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就是全国最封建的地方。
华东师范大学老师毛尖在某次演讲中一针见血道出国产剧的现状。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国产的武侠剧中,那些大侠们整天除了行侠仗义,什么事情都不做,却能吃肉喝酒,还有花不完的钱。
不知何时起,这种现象在国产剧中悄悄盛行起来。
纵观近几年播出的国产剧,总是极尽“浮夸”和“狗血”的剧情。
各种难以理解的“金钱观”“爱情观”“性别观”“历史观”层出不穷。
事实上,如果有心的话就会发现,有一些畸形的观念,正在国产剧中野蛮生长。
畸形金钱观影视剧中已经有多久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穷人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剧中的设定她是一个普通人。
怀着心中的梦想来到大上海,想在这里出人头地。乍一看和我们普通人一模一样的处境。
可人家过的生活却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作为一个月收入一万五的销售,她一个月要给父母2000元,却还租着每月8500位于市中心的房子。
先不说作为销售收入是否稳定,就说这每月一半多的工资用来租房子,现实中有多少人舍得?
不仅如此,六千八的鞋子她说买就买,时不时还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万二的头等舱,说升就升。
这样奢侈豪华的生活,谁又能做到和女主一样眼都不眨,也许有人说那钱是刷卡刷的,那下个月的生活要怎么办?
就想问一下编剧:这就是你心中穷人的生活吗?
这样情况的国产剧不止一例,前几年很多的《欢乐颂》,相信大家都看过。
合租的关关三人也是普通人的设定,乍一看,三人合租的模式不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吗?
但仔细看的话,三人居住的小区位于上海的富人区,房租加水电,平均每人三千块。
樊大姐是混迹职场多年的资深HR,收入高就不说了。
但职场新人邱莹莹,每月的工资只有4000块,还住得起这么贵的房子,这绝对是很多普通打工族不敢想的。
就更不用说杨颖的新剧《我的真朋友》中,离谱到天边的“穷人”设定。
月薪2800却住有夜景的大房子,说着没钱吃饭,还能实现自热锅自由。
这样“浮夸又虚假”的剧情又怎么能让观众入戏,更不要说共情了,相信大多数人就当看个热闹罢了。
再回想当年那些影视中的穷人:
《长江七号》中周星驰为了生活,到工地上打工,做的是最累的活,还要被工头挑剔。
住的是周边没什么人的“小破房”,里边蟑螂一大堆。
还有30多年前的《我爱我家》,一大家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会为了买一个打折空调纠结,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虽说我们的经济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和以前比确实好太多,但还远达不到“穷人”随意挥霍的地步。
国产剧的创作者们,既想要拍出穷人的味道,却又不愿意走进民间去切实感受。
最终呈现出来就是这种“王子公主微服体验生活”的感觉,悬浮在半空,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场景。
更可怕的是,因为这种题材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他们逐渐“爱上”这种生活,甚至会产生幻想。
当他们带着这样一种“消费观”和“金钱观”去现实社会中生活,为了那所谓的“精致穷”,大概率会迷失自己。
畸形审美不知道多少人听过“颜值即正义”这句话,又不知道多少人被这句话荼毒。
自从我们的生活中有了美颜和滤镜之后,不少人都活在滤镜中,而这种现象在国产剧中尤为严重。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要数鞠婧祎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原本大家对这种经典剧的翻拍都抱着很大的期望。
当剧真的开播时,却又让人不忍直视,不仅是因为演员的演技拉胯,还因为剧中的滤镜实在太离谱。
不仅整个画面都模糊不清,当鞠婧祎出场时,那张脸白到发光,不仅毫无血色,甚至连演员高挺的鼻梁都让磨皮给磨没了。
哪怕是大家都喜欢追的《香蜜》,也没能逃掉各种滤镜和美颜的加持,剧中人物脸上连一丝毛孔都看不到。
不过好在没有鞠婧祎那部剧夸张,观众也还能接受。
在《星辰大海》中,刘涛实力上演什么是主角光环,这脸白得赶上白炽灯了。
原本是用来给电视剧加分的美颜和滤镜,竟然成为毁掉一部剧的一大利器。
在这样的360度无死角的美颜和滤镜的加持下,完全覆盖掉了演员的演技和优秀的剧情。
结果往往是看了一部剧下来,只记得演员那“剥了壳的鸡蛋”似的脸。
于正曾经红火一时的古偶剧《玉楼春》中的温峥嵘是这样的。
然而《真相》中的她却是这样的。
额头上的抬头纹和紧绷的嘴角无一不在诠释着一个母亲情绪的爆发。
有一种对演员演技的最高评价是:连皱纹都是戏。
而在现在的国产剧中皱纹都被磨到一丝不剩,这种细腻的演技,自然也是不见踪影。
这样的现象不仅存在国产剧中,甚至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一例外地是,这都是“假象”,抛开滤镜之后的真实,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接受呢?
