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父亲当上太上皇之后没有纳妾吗?没有再生孩子吗?

终幼园 2021-10-06 14:26:22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在当了太上皇之后有没有纳妾这不太确定,但没有给刘邦再造出个弟弟妹妹却是真的。

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古代历史上对于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称谓,历史上的第一个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嬴楚,不过他的这个太上皇的尊号是在他死后被追谥的,而真正在生前就被尊为太上皇的,则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不过,刘太公这个太上皇与别人不太一样,他是整个封建历史中,唯一一个没有当过皇帝却成为太上皇的人,而他能有此殊荣,完全得益于他的儿子刘邦。

公元前202年,在经历了数年的征战后,刘邦于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史称汉高祖,其妻子吕雉封为皇后,其子刘盈封为皇太子。

当时,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仍然在世,并且耳聪目明,身体倍儿棒,为了避免国有二主的尴尬局面,同时也为了彰显孝道,在群臣们的建议下,刘邦开创了一项延续两千多年的制度,尊还在世的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

从名义上来讲,刘太公这个太上皇的地位是要高于儿子刘邦的,毕竟再怎么说,他都是刘邦的爹,那么他在当上太上皇后,日子过得怎么样呢?有没有再纳几个小妾,甚至再给刘邦制造几个弟弟妹妹呢?在我看来,纳小妾大概率是有的,但生孩子绝对是不可能的,况且刘邦也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刘太公的一生,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儿子刘邦逊色。

根据史料记载,刘邦的祖先起于陶唐氏后裔御龙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刘家人曾跟随秦国攻打魏国,因为被魏国擒获,因此就得以在魏国境内居住。

到了后来,魏国在丰地一带,设立丰邑,并迁来大量的民众居住于此,而刘邦的祖父则出任了这座城邑的负责人,人称“丰公”。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的先人虽说算不上大富大贵之家,但在当地也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最起码也是衣食无忧,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刘太公,自然也是一身的公子哥儿做派。

比如喜欢饮酒、斗鸡、蹴鞠等,这些都是刘太公的“平生所好”,像这些爱好,如果家里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根本就支撑不起来。

包括在多年后,刘太公当了太上皇,却整日闷闷不乐,刘邦询问了刘太公身边的人才知道,就是因为皇宫里没有刘太公的“平生所好”,因此他才会整天不开心。

由此可以看出,刘太公在年轻时,日子过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只不过由于天下动荡,时局混乱,最终导致了刘家家道中落,到了后来,刘太公只能是靠着从事农业生产,来养活一大家子人了。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家即便是家道中落,但至少还是有一定底子的,并且,从刘太公的爱好中也能看出,刘邦年轻时”大方喜施,常有大度“,也是继承了刘太公的性格,不然,连吃都吃不饱,他哪里来的钱财去”喜施“?

但即使是家道中落,刘太公在看似紧巴巴的日子里,不仅娶了一个正妻,还纳了一个小妾,像刘邦的生母就是刘太公的正妻所生,而刘邦有一个弟弟刘交,即后来的楚元王,就是刘太公的小妾所生。

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来,刘太公的身份绝对不是一个农民那样简单,毕竟在古代,尤其是在秦汉之时,不是说你有钱就可以随便纳妾的,如何纳妾,能纳几个妾,在当时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比如在《白虎通义》中就提到,能有一妻一妾的,只能是具有士大夫身份的人。

这也就说明,刘太公至少不是一个没有身份爵位的白身之人,当时的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个官二代。

但在他操持这一大家子,在秦末那个四处战乱的时代里,让全家人吃饱穿暖,不至于挨饿受冻的同时,却被儿子刘邦将这种稳定的生活给打破了。

刘邦是刘太公的三儿子,在刘太公的几个儿子里,老三刘邦是最不让他省心的,从小就不喜欢农业生产,稍微大了点后,就喜欢四处游历,到了更大点,因为崇拜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居然一个人背了把宝剑出门游历去了。

