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美国诺斯洛普集团与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一款新型轰炸机正式亮相,并服役于美国空军,它就是大名鼎鼎的B-2“幽灵”隐身轰炸机。
在B-21轰炸机问世前,B-2轰炸机就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具备隐身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其自身RCS值(雷达反射面积)仅有0.01~0.1平方米,相当于一只小鸟的反射面积。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垄断隐身轰炸机领域即将沦为过去式,中国也正在研发名为“轰-20”的国产隐身轰炸机。
而且和此前外界普遍猜测不同,中国轰-20的外观可能会与B-2大不相同,它将拥有超长弹舱携带先进弹药,同时双向兼容“隐身”与“高速”的能力。
轰-20的外观猜测在航空工业领域,目前已经得到学界公认的事实是:一款轰炸机要想获得隐身能力,那么类似B-2轰炸机的飞翼式翼身融合体是最理想的设计方案。
这种类似等腰三角形的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机翼与机身之间的结构复杂度,从而降低机身表面积,进而降低整机的RCS值。
因此,当“中国正在研发隐身轰炸机”的消息被国内军迷确认后,人们普遍认为,轰-20的外观设计也会使用类似B-2的方案,机身展弦比较大。
而在2021年中国空军发布的招飞宣传片结尾,一架披着幕布的神秘机型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猜想——从幕布覆盖的外形来看,这款飞机的确是类似B-2的飞翼式气动布局。
但美媒《21AAR》却认为,中国轰-20不太可能是对美军B-2的“简单复刻”,这不符合中国军工的研发习性。
《21AAR》认为,中国这款对标美国最新战略轰炸力量的轰-20,很可能需要满足一个重要指标:对“隐身能力”与“高速能力”实现双向兼容。而这是美军B-2乃至最新的B-21都无法达成的目标。
B-2的设计并非完美实际上,B-2“幽灵”轰炸机虽然在问世之后就被世人看作“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每一处设计都达到了完美的地步。
从纸面数据来看,B-2轰炸机的航程在12000公里左右,最大起飞重量180吨,载弹负荷23吨,这些性能指标都与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相差不大。但有一个地方却是B-2的短板所在,那就是它的飞行速度表现。
对比俄罗斯图-160M轰炸机高达2.3马赫的超音速飞行能力,B-2的飞行速度低得可怜,在全功率运作下也只能达到0.95马赫的最高速度,因此它只是一款亚音速轰炸机。
换句话说,B-2轰炸机唯一确保自身生存力的手段就是它的隐身能力,一旦B-2轰炸机在执行任务中暴露了自身坐标,那么它几乎不可能从敌方战斗机以及防空导弹的攻击下幸存。
而B-2之所以无法实现超音速飞行能力,问题就出在它“肥短宽大”的气动设计上,也就是机身的展弦比过大。
所谓机身的展弦比,其实是一个用来描述机翼展张程度的数据,展弦比越大的飞机,机身看起来越“宽大”;而展弦比越小的飞机,机身看起来就更加“修长”。
说到这里应该很多人都明白了,既然B-2的展弦比过大,那么宽大的机身在试图突破“音障”,进入超音速状态时,所承受的阻力必然也是更大的,这就导致B-2的动力不足以突破“音障”。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超大的展弦比也为B-2带来了宽阔的机翼,进而带来了充沛的升力,这也让B-2在远程飞行时更加省油,实现更优秀的航程表现。
可见,B-2轰炸机的超大展弦比设计虽然带来了航程优势,但同时也导致飞行速度存在明显限制。
而轰-20要想成为“隐身”“高速”能力同时兼容的新款轰炸机,就必须避免与B-2类似的设计,转而使用展弦比较小的方案——也就是让机身变得更加“修长”。
采用新款设计方案的优势若我们沿着前面的思路继续推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状况——
对于轰-20来说,较小展弦比有助于其突破“音障”,实现B-2不具备的超音速飞行能力,至于航程表现可能受到削弱的问题,中国实际上有现成的技术进行弥补,那就是长剑-20空射巡航导弹。
长剑-20空射巡航导弹的射程在2000公里以上,属于远程重型导弹,因此它的体型也要比一般的制导武器大得多。
根据它在珠海航展上的亮相来看,长剑-20体长约在8.3米左右,弹重2.5吨,如此长的导弹若是由类似B-2的轰炸机来装备,显然根本就塞不进内置弹舱。
但若是轰-20采用“修长”的小展弦比方案,那么它的内置弹舱必然会比B-2更长,也就具备了容纳长剑-20巡航导弹的能力。
这样一来,即便小展弦比设计导致轰-20自身航程逊色于B-2,但依靠长剑-20带来的射程优势,依然可以抹平作战半径上的差距,同时还让轰-20具备了B-2无法实现的超音速能力。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大胆作出猜想:中国轰-20的确会是一款飞翼式布局飞机,但它的展弦比会比B-2更小,外形看起来会更加“修长苗条”。
通过这种差异化设计,轰-20将会是一款作战半径不亚于B-2,但飞行速度远胜于B-2的战略轰炸机,从而实现中国空军在战略打击手段上弯道超车的目标。
有轰2O吗?无人轰炸机不更好吗?
你睡多半年醒来见到的也是我6爷[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