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年轻人不要太废,或者不要太卷,其实有的是机会。但是这是另外一个话题,简要地说就只有几个字:让机会重新流动起来。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连清川
刷朋友圈的时候,看见这样一个标题:《一晚70块,北上广的青旅里挤满了找工作的年轻人》,微信《每日人物》发的。
图/“每日人物”
这有点刷新我的认知。我当然没有不食肉糜到不知道有青旅这个东西,也不是不知道旅馆的床位价格可以低到70块这个层面,但是这个稿子之所以还是让我非常惊讶的是:
其一,这是在北上广,后面的留言里很多人还要坚持加上一个深。我们都知道这四个城市的物价和房价已经到了什么水平。
其二,我也不知道找工作的年轻人已经卷到这种地步了,他们可以忍受生活的苛待竟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就在不久之前我对这一届年轻人的认知,已经被刷新过一次了,是腾讯新闻的谷雨实验室5月10日的一篇报道《一个人可以废物到什么程度》,讲一位化名为李树的年轻人,选择了流浪汉的生活,以最低的生活费用度过自己的日子,不工作,不社交,自我放逐。
这两个稿子像是描述当下年轻人生命状态的两端:要么卷到天际,拼到天际,要么废到天际。
我都已经给搞迷糊了。到底现在的年轻人是怎样的?是太卷,还是太废?
01
因为他们和我所认识的年轻人都不太一样。
哦,是的,当然我也年轻过。不过,我一直都觉得我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没法作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的一种参照。
1990年代末期的中国年轻人,基本上都没时间思考自己,他们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努力在追赶这个世界变化的脚步。
在学校里的人努力要考上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农村里的年轻人都在整理行李,前往城市的工厂;像我这样刚刚跨出校门的学生,则跟随在前辈的背后,试图理解这个国家变化的规则,与世界同步。
电视剧《大江大河》描述得还是比较准确的,《漫长的季节》描述得也比较准确。有的人上升,有的人沉沦,有的人成为了祭品。时代很残酷,但是每个人都生活在风里火里,看见熊熊火焰的火苗有三千丈那么高,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往上爬,这个世界的轨迹已经设定,你只需要攀爬。
▲电视剧《大江大河》剧照(图/豆瓣)
我觉得后来的事情,才是年轻人的常态。
就是我非常鄙夷的,在任何一个机场书店,都在喋喋不休地全天候播放成功学视频的那个时代——现在想起来,那个时代竟然是多么美好啊。
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有着无穷无尽的偶像,他们看见了各种各样的成功的案例,被驱使着,召唤着,被梦想着。
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偶像是马云、马化腾、史玉柱、丁磊、任正非、王健林……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地列下去。
哪怕是一个从农村里刚刚来到城市里三天的打工仔,都可以痴痴地望着书店里喋喋不休的马云演讲,幻想着将来自己也可以能够轻易地获得几个或者几十个小目标。
但是你不能说他们的梦想是假的。因为后来他们中间的一些人真的成为了那样的人。比如只拥有大专学历的成功学专家陈安之,我在他泰安路的别墅里看见他的丑到天际的绿色劳斯莱斯。
于是无数人跟随着他们去创业。于是风投行业像疯了一样到处送钱。于是有无数的年轻人跟着他们去创业。
他们有没有住青旅?不晓得。但是没有人关心这个。他们也没有认为自己很卷,也没有人感到焦虑。在那个时代里,花多少钱住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梦想才是所有的一切。
于是接下来就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叫“小镇青年”。典型的小镇青年在链家或者城市里鳞次栉比的房产中介公司里,他们都把这个职业当成在城市里立足的第一步,但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会是一个他们长久的职业,他们需要一点工资和一间公寓来立足,以便开展他们未来的远大前程。
而那时候北大广深能够容纳他们的公司实在是太多了。除了中介公司,还有网站、工厂、餐馆、市场,不一而足。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梦想又开始改变了。事情大概是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开始的,中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选秀热潮。于是任何一个年轻人,哪怕是五音不全的,也都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红遍全国乃至全球的偶像。
▲综艺节目“超级女声”(图/视频截图)
你不能说他们的这种梦想毫无道理。长着一张“斩男脸”的杨超越不是也什么都不会吗?况且,就算成为不了全国性的偶像,每个地方电视台和网络,都充斥着各种类型的选秀节目,或者选秀舞台。偶像团体动不动就十几二十个人,好像每个年轻人只要能开口就能够成为偶像一样。
成功学、小镇青年和选秀偶像当然并不是那些时代里仅有的偶像们。在每个领域里,都有着自己的偶像。我们做新闻的当然有,打工皇帝比如唐骏和张小龙。书店里卖得最好的除了成功学之外,还有职场教导和心灵鸡汤。
废是什么意思,卷是什么意思?