对此,刘太公也是又气又无奈,虽说多次训斥老三,但老三是置若罔闻,好在家里不缺他这口吃的,因此时间一长,也就随他去了。

到了后来,在刘太公不知情的情况下,刘邦居然通过秦朝的公务员考核,当上泗水的亭长,并在不久后娶了当地很有名望的吕太公之女为妻,这就让刘太公顿感欣慰,认为老三终于走上正道了。

但这种欣慰,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老三捅了一个大篓子。

当时,刘邦身为亭长,负责押送一群囚犯送往骊山,但在途中,囚犯逃走不少,刘邦估计,按照这个形势,没走到骊山估计囚犯都跑完了,到时候自己免不了会受到责罚,与其如此,倒不如现在就把这些囚犯放了,最起码还落一个人情。

刘邦的这个仁义之举,让不少囚犯十分感动,众人一合计,反正也没地方去,倒不如跟随刘邦,因此,就有几十号人留了下来 ,成为了刘邦的属下。

但私放囚犯,是在当时一个极大的罪过,刘邦也知道自己干系重大,因此,就在芒砀山中藏了起来,期间,官府派人多次去刘家搜捕刘邦,可把刘太公吓得够呛,也因此没少暗中大骂刘邦这个就会惹事生非的儿子。

不过,由于当时陈胜吴广的起义,造成了天下不少城邑都准备起事反抗秦朝,刘邦所在的沛县也是如此,在当时担任县吏的萧何与曹参等人的运作下,刘邦带着数百人回到了沛县,将原有的县令杀死后,刘邦被尊为”沛公“,自此踏上了起义之路。

而刘邦所做的这一切,对刘家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原本刘太公苦心经营多年,终于让自己家的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由于儿子的起义,让这一切都化为泡影,他也从此开始了艾他人生总颠沛流离、险象环生的一段日子。

随着刘邦的事业越来越大,其麾下的兵卒也越来越多,曾经刘太公十分熟悉的年轻后生,比如樊哙、卢绾等人也先后参加了刘邦的起义军,对此,刘太公是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儿子如今也是一方诸侯了,这可是当年刘家的先祖从没有达到过的高度,而担心的是,如今天下并不是只有刘邦这一支起义军,曾经楚国的贵族项羽也在其中,而今他的势力可要比儿子刘邦大的多。

当然,刘太公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在当时刘邦最大的敌人,除了秦朝的军队之外,就属项羽了,双方没少因为争地盘而发生摩擦,并且很快战火就烧到了刘邦的家乡沛县这里。

公元前206年,此时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到了一个关键阶段,而当时的沛县大部分区域已经被项羽控制,担心父亲和妻子安危的刘邦就派人准备将家人借走,但还是晚了一步,包括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在内的几个家人,全部被项羽抓走。

而项羽抓刘太公等人,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逼迫刘邦投降,因此,刘太公光荣的成为了一个背负特殊使命的人质。

在牢里关了两年后,到了公元前203年,一次恰逢刘邦和项羽对阵,项羽就把刘太公从牢里带了出来,放在城墙上威胁刘邦,并说如果刘邦不投降,那就将刘太公活活给煮了。

这个时候的刘太公心里是什么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接下来儿子刘邦的反应,绝对是让他惊讶到嘴都合不拢。

刘邦看到项羽威胁后,不仅不就范,反而传话给项羽,说当年我和你一同是楚怀王的属下,应为兄弟,如今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咱们的父亲我也拦不住,但煮完后记得把汤给我一碗喝。

这下,不仅项羽哑口无言,就连刘太公自己,也被儿子刘邦气得够呛,当然,这也是刘邦的无奈之举,正是他深知项羽不会干出煮了他父亲的行为,因此才会用这个办法来化解当时的局面。

