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名著:《朝花夕拾》内容概括与名著阅读专题探究

永凤分享 2024-09-03 01:28:05

《朝花夕拾》

【教材链接】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图书P56~61);教材课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图书P38);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图书P50);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图书P22)。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品简介】(依据教材导读内容)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1928年更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写作特色】(依据教材导读内容)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②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③擅长撰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④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

第一类:鲁迅笔下的人物(侧重写人)———怀念师长故人,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篇 目

梗概及主旨

具体情节

人物形象

《阿长与〈山海经〉》

通过记叙“我”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刻画了一位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善良、朴实、乐于助人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长妈妈深深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喜欢“切切察察”;睡相粗俗,睡觉在床上摆成“大”字;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多事,不拘小节,粗俗率性,愚昧

农历正月初一要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

没有文化,迷信,唠叨

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

善良淳朴,仁厚慈爱

篇 目

梗概及主旨

具体情节

人物形象

《藤

野先

生》

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和“我”受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赞美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体现了“我”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

初次见面的第一节课

中规中矩,略显古板

上讲堂忘记戴领结

不拘小节

添改“我”的讲义

关心学生,

认真负责

纠正“我”的解剖图

治学严谨,

一丝不苟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关心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没有民族偏见

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情况

认真求实,注重调查

《范爱农》

追叙“我”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达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

重情义

徐锡麟事件、同乡会争执

冷静,耿直,不通世故,孤傲

酒馆里叙旧

苦闷

报馆案风波,范爱农的学监工作被设法去掉

失望,困惑

拍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

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

第二类:鲁迅的童年(侧重记事)———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昔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篇 目

主要内容、相关人物及人物形象

主 旨

《五猖会》

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命令“我”背《鉴略》,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之所以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用阴间讽刺人间。

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尖锐的讽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

寿镜吾)

“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

写“我”在百草园里的生活,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跟闰土的父亲学捕鸟等故事,乐趣无穷。

抒发了对少年生活的追忆、留恋和怀念,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要求。

阿长

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爱孩子,善良淳朴

“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

选取行礼拜师、问“怪哉”虫、大声读书三个片段来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乏味中也别有一番乐趣。

寿镜吾先生

“我”向他询问“怪哉”的事情,他脸上有些怒色

传统,古板

循序渐进地教“我”读书

方正,质朴,对学生要求严格

学生们跑到书屋后面的园里玩耍耽误了上课时间,他并没有予以严厉训斥

可亲可敬,严而不厉

【鲁迅的两位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与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留学时期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幼年时期的启蒙老师,两位老师对他的思想和品德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鲁迅对藤野先生是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对施行封建教育的寿镜吾先生更多的是敬畏。

《琐记》

(衍太太)

作品先描写了邻居衍太太帮小孩子隐瞒玩闹的事,又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播谣言,后描写了“我”在南京“雷电学堂”求学时,看到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

批判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歌颂了“不满现状”的爱国青年,表现出对探索真理的强烈欲望,体现出作者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

衍太太

怂恿孩子们冬天吃冰,对自己的孩子却严格要求;鼓励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了又推卸责任;给“我”看不健康的画;挑唆“我”偷母亲的珠子卖钱并散布谣言,迫使“我”离开故乡去异地求学。

喜欢使坏,表里不一,没有责任心,多嘴多舌,自私自利,

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在一旁大声叫喊父亲,增加了父亲临终时的痛苦。(《父亲的病》),

【鲁迅的求学之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时期)——鲁迅十二岁时开始在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求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严格但不乏乐趣。《琐记》(少年时期)——鲁迅少年时为了寻找“别一类人们”而到南京求学,这一阶段的鲁迅看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感受到求知的艰难,也表现出他对探求真理的渴望。《藤野先生》(青年时期)——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看到了国人的麻木,思想上从最初的一心想救国人于病苦劳疾中,到最终做出了“弃医从文”的选择。以这三篇文章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由稚嫩到成熟的求学之路,从中便可窥探出他思想的变化。

第三类: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批判类)——以议论为中心,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篇 目

主要内容

主 旨

《狗·猫·鼠》

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说明自己“仇猫”的原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一是尽情玩弄猎物;二是猫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三是交配时的嗥叫声令人心烦;四是以为自己饲养的隐鼠被猫吃掉了(其实是长妈妈一脚踩死的),但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猫”一类的人“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