我逐渐有点感觉,或者可能废和卷大概是一个意思。就是梦想丧失掉的后遗症。两端其实也不是两端,而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普遍特征。
就是梦想丧失的样子。
他们的偶像在他们的面前一个个坍塌掉了。
02
今天早上我无意中刷到一个视频,诺拉秀。一个在上海英文名字叫诺拉的从美国回来的脱口秀女演员,在一场秀中碰到了一对神仙眷侣。一个19岁,一个17岁,俩人都被剑桥大学录取了,一个学化学工程和生物科技;另外一个学自然科学。
这两个人太优秀了。当然这个时代里依旧有优秀得令人发指的人,不需要卷,也不会废。
但是你不能期待所有的年轻人都像他们一样那么优秀。一个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是中位线的年轻人的前途和机会。
比如诺拉。我很喜欢她的脱口秀,尤其是她的英文脱口秀。她很漂亮,很聪明,一口纯正的美国英语,说的都是生活中的事情。但是脱口秀真的是一个风险重重的行业。诺拉自己能说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呢。
像诺拉这么优秀的人,机会之门正在她的面前缓慢地关闭。
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机会之门在他们的面前关闭了。
▲诺拉脱口秀(图/视频截图)
创业潮早已落幕,创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门槛极高的事情,不要说从农村里来的小镇青年,那些怀揣着名校学历的海龟们,也都徘徊在就业市场的拥挤跑道之中;
风投们早就从咖啡馆和朋友圈中消失,替代他们的只有各类消费贷的业务员们,他们成为电话销售和私域流量中最新崛起的力量;
《创造101》和《青春有你》只剩下了往期节目,《奇葩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重开,那些怀揣成为新时代偶像的青年们,只能在卡拉OK里挥洒自己的才华,不管是不是走音;
当然也不要以为直播带货会成为最后的一个红利产业,薇娅、辛巴都已经折翼,李佳琦现在也很低调。南方周末前记者成为快递员的故事响彻全网,昭告新闻行业早就已经无法成为年轻一代的梦想。
从数量庞大的高校中出来的年轻人们,站在就业市场的门口张皇失措,他们一样也出现在70块钱一晚的青旅里。985,211的学子们曾经是可以非常趾高气扬的,他们穿梭在阿里腾讯美团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网易58同城等等互联网大厂之中,有高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年薪和期权在等待他们。
2022年堪堪超过30%的毕业生就业率,让他们中的多数人根本不敢有这样的奢望。
想想当年大厂里的年轻人可以义愤填膺地指责996,恍若隔世。
年轻人的选择,被时代的大潮所裹挟,与他们的勇气与能力,并无太大的关联。在任何一个时代中,翘楚都是少数,庸常才是日常。用个别天才的际遇,来要求整个时代的年轻人,那就是欺负人了。
这个时代剩下两个最为“充足”的领域朝着年轻人肆无忌惮地开放:一个是考公,一个是灵活就业。
似乎全中国的父母都在鼓励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当然所有人也都明白考公是稳定光明的前途。只是不知道考公能够成为多少比例年轻人的机会?
当然,灵活就业成了最后的稻草。关于硕士博士成为骑手的消息在不断地闪爆出来。但是灵活就业难道可以说是年轻人的远大前程?再说了,最近听说,连外卖行业都开始卷起来了。
嗯,机会之门的故事再一次证实了我的直觉,那就是废和卷是同一件事情。要么自我放逐,要么拼命内卷。时代之门的狭窄,让他们别无选择。
03
我不想去复述这两篇稿子中的细节,因为其中的惨烈,多数在社会中沉浮过数年时间的人,都能够想象得到。
我突然想起2021年曾经爆火一时的,衡水中学张锡峰在《超级演说家》里声嘶力竭地吼叫,他是乡下的土猪,努力的目标,就是要去拱城里的白菜。
短短两年过去,这个演讲听起来就已经像是多年前的泡沫时代了。我们已经不必说张同学的价值观对不对的问题了,哪棵城里的白菜,会愿意被住70块钱一晚青旅的土猪拱?
土猪太多了,白菜太少了。土猪已经不太有机会成为城里的洋猪了。时代再一次变了。
▲张锡峰参加“超级演说家”(图/视频截图)
年青一代人的处境,和他们的心理,是会不断演化的。从卷,到自我厌弃,到成为废物,到产生愤怒,是一个公共心理变化的必然之路。
不知道有没有人从就业的角度去思考过《水浒传》?我总觉得和就业有很大的关系。
阮小二这些人是搬砖青年,鲁智深这种下岗青年,杨志这种待业青年,碰到了宋江这种底层公务员,一拍即合,就开始合伙干些作奸犯科的事情。
大宋朝廷受不了了,于是极大限度地开放公务员名额,让他们全部成为了公务员(要知道可不仅仅是108将而已,是整个几十万水泊梁山好汉)。但是这么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显然财政是吃不消的。
最后的悲剧我们大家都知道了。
有人告诉我们说,现在的年轻人困境,是因为改革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这个说法实在没有说服力。因为这些红利要消失,是要在整个社会平均水平达到中等收入之后。
中国真的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吗?果如此,拼多多就不会这么火了。
我当然不会认为,正在消逝的那个年代是完美的年代。甚或可以说,这个时代是那个时代的延续或后果,正是因为那个时代所留下的后遗症,造就了今天的诸般问题,包括年轻人的下沉。
我并不认为这一届年轻人比上一届年轻人更加颓废,或者更加上进。从本质来说,每一代的年轻人都大同小异,缺点一堆,优点不少。从更加本质的角度上来说,是时代决定了年轻人的样貌,而不是相反。
想要让年轻人不要太废,或者不要太卷,其实有的是可能性。但是这是另外一个话题,简要地说就只有几个字:让机会重新流动起来。
在此之前,这一届年轻人,还没有卷到底,还没有废到底。
年轻人既不废也不卷,只是找不到奋进的方向,现在青年的学识,思想,智慧,能力和群体规模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代,一亿多血气方刚的光棍,将是未来社会最不确定性的强大力量,六十年代知青下乡,九十年代几亿农民进城,历史就象大海的潮汐,总在重复着昨天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