不管刘太公怎么生气,但在几年后,自己和儿媳被项羽放了出来,之后儿子刘邦的事业也越做越大,最终居然打败了所有对手,建立了新的王朝。

这一切,在刘太公看来,就如同做梦一般,但即使是做梦,他也不敢想刘家还有着做皇帝的命。

不过,这一切都真真实实地发生了,儿子刘邦当了皇帝,自己也从老家的宅子里搬到了位于长安的皇宫里,成为了一个人人看到他都点头哈腰,尊重无比的人。

从年少时一个喜欢斗鸡、酗酒的纨绔子弟,到年轻时家道中落,不得不自食其力,再到中年之后靠着自己的勤劳,让一家人吃饱穿暖,之后又在即将步入老年时,颠沛流离,还差一点丢了性命,最后又意外的成为了一个开国皇帝的父亲,这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的一生。

相比于儿子刘邦的人生而言,刘太公的人生没那么波澜壮阔,但若是从寻常人的角度来看,他的这一生也够传奇的,谁又能有像他这般的人生经历呢?所以说,他一生的精彩程度,并不比儿子刘邦逊色多少。

不过,这种精彩还远没有结束,毕竟这个时候虽说他已年迈,但好在身体依旧不错,不仅耳聪目明,并且精神饱满,因此,在搬到长安的皇宫里之后,过了一段很是惬意的日子。

但这种惬意并没有维持太久,很快他就有点腻烦了。

腻烦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这里虽说豪华,吃穿用度应有尽有,但没有一个熟人,加上规矩也多,让他很不自在,另一个是经常有大臣们来拜见他时,暗示他在见到儿子刘邦时,应该向刘邦行礼,理由是刘邦是现在的皇帝。

而自己的不开心,还是被儿子刘邦看了出来,在得知原因后,刘邦先是在城郊建了一个与家乡丰邑一模一样的城池,里面的设施布置也完全一样,又把老街旧邻全部请了过来在这里居住,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父亲开心自在。

而关于行礼的问题,刘邦则开创性地制定了一个制度,即太上皇称号,将自己父亲刘太公尊为太上皇,也因此,刘太公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当过皇帝,却在活着的时候成为太上皇的人。

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刘太公表示十分满意,也自此在新家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到了公元前197年,刘太公在栎阳宫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根据史料记载,刘太公的”太上皇封号,是在公元前201年被封的,此时距离刘邦称帝仅仅过去一年,而他逝世的时间为公元前197年,也就是说,刘太公共担任了五年的太上皇。

那么,在这五年里,地位如此尊崇的刘太公,有没有再纳几个妾或是妃子呢?又有没有在这几年里生下孩子,给刘邦留几个弟弟妹妹呢?

首先,先说有没有纳妾这个问题,个人认为,纳妾肯定是有的

为什么呢?首先,刘太公当时已经被尊为太上皇,地位上是相当尊贵的,这就具备的纳妾最基本的条件。

不然,没钱没地位,有什么资格去纳妾?

其次,前文也讲到,古代人纳妾,是按照身份等级来进行的,什么样的身份纳几个妾,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在《白虎通义》中,就要求了“士大夫一妻一妾”,“卿大夫一妻二妾”,而作为太上皇的刘太公来讲,能纳的妾自然要比这个多。

换而言之,就是说依照刘太公当时的身份,在社会伦理上,是可以纳妾的,只要不超过规定的数量,是可以进行,也不会受到谴责的。

除了有地位、有资格,也有相关规定支持刘太公纳妾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让他不得不纳妾。

前文提过,刘太公在去世的那年,已经是八十五岁的高龄,按照这个年推算,他当上太上皇后,已然是八十岁的年龄了。

这个年龄的人,生活能不能自理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他就需要身边有人对他进行照顾。

当然,他在当时势必会有不少伺候他的宫女之类的人,但要知道,这个男人嘛,哪怕是到了八十岁,甚至九十岁,这个喜欢美色的心思都不会改变,唯一的区别就是有没有能力而已。

因此,那些在刘太公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宫女等人,其实与小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再加上古代的宫女地位很低,在伺候刘太公生活的同时,解决刘太公的部分需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是因为这样,一个或者几个让刘太公很满意的宫女,自然会经刘太公之口,或者是其他一些渠道被刘邦得知,毕竟刘邦还是比较关心老父亲日常生活的,而这些宫女,也会因此被赏赐点的什么。

