元根本不足以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还有人满心忧虑:“这智驾系统真靠谱吗?万一哪天出意外怎么办?”

甚至有不少网友痛斥:“把命交给机器,是对家人最大的不负责!”

各种声音,五花八门,瞬间点燃了大家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讨论热情。

其中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智能驾驶真的靠谱吗?智能驾驶的边界又在哪里呢?

如果真的出事,法律该如何界定责任与义务的边界呢?

其实这一讨论自从开始研发驾驶助手就有不少网民开始讨论。

而此次事件,无疑将这一讨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同时,它也深深引发了人们对交通安全的深思,让大家重新审视自身在道路上的行为。

思考如何更好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汽车客服迅速且紧急地做出了回应:“辅助驾驶系统的本质在于辅助。

驾驶员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警惕,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的控制权。

疲劳睡觉这种行为无疑是极度危险的,严重威胁着自身以及公共交通安全。”

据悉,该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理论上的确能够通过先进的摄像头技术来监测驾驶员的状态。

然而,这其中的漏洞和安全隐患真的不小。

甚至在司机失去意志之后,只能通过显示文字来提醒驾驶员保持清醒。

而且司机还可以手动关掉检测系统。

200元罚款数额不大,却划出一道清晰的警戒线:再聪明的钢铁巨兽,终究需要人类握住缰绳。

技术的进步永远需要规则约束,新科技的产生需要相应法律和权责的配套。

否则对大众来说,都是未知的隐患。

0 阅读:1

青山吃瓜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