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立陶宛,四年前为什么要惹中国,如今立陶宛总统后悔了

米续豪说娱乐 2025-02-22 09:39:05
导读

立陶宛在2024年的大选中迎来了执政联盟的惨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外交秘辛?新当局急于修复与东方大国的关系,难道这意味着立陶宛将重新审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定位?继续往下看,揭开立陶宛外交政策的背后真相。

立陶宛的最新大选结果

立陶宛是东欧一个面积只有65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万的小国。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极为复杂的历史命运。

在2024年立陶宛大选中,执政联盟惨败,新当局急于恢复与东方大国的关系。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甚至公开承认,与东方大国的关系“存在错误”,这标志着立陶宛对东方大国和俄罗斯的政策将出现根本性转变。

在国际舞台上,立陶宛也放下了此前的高姿态,表示要恢复与俄罗斯的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系列举动也印证了,立陶宛在与东方大国的关系上犯下的严重错误,正在遭到现实的严厉惩罚。

立陶宛外交政策的由来

立陶宛近年来频频在国际舞台上挑衅东方大国,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但实际上立陶宛对东方大国和俄罗斯的政策,与其说是自身选择的结果,不如说是自身实力不足,不得不依附于美国的结果。

早在明朝时期,立陶宛就曾是欧洲的强国,与波兰结成联军,占领了当时的莫斯科,并且一度将整个东欧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后,波兰和立陶宛又遭遇到了“打劫”式的瓜分,分别被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瓜分,这一系列事件让波兰和立陶宛国力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也让他们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辉煌。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立陶宛终于可以重新独立了,但不久之后,立陶宛就被邻国波兰吞并,直到二战结束后,苏联才将立陶宛划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940年,立陶宛又遭遇了一波并吞,被迫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但由于苏联解体后,立陶宛终于可以独立了。

独立后的立陶宛,为了避免沦为他国的附庸,便一直秉持着“远俄远共,亲美亲欧”的外交路线,逐渐向美国靠拢,而美国也乐于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于是便对立陶宛进行了各种支持。

2004年,立陶宛还正式加入了北约和欧盟,这也让他们彻底向美国靠拢,不再担心自己会沦为他国的附庸。

向美国靠拢却遭到报应

不管是独立前被波兰吞并,还是独立后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抑或是之后被欧盟和美国“接管”,都可以看出,立陶宛一直以来都没有拥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权力。

而这也导致了近年来频频在国际舞台上挑衅东方大国和俄罗斯,为了迎合美国,而不断做出损害自己国家利益的事情,比如限制东方大国企业在港口进行操作、允许在其境内设立“驻立陶宛代表处”等等。

而这些举动,也终于在2021年12月21日,遭到了东方大国的报复性制裁,当时东方大国宣布将与立陶宛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这让本就经济基础薄弱的立陶宛直接“断了手脚”。

而如今,新的执政联盟上台后,也承认了自己之前对东方大国的关系处理上存在严重错误,并称东方大国对其施加的制裁是“经济胁迫”。

甚至,外长布德里斯还表示希望恢复与俄罗斯的大使级外交关系,但是这已经晚了,东方大国对此可谓是不感兴趣,因为这无疑是在给自己挖坑。

对俄“远俄远共”还是“亲美亲欧”?

其实早在2021年,立陶宛当局就曾表示要允许在其境内设立“驻立陶宛代表处”,此举引发了国内外的一片哗然,也让本就不富裕的立陶宛,更加贫穷。

原本以为这样的话题会随着时间慢慢平息,但是2024年初,当新执政联盟上台后,就开始不断释放出恢复与俄罗斯大使级外交关系的信号,这也让外界开始怀疑,这才是真正的立陶宛当局想要做的事情。

其实无论是之前与东方大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处理,还是现在的新当局恢复与俄罗斯关系,都可以看出立陶宛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反复无常的小动作。

而对于这样反复无常的小动作,不仅会导致更多国家效仿,还会让很多国家开始对美国产生怀疑,因此无论新当局是否真的想要恢复与俄罗斯关系,都需要谨慎行事。

结语

立陶宛的外交政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既有历史的深厚背景,又有现实的复杂考量。看着这个小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反复无常,不禁让人猜想,究竟什么才是它们真正想要的?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也别忘了点赞哦!

0 阅读:15

米续豪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