当然,也仅仅是被赏赐,封号是万万不可能,毕竟如果把这些宫女赏赐一个封号的话,按照伦理上来讲,她们既然成为了刘太公的小妾,那么就相当于成为了刘邦的长辈,说的更通俗一点,就是刘邦的“小妈”。

这一点,别说刘邦自己不答应,就连大臣们都不会答应。

当初刘太公的在早年间纳的一个小妾,也就是楚元王刘交的生母李氏,不就是在刘邦称帝后被尊为了太上皇后?如果再给刘太公找几个有名分的小妾,那么这太上皇后的名单说不定就要加上几个人了。

因此,在刘太公当上太上皇的五年里,身边不乏有伺候他的美貌宫娥,而刘太公虽说年迈,但并不代表他不会对其中几个人动心,所以,要问刘太公有没有纳妾,答案是有,但却是那种没有名分的妾。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刘太公在当上太上皇之后,有没有生孩子?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确定,那就是没有,也绝不可能有。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刘太公的身体原因,另外一个是牵涉到名分问题。

刘太公是在八十岁当上了太上皇,这个年纪,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都已经是垂垂老矣,有可能生活上已经不能自理,在这种情况下,生孩子真的是一种奢望。

当然,我们不排除刘太公天赋禀异,到了八十岁依旧宝刀不老,历史上也有过在八十多岁还能生孩子的记载,但即使如此,他也不会生孩子。

原因很简单,就是刘邦不答应,刘邦为什么不答应呢?就是牵涉到名分问题。

不管是刘太公和谁生的孩子,从辈分上来讲,这个孩子都是刘邦的弟弟,也就是说,是汉朝的皇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按照皇族在当时的待遇,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诸侯王,而且还是地位与楚元王刘交相当的诸侯王。

要知道,刘交能当上楚元王,除了他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早期刘邦创业过程中,没少出人出力,也建立了不少功绩,因此才会被封为楚元王。

像刘邦的大哥,因为他去世的早,在早年间刘邦还是一个街溜子的时候,曾经某次去大哥家吃饭,结果他的大嫂因为厌恶刘邦经常来吃白食,就故意把锅碗瓢盆敲得叮当响,以至于刘邦不得不带着几个弟兄离开。

就因为这件事,刘邦一直记恨,在称帝后也没给他大哥和大嫂一个封号,最后还是在吕后的请求下,才勉强封他大哥为武哀侯,而至于大嫂,一直到刘邦驾崩,也没有一个封号。

因此,按照刘邦的秉性来讲,如果父亲刘太公给自己制造几个弟弟妹妹出来,这些寸功未建的兄弟姐妹,凭什么就封他们高官厚禄?

还有,再往深处想的话,当时刘邦已经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人了,而假如刘太公生了孩子,那么刘邦这些年幼的兄弟,在将来逐渐长大成人,并在刘邦死了之后,就会成为一股非常大的隐患,甚至还有可能对皇权形成威胁,而这些都是刘邦不愿意,甚至吕后也不会愿意看到的事情。

要知道,在若干年后,刘邦刚一驾崩,吕后就把刘邦的妃子以及他们的儿子们一个接一个的整废,按照吕后的性格,她怎么会平白增加自己儿子刘盈将来稳定统治的风险呢?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刘太公当时有能力,但也不可能生下孩子,哪怕是有孩子降生,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夭折,总之就是不可能让他们长大成人。

总而言之,刘太公在当上太上皇后,纳妾与否这个不太确定,但大概率上还是有可能的,只不过当时纳的妾,地位上和宫女一样,没有任何名分,仅仅是得到刘太公的喜欢而已,至于有没有生孩子,这个是百分百确定没有的,刘邦也不会任由这种对他有隐患的事情发生。

0 阅读: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