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快完蛋那会儿,天下乱得跟一锅煮沸的粥似的,中原的英雄好汉们自个儿都顾不过来,哪还有心思管北边的草原。之前被隋朝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东突厥汗国,这时候又悄悄壮大了起来。像李渊、刘武周、薛举、梁师都这些和突厥挨得近的势力,不光不跟突厥对着干,反而还上赶着去巴结,甚至低头认突厥当老大,就为了能得点突厥的帮忙。这样一来,东突厥汗国觉得自己好像成了中原之上的“老大”,谁都得听它的。
在公元618年,也就是武德元年的时候,李渊在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当上了皇帝,创建了大唐王朝。不过那时候,中原地区还是分得七零八落的,没有统一。到了武德三年,也就是620年,东突厥汗国的老大处罗可汗,他的真名叫阿史那俟利弗设,去世了。然后,他的弟弟阿史那氏咄苾接过了汗位,人们称他为颉利可汗。
阿史那氏咄苾一上台,就马上加强了对大唐的骚扰。到了公元622年,也就是武德五年,窦建德的老部下刘黑闼在河北起兵造反,把唐军的主力都给拖住了。阿史那氏咄苾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带兵冲进了雁门,一路抢到了并州、汾州、潞州、原州、灵州这些地方,抢走了大堆的人和财物。到了第二年,也就是武德六年,阿史那氏咄苾又和刘黑闼联手,一块儿去攻打定州、匡州、原州、朔州这些地界。时间一晃又过了一年,到了武德七年的八月,阿史那氏咄苾带着十多万的大军来攻打豳州。李世民和李元吉一看这架势,赶紧带着一万多人去迎战。两军在五龙坂对上了,李元吉一看突厥的军队人多势众,脸上都露出了害怕的神色,还跟李世民说要不咱们撤吧。但李世民坚决不同意,还亲自带着一百个精兵跑到阿史那氏咄苾的军阵前挑战,说要跟他一对一单挑。阿史那氏咄苾一看李世民这气势,一时间也不敢轻举妄动。结果到了晚上,李世民又派唐军去偷袭突厥的军营,阿史那氏咄苾没办法,只好带着军队灰溜溜地跑回了草原。
阿史那咄苾这家伙,连着好几年骚扰大唐,把大唐折腾得够呛,唐高祖李渊都动过迁都襄阳、邓州的念头,还好被李世民给拦下了。到了武德八年,也就是625年的六月,阿史那咄苾又带着人攻打灵州、朔州,大唐的中书侍郎温彦博被抓了,郓州都督张德政也牺牲了;到了八月,他又把大唐的名将任城王李道宗给打败了。转眼到了武德九年,626年的七月,阿史那咄苾瞅准玄武门之变后大唐那阵子的混乱,亲自带着20万大军冲进了关中,一路打到了渭水河边,吓得长安城立马戒严,城里的人都慌了神。
李世民面对阿史那氏咄苾那逼人的架势,一点也没怂。他亲自带着唐军冲到了渭水前线,硬是把阿史那氏咄苾的嚣张气焰给压了下去。但李世民心里也清楚,大唐的国力还不够强,硬碰硬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就和阿史那氏咄苾谈了个渭水之盟,用长安府库里的一些金银财宝,换来了敌人的撤退,给大唐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到了贞观元年,也就是627年,那些原本听命于东突厥汗国的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落,突然起兵造反了。这样一来,阿史那氏咄苾就被这些叛乱搞得焦头烂额,根本顾不上南边的事儿了。等阿史那氏咄苾好不容易平定了叛乱,他又开始重用汉臣赵德言,搞起了所谓的“汉化改革”。可没想到,这一改,反而把他和自己的侄子突利可汗之间的关系给搞僵了。突利可汗对阿史那氏咄苾的独裁做法非常不满,干脆就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靠了大唐。这样一来,突厥的实力可就大打折扣了。
在629年,也就是贞观三年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瞅准时机,觉得是时候解决掉东突厥汗国了。为啥呢?因为那时候东突厥的领头人阿史那氏咄苾已经众叛亲离,孤立无援了。于是,李世民就派兵部尚书李靖当大元帅,带着并州都督李勣、左武卫大将军柴绍、任城王李道宗、幽州都督卫孝节、营州都督薛万淑这些人,统率了十多万的唐军,浩浩荡荡地去攻打东突厥汗国。时间过得挺快,转眼就到了630年,贞观四年二月。这时候,李靖带着大军在阴山跟阿史那氏咄苾干了一仗,结果阿史那氏咄苾被打得大败,只能退到铁山躲起来。没想到,李靖乘胜追击,三月的时候,带着唐军突袭铁山,把突厥的精锐部队都给消灭了。阿史那氏咄苾一看大势已去,就想着逃跑,结果半路上被唐军给抓住了。这样一来,东突厥汗国就算是彻底完蛋了。
贞观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的四月,唐军把东突厥的大汗阿史那氏咄苾给抓到了长安,这一举动,算是把渭水之盟那会儿受的窝囊气全给出了。阿史那氏咄苾这人,在东突厥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本事大得很,可惜啊,他碰上了咱们的李世民大帝,最后只能乖乖地做了大唐的俘虏。而且,阿史那氏咄苾还是头一个被唐军俘虏的外国老大呢。从那以后,大唐就像开了挂一样,接下来的百年里,迎来了它的辉煌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