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亲弟率部起义,46军建议出任师副政委,罗荣桓:他不够资格

墨斗鱼纪事 2025-02-10 17:44:16

1949年,解放军46军军长詹才芳率部来到衡山。战后的整编会议上,詹才芳提议:“罗湘功勋卓著,应任137师副政委!”于是,詹才芳随即向罗荣桓发去电报。

然而,罗荣桓的回电却令全场愕然:“这绝对不可以,我了解我弟弟,他不够资格。”

詹才芳解释道:“罗湘起义有功,且是您亲弟……”罗荣桓打断道:“越是亲人,越要严守纪律!革命不是靠血缘,而是靠觉悟!”

罗湘做了什么?为什么罗荣桓会如此反对?

罗荣桓赢得“政工元帅”的美称

罗荣桓家中有六兄弟,他排行老五,而罗湘是最小的弟弟。两人年纪相差三岁,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罗荣桓总会对弟弟说:“等以后,我要出去闯荡,干一番大事业,让咱们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随着罗荣桓渐渐长大,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革命的热情越来越强烈。于是他离开家乡,踏上求学之路。当罗荣桓得知广州黄埔军校正在招生,心中满是憧憬的他即刻奔赴广州,然而在体检环节,却因视力方面的问题而与黄埔军校失之交臂。

尽管自己未能考入黄埔军校,但罗荣桓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却丝毫未减。他在广州一边等待弟弟罗湘,一边阅读革命书籍、思考问题。期间,他多次写信给罗湘,信中满是对弟弟的鼓励与期望:

“罗湘,广州是革命的策源地,黄埔军校是培养革命军事人才的地方,你快来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收到哥哥的信后,罗湘倍受鼓舞,踏上了南下的路途。经过努力,他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黄埔六期的学员。在罗湘踏入黄埔军校的前夕,罗荣桓神情严肃地对他说:

“罗湘,如今革命形势复杂,你到了军校,一定要明辨是非,不要轻易受人蛊惑,要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记住我们的初心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罗湘点点头,说:“哥,你放心吧,我都记住了。”

1927年,罗荣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的岁月里,他参与了四次反“围剿”运动。每次战斗前,他都和战友们围坐在一起,仔细研究作战地图,分析敌人的部署和弱点。

在红军时期,罗荣桓担任政工职务,他常常深入战士们中间,和他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他的关心和鼓励,让战士们感受到了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战斗的信念。凭借着出色的政治工作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罗荣桓赢得了“政工元帅”的美称。

罗湘回乡组建队伍

罗湘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选择加入了国民党。得知这个消息后,罗荣桓立刻找到罗湘,“你加入国民党的事我知道了,你跟着他们,可能会迷失方向啊,听哥的话,离开国民党吧。”

罗湘却不以为然:“哥,我们只是选择不同,我相信我能在里面做出一番事业。”罗荣桓看着弟弟固执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劝道:“罗湘,你太天真了,你要是继续留在那里,早晚会被他们同化的。”

罗湘有些不耐烦了,站起身来:“哥,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再劝我了。我有自己的判断,我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罗湘的内心逐渐被失望填满。他时常看到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现象,那些争权夺利、欺压百姓的行为,让他心中的热血一点点冷却。

一天,罗湘参加一场会议,会议上讨论的不是如何救国救民,而是如何瓜分利益。他实在忍不住,站起来大声说:“我们当初加入国民党,是为了拯救国家,可现在呢?我们都在做些什么?”然而,他的质问只换来一片冷漠的眼神和敷衍的回应。

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罗湘心中的失望也与日俱增,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抱负,想起哥哥罗荣桓对他的劝导,内心十分痛苦。终于,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后,罗湘决定辞去职务。

回到老家后,罗湘时常听乡亲们说起五哥罗荣桓的英勇事迹,心中满是敬佩,也燃起了自己想要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的决心。

罗湘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到家里,激动地说:

“五哥在外面为国家拼命,咱们也不能落后!现在国家还需要我们,咱们也拉起一支队伍,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说干就干!罗湘带着大家四处奔走,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十多人的队伍。别看队伍人数不多,可罗湘毕竟是黄埔军校科班出身,军事素养过硬。他亲自指导队员们训练,从基本的队列动作,到战术配合,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随着队伍的名声越来越大,当地许多有为青年都慕名而来,罗湘看着日益壮大的队伍,心中满是自豪:“咱们这支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我相信只要咱们团结一心,一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詹才芳建议罗湘出任师副政委,罗荣桓:他不够资格

1949年,第四野战军一路南下,抵达衡山。听闻消息的罗湘内心满是激动与热忱,他早就盼望着能与真正为人民谋福祉的队伍并肩作战。天刚蒙蒙亮,罗湘就把队伍集合起来,大声说道:

“兄弟们,咱们一直盼着能为国家、为人民多做点事,现在机会到了!第四野战军来了,咱们要热烈欢迎,全力配合!”

当第四野战军的队伍出现时,罗湘立刻迎上前去,热情地与部队领导握手,大声说道:“欢迎你们!可把你们盼来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罗湘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援工作中。他四处奔走,组织乡亲们筹集粮草,一家一户地动员:

“老乡们,解放军是为咱老百姓打天下的,咱们可得帮着他们,有粮出粮,有力出力!”

在他的努力下,一袋袋粮食、一批批物资迅速筹集起来。同时,他还带领队员们积极寻找武器,将搜集到的枪支弹药仔细擦拭、整理,交到野战军手中。

不久后,詹才芳率领的第46军第137师来到这里。罗湘主动找到詹才芳说道:“詹师长,我们这支队伍一心向革命,希望能加入你们,一起为国家和人民战斗!”詹才芳看着眼前这位热血的将领,点了点头,说道:“好,有你们加入我们真是如虎添翼!”

詹才芳想着,罗湘不仅带领了这么大一支队伍投身革命,而且还是四野政委罗荣桓的弟弟,应该给予他合适的职务,让他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于是,詹才芳随即向罗荣桓发去电报:

“罗政委,罗湘同志带领队伍加入咱们军队后,表现很积极,队伍也带得不错,我考虑让他出任137师副政委,您看怎么样?”

罗荣桓深知政工职务的重要性,也清楚担任政委需要具备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于是回电道:

“罗湘能带着队伍过来确实是好事,但是他现在连党员都不是,让他担任副政委,他还不够格,我建议让罗湘先到中南军政大学深造。”

罗湘心里清楚,哥哥罗荣桓拒绝詹才芳的提议,让自己去中南军政大学学习,是出于对自己的长远考量,是为了让自己真正成长为能为党和人民挑重担的人。

于是当罗湘来到中南军政大学后,更加认真学习理论,后来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出色的学习成果,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工作。经过组织的考察和评估,他凭借扎实的工作能力、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对党的忠诚,被选为党的基层干部。

罗荣桓做人做事原则性极强,对待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即便是亲弟弟也不例外。罗湘也能及时改正,投身革命,为新中国成立贡献力量。兄弟二人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