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春节档最期待的电影,《流浪地球2》没有辜负我这四年以来的期待:
它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超越了第一部,要场面有场面,要视效有视效,要格局有格局,要演技有演技,甚至连笑点都很扎实有趣,但最令我惊讶的,是它对于感情主题的忠实履行。
一部科幻作品的落点应该是什么?可以是各种超越现实的奇思妙想,也可以是颠覆虚实的另起炉灶,而《流浪地球2》证明,它的落点还可以是爱,是人,是能超越一切险阻障碍的浪漫。
这部影片能谈的点太多了,二刷肯定要安排,今天这篇文就来聊聊我感触最深的一些地方吧。
【温馨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流浪地球2》首先“吓”到我的,是其在特效、画面、场景上的全面升级,不光是更大、更细、更强,关键是还很懂得“藏”,严格让技术服务于故事。
以影片第一大段的2044年太空电梯危机为例,粗和细两方面就都兼顾地很好:先以张鹏和刘培强师徒的视角,慢慢切入准末世下在建的行星发动机,对工业巨兽惊鸿一瞥后,又安插了地空衔接的史诗科幻长镜头,之后还有三种五代机领衔的战斗机与无人机的激燃空战,最后以空间站坠毁告终。
这几场高潮戏里明明已经细节爆炸了,却仍一直把镜头聚焦于人物和故事,没让硬件部分有任何喧宾夺主的机会,品控着实一流。
其实,之后执行逐月计划以及月球危机两部分也都有相应的优秀表现,只是观众的注意力进一步放在了角色与剧情推进上,所以这种“重剑无锋、大巧无功”的感觉反而更弱了。
《流浪地球2》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点,是它对《流浪地球》的各种解构和致敬,有许多对第一部的call back,或者说 call future。
比如太空电梯打斗时,韩朵朵临时改造的战斗机械臂,让我们明白了她儿子刘启的机械天赋和启蒙是怎么来的(王智的演绎,让人想起她在“秋雅”之前是习武的打女出身),她情急时飙的上海话,也使人想起了韩子昂的老家在哪儿。
马兆对着图恒宇大吼了句“没有硬件你解个屁”,这与《流浪地球》里老何吼李一一极其相似,都蕴含着老技术员对晚辈的傲气和宠溺,至于月球危机致敬木星危机这类明显的梗就更不用提了。
吴孟达以数字形象再次出演韩子昂,更是不少人的笑点和泪点,还有收到刘培强苹果的小女孩,是未来韩子昂收养的孤女韩朵朵……再加上许多台词和场景的重复使用及重拍,都结结实实地联系起了两部电影。
此外,影片的笑点也一直贴合着人物与故事背景,我很喜欢巴黎指挥中心里的那段对话,一个中国人疑惑“没有月亮了还过不过中秋节”,隔壁的白人同事说只要有肉馅月饼吃就行,两人还牵扯到了接地气的“南北口味之争”,短短几句话,便反映出了2058年时国家、民族、文化之间边界的不断消弭,这可比后面图恒宇吐槽“北京房价终于降了”要高级多了——当然,后一个让我笑得更大声。
接下来聊聊《流浪地球2》的剧情。
影片是一个很明显的1+1+1的大结构,分别是太空电梯危机、逐月计划事件和月球危机,其中第三个危机,又包含了月球安放核弹、破解核弹密码、恢复全球互联网三个阶段性高潮。
可以看出,《流浪地球2》被塞得非常满,不少看过的观众都会觉得影片有些臃肿,超过170分钟的内容若是再丰富一些,哪怕拆分成两到三部电影都没问题……如果硬要说这片子有什么缺憾,那就是节奏感和专注性方面不如第一部那么“上头”了。
但这点也是能够理解的无可奈何,因为导演郭帆和原作者刘慈欣达成了一致:要拍最困难、最真实的科幻片,即扎实、可考的编年史作品。
所以,《流浪地球2》的厚实性与信息量相比第一部高了整整一个量级,《流浪地球》看上去更像是它编年史的一部分。
刘培强确实是更好的主角选择,但他毕竟只是名一线军人,在厚度、广度和深度上无法盖得住《流浪地球2》,因此才需要另一名主角图恒宇的加入。
话说,我前段时间又重看了一遍《流浪地球》,确认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影片里传达的那份众志成城和团结一致,但这恰恰是电影最“科幻”的地方,因为人类几乎不可能冲破彼此间无数的隔阂与藩篱,《流浪地球2》展示了这份现实,具体来说就是与“移山计划”针锋相对的“数字生命计划”——而图恒宇正是该计划的坚定支持者和执行者。
尽管影片在表现人类冲突上没有太过深入,但“数字生命计划”已经在“流浪地球计划”身上站稳了脚跟。
现在,该说说《流浪地球2》让我感触最深的故事主题了,那就是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与他人难舍难分的情。
影片通过三段迥异的传承和相伴关系,具体且精妙地阐释了精神主旨。
首先是刘培强一家。在刘培强初登场时,他说“我上天就等于全家上天了”,明示刘培强是孤家寡人一个,而张鹏也开玩笑叫他别找对象别生孩子——在“准末世”来临之际,不婚不育已成为了大家的主流选择,这证明许多人类面对未来是持消极态度的。
但刘培强很快看到了韩朵朵,之后两人不可抑制地相恋、结婚、生子,2058年时刘培强以更积极的姿态去应征领航员空间站,因为他爱妻子,他要努力为儿子争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这是最普遍、最朴素、最易懂的人之常情,刘培强用他的家庭经历,身体力行地证明了“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然后是图恒宇的执着。
同样是为了“给孩子完整的一生”,图恒宇的选择要少得多,在女儿肉体死亡后,他必须也只能选择数字生命计划,无论该计划是否在法律意义上被禁止,他都要努力进行下去,并可以为此牺牲一切。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图恒宇“血肉苦弱,机械飞升”的愿望除了极度依赖计算机更新迭代的算力外,还重新定义了时间和生命,可无论形式和含义如何变化,永远不变的是父亲对女儿无法割舍的爱。
最后是周喆直的气魄和风范。
老实说,李雪健老师在《流浪地球2》里出场不算多,但他的戏份却往往是最点题的。
“团结是有代价的”“危难当前,唯有责任”“世上没有公平”等台词,再结合其扮相,我忍不住会想到我们那位没有子嗣的总理,周喆直大胆把在UEG的发言权放给郝晓晞,影片结尾时郝晓晞又同样把权放给了小章,其中的传承意义不言而喻。
只有这样的老人,说出“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时,才会让人信服和感动。
老实说,当下这个世界已经很难再让人相信愚公移山的精神了,人类连现在的世界都往往漠不关心,更何况是100年后、300年后甚至更遥远未来的世界……但这并不妨碍《流浪地球2》用我们历史文化中最浪漫的语言,去讲述一个需要100代人、2500年时间才可能实现的希望。
我爱死这天底下独一份的浪漫了。
最后多提一句,《流浪地球2》的编年史创作已初具雏形,2044太空电梯危机,2058月球危机,2075木星危机,2078太阳氦闪危机均已安排,通过彩蛋也能得知,此时地球上同时存在人类、人工智能(自我进化的AI)、数字新人类(数字生命、上载智能)三种“智慧生物”……舞台已经搭起,未来大有可为。
所以,最后的最后,希望《流浪地球2》票房大卖,郭帆已经说了,只要不赔钱就能拍第三部,我还想看到更多这样的科幻电影。
票价太贵,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