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QS排名,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榜单“太水了”!把一些二流大学排在世界前列,反而一些好学校被排到了后面,好像大学的好坏不是按照其实力来比拼,更像是财力比拼,谁充值多就把谁排在前面。但事实的确如此吗?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自从2024年开始,QS榜单调整了一些参考标准:学术声誉权重从 40% 下降到 30%,师生比例权重从 20% 下降到 10%,雇主声誉权重从 10% 上升到 15%, 同时,在原有的学术声誉、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雇主声誉、师生比例、国际教师比例、留学生比例的6个指标基础上,引入了国际研究网络、就业成果、可持续性 3 项全新指标,其权重均为 5%。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国际教师比例、留学生比例权重则保持 20%,5%,5%不变。
也就是说,QS榜单更改了原先的评分标准,把学术性指标的权重下调,商业性指标的权重上调,并且还加入了一些比较模糊和主观性的指标,例如可持续性发展这样的。这一点便是很多人诟病其合理性的原因,因为在人们的印象里,评判一个大学的好坏最根本的就是其学术水平的高低,但QS却把商业性有关的指标加入其中,这也导致了一些学校的排名变化非常大,比较典型的就是: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这三所原本30名以外的学校分别飙升到了前20。平心而论,熟悉留学的朋友肯定觉得有些离谱,因为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录取门槛实在是不敢恭维,但排名却非常之高。
但仅凭这一点可以完全否认QS榜单的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能是QS榜单自从2023年之后更加倾向于商业化而非学术化,可以说是侧重点有了改变,比起软科或自然指数排名这种更加倾向于学术水平研究的榜单来说,QS更像是一个商业榜单,失去了原先以学术水平来评判好坏的导向。QS排名总的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仍需要结合其他榜单来看,比如USNEWS,软科世界,泰晤士等等。下面给大家贴出一个综合性榜单排名,该榜单结合了其他主流的机构:
可以看到,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综合排名依旧非常高,所以入学门槛并不是评判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当然,也要区别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阶段的教育标准,因为国外大多数是授课型硕士,和国内传统的研究型硕士不同。国外的博士学位含金量最高,其次是本科,硕士学位可能存在一定的水分,但也并不是大家口中的水硕,照样需要成绩,论文等指标合格才能毕业!
竟然有人还在吹土奥,除了墨大还能看,其他的真没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