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之外》是一部很克制的关于边缘人互相救赎的影片,但这种背负生命的沉重感和责任感真的令人揪心。对残障人士的关心才是社会良心的体现,对这个人数不少的群体,口头说关心总是很容易,在条条框框的制约下还愿意去做是真的令人敬佩。穿插在影片中的各种小幽默让本来有点沉重的主题轻松了点;也很喜欢最后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无论是影片里还是现实中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所以仍然得保持奋斗。
该片讲述了两位致力于帮助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的男人的故事。主人公布鲁诺和马利克生活在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的世界里,他们创办了一个非牟利性质机构,以此来收留自闭症患者,别人不愿意收留的严重患者,他们却愿意收留,并且为此牺牲了个人感情,用爱付出了毕生心血来照顾患者,然而他们俩创办的机构却是一家在标准之外的机构.....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以写实手法用故事狠狠鞭策法国政府对严重残疾人士官僚式分类和对最难以照顾一群的冷漠和忽视。全片戏剧性起伏不多,重点落在焦头烂额地照看自闭症患者的日常细节,巨细地揭示非官方院舍在缺乏资源下的经营困难,问题排山倒海而来,照顾者被逼至喘不过气,情绪压力的营造相当到位。纵然主旨沉重,但手法苦涩中见温情,欣赏导演对结局处理,纵没苦尽甘来的皆大欢喜,但有毫不矫揉的淡然感动,极其细腻真挚。
一个存在于标准之外的机构,两群于社会边缘谋生的人。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发育障碍,无法被社会接纳,他们被家人抛弃,被医院拒之门外。他们在标准之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愿守护这个群体,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带他们融入生活,帮助他们继续生活。他们也在标准之外。标准之内是冷漠刻板的规则,标准之外是良知信仰和无私奉献。没有滥情煽情的戏码,没有刻意打造英雄,影片所刻画的这群人,从普通社工到患者,每个人都生而平凡却有着伟大的闪光时刻。
影片拍得很琐碎,到后半段几乎是要崩盘的无助,面对一个个自闭症少年,一场无功而返的陪护,就像男主说的,给钱很容易但是面对每一顿饭、每一次外出、每一次交流所要付出的耐心与时间却如此难能可贵。导演以碎片式,生活化的影像展现他们的工作生活的繁琐与无奈,他们可能称不上圣人,他们只是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在别人视线之外的“正常人”。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这是一个充满温情却又非常克制的电影。故事本身或者说这件事的现实本身就足够动人。坐在电影院里会完全迷失在文森特卡索的眼眸里,那种对自闭症儿童的耐心,特殊的交流方式,以及发自内心的自豪,和偶尔的幽默。电影故事讲得犀利而干脆,没有突兀的大团圆结局也没有收不住的煽情。影片最后几分钟的剧场演出把大屏幕推进,男主的眼中泪光点点,但始终没有落下一滴,这就是克制吧。
标准之外的人们,不论是在社会没有一席之地的混混,世俗意义上的下等人,还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沦的自闭症患者,在这里都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人们为自闭症儿童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欢呼雀跃,仿佛看到胜利微光,也为取得文凭的同事鼓掌,这也是他们被社会认可和接纳的一步,太难能可贵了,真的。片尾自闭症孩子们在聚光灯下随心舞蹈,美哭了,还有摘下帽子的瓦伦汀,你们真的很棒!感谢这一群有大爱的人们。更多精彩推荐:《最美年华》:当我们在一起时,便是最美的年华《晨光正好》:知识会褪去,爱会延续《朦胧的山荷叶》:重新认识生命中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