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第一女老生王珮瑜:创业失败放声痛哭,丈夫不是胡文阁

油炸折耳根 2025-01-20 16:51:22

1978年的江苏省苏州市,王珮瑜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

父亲是位医生,每天忙碌于医院;母亲则充满文艺气息,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珈瑜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小时候的她展露出非凡的艺术天赋。

八九岁时,王珮瑜开始学习琵琶与评弹。

放学后,她坐在小板凳上认真练习琵琶指法,清脆的音符从指尖流淌而出。

学习评弹时,她更是全情投入,跟着老师一字一句地哼唱。

她的嗓音清脆悦耳,对韵律把握精准。

很快,一首《新木兰辞》让她在苏州评弹界崭露头角。

站在舞台上,尽管年纪尚小,但眼神中透出坚定与自信,将木兰的勇敢和坚韧演绎得淋漓尽致。

台湾著名制作人凌峰听闻了这个小姑娘的精彩表演,特意前来聆听。

当他听到王珮瑜的歌声时,被深深打动,立即邀请她为自己的纪录片配乐。

那时的王珮瑜还不满九岁,这个机会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肯定。

外公见她在艺术上有天赋,认为京剧更能挖掘出她的潜力。

在家人的支持下,王珮瑜开始接触京剧。

几个月后,她迎来了重要的展示机会——江苏省票友大赛。

她选择了《钓金龟》这出戏。

比赛前的日子里,她每天都刻苦练习,从唱腔到身段,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

比赛当天,她身着戏服走上舞台,小小的身影在舞台上格外耀眼。

她的唱腔婉转悠扬,韵味十足,一招一式尽显专业。

最终,她成功斩获头筹,距离接触京剧还不到半年时间,她的天赋让所有人惊叹。

正式踏入梨园行当后,王珮瑜选择的是老旦行当。

启蒙恩师范石人发现她身上透着一股老生的气质,建议改学老生。

年幼的王珮瑜几乎没犹豫就同意了。

14岁时,上海戏剧学院公开向社会招生。

这个消息让王珮瑜激动不已,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考试中,她全力以赴,展现扎实基本功和出色表演能力。

然而,最终录取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

原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戏曲学校还没有培养过女老生,上海戏剧学院因顾虑重重未录取她。

得知情况后,王珮瑜并没有气馁,写了一封自荐信表达自己对京剧的热爱和追求,附上证书寄到了上海市文化局。

马局长被她的执着和热情打动,最终同意让她试课一年。

王珮瑜成为了上海戏曲学院54名学生中的最后一个。

进入上海戏曲学院后,王珮瑜开始了艰苦的学习生涯。

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开始晨跑,压腿、练功,一直练到十点才去学习文化课。

在学校里,她学习的第一出戏是《文昭关》。

第一次彩排时,紧张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加上戴着髯口不太习惯,导致忘了词。

但她没有被这次挫折打倒,更加努力练习。

15岁时,有机会代替梅葆玥出演《文昭关》,这次演出非常成功,也让她与梅葆玥有了更多合作机会。

19岁时,王珮瑜在北京演出。

京剧名角谭元寿在现场观看,她的精彩表演让他眼前一亮,甚至一度把她当成了孟小冬。

从那以后,王珮瑜便被称为“小孟小冬”,在京剧界的名声越来越大。

2007年,电影《梅兰芳》剧组联系到王珮瑜,邀请她为电影中的孟小冬配唱。

与她搭档的是梅葆玥,二人再次合作,共同打造了一段经典画面。

这次合作让王珮瑜在影视领域也有了一定知名度。

然而,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向往像过去的京剧名角一样有自己的戏班子,自由演绎喜欢的剧目。

于是,王珮瑜毅然放弃“铁饭碗”,开始自主创业。

四处奔波寻找场地,招募演员和工作人员,终于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刚开始时充满希望,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

不到两年时间,她成立的工作室遭遇危机。

那段艰难日子里,她陷入自我怀疑,思考坚持的意义,意识到单打独斗行不通。

最终无奈放弃创业计划,回到剧院。

回到剧院后,王珮瑜专心打磨专业,提升技艺,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崛起,王珮瑜敏锐认识到这是传播京剧的好机会。

她出现在各种节目中,用独特方式介绍京剧,让更多年轻观众了解京剧。

在《朗读者》中,她深情朗读与京剧相关文章;在《脱口秀大会》上,她用幽默语言讲述京剧故事,让观众在欢笑中对京剧产生兴趣。

至于王珮瑜的个人感情生活,一直以来充满了神秘色彩。

不少人以为她的丈夫是同为京剧演员的胡文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王珮瑜始终没有公开另一半是谁。

但从她接受采访时幸福的笑容来看,不难发现她已经收获了自己的幸福爱情。

在京剧艺术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传播方式。

如今短视频媒体时代,京剧正以全新方式走入观众视野。

而王珮瑜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代言人之一。

她在京剧舞台上追逐梦想,经历挫折与辉煌,在不断探索京剧新出路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京剧的魅力。

0 阅读:3

油炸折耳根

简介:梦中梦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