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多肉缀化诱变,昼夜温差十五度,高原种植试验站,变异监测每日记
法师多肉可是不少多肉爱好者的心头好。它有着独特而迷人的造型,叶片层层叠叠,像精致的小莲花一样。它的叶片在阳光充足、养得好的时候,会呈现出绚丽的色彩,红得似火,紫得像霞。但很多花友在养法师多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痛点,就拿我自己家阳台来说,空间有限,法师多肉又长得比较快,稍微不注意就徒长了,原本紧凑的多肉变得松松垮垮,观赏性大打折扣。这就像在农村小院子里种南瓜,一开始种得稀稀拉拉没几个,后来疯长一地,不好管理,还影响美观。
在我们这个华北地区的城市里,有花友尝试在办公室种法师多肉。本想着给沉闷的办公环境添点绿色生机,可是办公室的光照条件总是不尽人意,大多数时候都是人造光,法师多肉在这种环境下长得病恹恹的,叶片薄而且颜色寡淡,完全没有在家里阳台或者露天种植时那种鲜活劲儿。还有网友分享,他把法师多肉放在咖啡厅的窗边,本以为窗边会有足够的阳光,可没想到咖啡厅的窗上有厚厚的遮阳膜,法师多肉只接收到一点点微弱的光线,最后变得黯淡无光,慢慢死去。
现在有一些地区为了培育更好的法师多肉,会设立高原种植试验站。这些试验站有个很独特的条件,昼夜温差能达到十五度。这种大温差对于法师多肉的生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比如说,云南的某个高原种植基地,那里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当地的花农发现,法师多肉在这种环境下,颜色更加鲜艳浓郁,而且肉质也更加厚实。相比之下,在四川盆地的种植户种的法师多肉,颜色就相对暗淡一些,肉质的饱满度也差一点,因为盆地里面的昼夜温差没有那么大。
我们开始试着对法师多肉进行缀化诱变。缀化其实就是一种变异现象,正常生长的法师多肉如果有了特殊的生长环境或者刺激,就可能发生这种奇妙的变异。在高原种植试验站里,我们对不同品种的法师多肉进行观察。这里除了法师多肉,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多肉品种。像玉扇,它的叶片短小而肥厚,就像一把把小巧的扇子,它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就和法师多肉不完全一样。还有一种冷门的黑法师,它的叶片是黑色的,颜色特别神秘,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差下,变异的情况也很特别。
我们开始每天对法师多肉的变异情况进行监测。一开始的时候,什么变化都没有,就像刚种进去的白牡丹,白白净净的,没有任何特别的迹象。过了三天,发现有几株法师多肉的顶芽似乎有点不一样的迹象,稍微有点摊开的感觉,但还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开始变异了。到了七天,这种迹象稍微明显了一点,叶片的生长方向似乎没有那么规整了,有些开始往周围散开。这时候我就想起老家的邻居赵大爷种西瓜,刚开始种下去的时候也什么都看不出来,但是过个十天左右,苗子长起来了,就知道是茁壮成长还是哪里出了问题。
十五天的时候,有个好消息,有几株法师多肉明显发生了轻度缀化。叶片从中心向四周延伸得更加不规则,就像原本规规矩矩的树突然长出了一些奇怪的枝桠。这时候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网友分享的故事,他在福建沿海的一个小岛上种多肉,那里的气候比较湿润,多肉的生长速度很快,但变异的情况很少。而现在在高原试验站里,我们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变异情况慢慢出现了。
一个月过去了,法师多肉的缀化情况更加明显。那些发生缀化的法师多肉,整体造型变得非常奇特。和普通法师多肉比起来,就像是精心打扮过的模特和穿着普通衣服的路人的区别。比如说,普通法师多肉的叶片是层层叠叠很紧密的螺旋状,但是缀化后的法师多肉,叶片虽然还是层层叠叠,但是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块状分布,看起来就像一块彩色的石头。
在不同地域种植法师多肉,效果差异很大。像在北方的黑龙江地区,有个花友说他在家里种的法师多肉,因为冬季寒冷,基本都处于休眠状态,整个冬天看着就跟死了一样。而在海南,那里气温比较高,法师多肉生长迅速,颜色也和华北地区的不太一样,更偏向浓郁的绿色。在高原种植试验站,因为有昼夜温差十五度这样的优势,法师多肉的生长周期相对稳定,变异的频率也相对较高。
除了法师多肉,我们还在观察一些类似的多肉品种。比如特玉莲,它和法师多肉长得有些相似,但它的叶片尖端更尖,而且它的叶片排列方式和法师多肉也不一样。在同样的高原昼夜温差环境下,特玉莲的变异情况比法师多肉要晚一段时间出现。还有佛珠,它细长的叶片是它的特色,和法师多肉的球型叶片完全不同,它的变异可能体现在茎的弯曲和节点的变化上,而且变异的条件可能更复杂,受到湿度和光照的平衡影响更大。
在这几年的高原种植试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关于法师多肉缀化诱变的有趣现象。比如说,在试验站附近如果有野生的小动物经过,有时候会在多肉周围留下一些粪便之类的。本来以为会影响多肉生长,但是发现有些多肉在吸收了这些物质后的短时间内,变异的速度还加快了。当然,这种情况我们也不能完全确定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因素,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和研究。
在监测法师多肉变异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准确地判断变异的方向和程度。因为缀化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但实际上每株法师多肉的变异都像是它自己独特的“小秘密”。就像我认识的一个花友,他在湖南长沙种的法师多肉,发生了变异,但他看不清楚到底是变得更美观了还是出现了不好的变化,因为没有准确的对比标准。而且,法师多肉在不同的季节变异的情况也不一样。夏天,天气炎热,法师多肉生长速度慢,变异也几乎停滞,冬天虽然缓慢,但是偶尔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我们继续在高原种植试验站观察这些法师多肉。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已经缀化的法师多肉似乎在慢慢适应这种变异后的生长模式。它们的根系好像也更发达了,就像在山东半岛有个农场主种的果树,当他发现果树根系发达之后,整棵树的长势都变好了。法师多肉也是这样,根系发达之后,它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叶片也更加饱满。
对比我们之前看到的一些冷门多肉品种在不同地域的表现,比如冰玉,它在东北生长的时候,由于低温时间长,它的颜色比在其他气候较暖和的地方更白一些,而且冰裂纹也更加明显。还有紫弦月,在云南和贵州的高海拔地区,它的叶片颜色会从淡紫色逐渐加深变成深紫色,而这种颜色变化在我们华北地区的高原种植试验站里要晚一些。这些冷门品种和我们重点研究的法师多肉在适应环境变异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
又过了几个月,法师多肉又有了新的变化。一些缀化的法师多肉周围,开始有一些小的芽点冒出来。这些芽点就像是它变异后的新生命力的象征。就像在陕西的一户农家,他们发现老房子墙角的一株多肉突然长了很多小芽,整个院子都多了一份生机。我们现在也在思考这些芽点对法师多肉缀化后续发展的影响,是会继续促进它的缀化,还是会有新的变异产生。
从开始到现在,在高原种植试验站里对法师多肉缀化诱变的监测,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域对法师多肉的影响,看到了不同品种之间的对比,也看到了时间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法师多肉的缀化变异是否会遗传给后代呢?这就需要我们长期的研究和对比了。就像很多人在养兰花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很特别的兰花品种,就会想这个特性能不能通过种子或者分株的方式传承下去。法师多肉的缀化变异也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奥秘。那么,在你看来,如果法师多肉的缀化能够遗传,对我们普通的多肉爱好者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