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从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愚孝故事,以幽默的笔调嘲讽封建教育的无效。

文章表达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父亲的病》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先是和S城一个“名医”叶天士周旋过两年,其间他开了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这个奇特的药方;然后请了“名医”陈莲河,他开出了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的药引方子,但都没能治好父亲的病。文中分别描述了两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文章表达了对叶天士、陈莲河等所谓名医道貌岸然、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的深切痛恨与批判,表达了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以及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鲁迅的批判】《五猖会》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批判了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狗·猫·鼠》批判了反动阶级的暴虐残酷;《〈二十四孝图〉》批判了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父亲的病》批判了“名医”们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丑恶本质。

阅读方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1)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书中对童年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有助于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2)读经典作品,对于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比如《五猖会》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至今还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3)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4)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性情,启迪人生。为消除隔膜,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注意课内外学习的联通。比如中国鲁迅学会理事钱理群说《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民间话语空间的闲聊者的形象。比如知道《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

专题探究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朝花夕拾》中的很多篇目都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展现了他的成长经历,为此,班级拟开展“读名著,品故事”的主题班会,请你根据对名著内容的了解,为同学们描述鲁迅的童年时光。

解答提示:①粗读《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描述鲁迅童年生活的相关篇目。②找到鲁迅童年生活的典型场景,如塑雪罗汉、抓麻雀、画绣像、看庙会等,了解鲁迅的家境、有趣或无聊的经历、他对这些经历的心理感受等,感受鲁迅童年时期的喜怒哀乐。

答案示例:童年的鲁迅既有快乐,也有烦恼。他曾因拥有一只可爱的隐鼠而欢天喜地,也因隐鼠被长妈妈一脚踩死而出奇愤怒,憎恶长妈妈;因为长妈妈烦琐的规矩和礼节而心生不满,也因为长妈妈买来绘图的《山海经》而心存感激;因为可以去看庙会而欢呼雀跃,也因为父亲强制让背诵《鉴略》而扫兴失落;曾因在百草园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而快乐无比,也因为在三味书屋读书而感到压抑无聊……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打开了自己的童年之窗,我们从中可领略到他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到他童年的快乐与烦恼。

【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班级拟开展“读《朝花夕拾》,探人物故事”主题读书会,请你从长妈妈、寿镜吾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经历,写一篇发言稿,交流你的读书心得。

解答提示:①明确书中的主要人物分别出现的篇目。如长妈妈在《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中都有出现;寿镜吾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②重点阅读相关篇目,找出描写对应人物的语句。③从相关场景和事件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及抒发的情感。

答案示例: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鲁迅的世界,认识他笔下的长妈妈。长妈妈是一个既愚昧迷信,又朴实善良的劳动妇女。例如她郑重其事地让孩子正月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还要吃福橘,这样新的一年就会有好运气,孩子只要说了,她就十分欢喜。同时,她没有文化,不免粗俗,如她常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也不好,还在床中间摆“大”字,但她也善良淳朴、疼爱孩子,如给童年的鲁迅买绘图的《山海经》。从长妈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善良纯朴的一面。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小红最近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对其中所涉及的儿童教育问题产生了兴趣,大家就此进行了一番交流探讨。请谈谈你对《朝花夕拾》中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的理解。

解答提示:①明确书中涉及儿童教育观念的篇目包括《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琐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阅读相关篇目,找出相关的情节、语句或人物心理活动进行勾画。③在勾画中思考并分析:童年经历中哪些是与教育有关的?鲁迅对当时的儿童教育持什么态度?

答案示例:首先,鲁迅反对束缚儿童天性,认同儿童个性发展,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对雪地捕鸟过程的叙述,无不体现着儿童的天真与天性中的活泼,从中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其次,鲁迅批判传统教育方式,比如《〈二十四孝图〉》表现了封建礼教对儿童的荼毒,《五猖会》 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压制;再者,鲁迅还提倡乐学,《阿长与〈山海经〉》中对“我”去书斋看书以及对痴迷《山海经》的描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批判腐朽呆板的私塾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就充分体现了这种乐学的儿童教育观。

2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