美颜就像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我们欲罢不能的背后,是我们审美观的“畸形”,对这些虚假的东西越来越习惯。
甚至会在对镜自赏的时候发现:镜子里的根本不是我。
畸形爱情观近几年我们受韩流影响较大的不只是“偶像文化”,还有韩国的“肥皂剧”。
韩剧中总是喜欢推崇那些非现实主义的幻想且扭曲的爱情观。
常常是一个“灰姑娘”出门,一不小心在出丑的情况下,碰到了一个高冷的霸道总裁。
偏偏这个霸道总裁放着身边的豪门千金不爱,只爱“其貌不扬”的傻白甜,这种烂俗的剧情却让我们国内的编剧争相效仿。
《杉杉来了》就是深受韩剧影响的个中翘楚,薛杉杉因为特殊血型进公司成了总裁的“专属挑菜工”。
随后自然就是霸道总裁对傻白甜女主的偏爱,这种纯幻想的“爽剧”。
倒不是说这样的剧不好,只是多少都会对爱情观不成熟的年轻人造成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还有早些年琼瑶阿姨的剧中,男女主的爱情观,才是惊呆众人。
其中《一帘幽梦》中的名句:
你只不过是失去了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整个爱情啊!
难道说在琼瑶阿姨的心中,爱情可以大过天,连失去腿这样悲惨的事情都比不过吗?
还有《情深深雨濛濛》中那令人难以捉摸的何书桓:
我不是天下第一个为两个女人动心的男人吧。
听听这是什么“虎狼之词”?女主女二你都爱,这不是妥妥的“渣男”吗?
还有《新月格格》中的经典名句:
我是来加入这个家的,不是来拆散这个家的。
听听,如果没有你,这个家才会更好吧,明晃晃地来抢,还要表现得如此“通情达理”。
可能有人说,电视剧毕竟是古代的设定,这么演也没什么不对。
但在现代都市剧《我的前半生》中,凌玲可是将琼瑶阿姨的爱情观贯彻到底:
俊生,喜欢你是我自己的事,跟你没有关系。
既然和男主没有关系,那你就不要告诉他啊。一边说着“善解人意”的话,一边又做着破坏别人家庭的事。
其次就是各种奇奇怪怪的恋爱,什么“师徒恋”“兄妹恋”“爷孙恋”各种CP层出不穷。
在这种“畸形恋爱观”的影响下,就会有不少的年轻人受到影响。
就像网上流传的那样:
琼瑶阿姨影响了一代人的爱情观。
会不会有一些涉世不深的少女,为了所谓的爱情,和父母“反目成仇”,父母在家急得直掉眼泪也毫无办法?
会不会有一些人以电视剧中的剧情为模板,为了不明所以地“爱情”,去成为“加入别人家的第三人”?
这些内容都值得我们深思,这样的内容又怎么能撑起国产剧的一片天呢?
畸形性别观前段时间张翰新剧《东八区的先生们》,在网上掀起一片讨论热潮。
人们讨论不休的不是剧有多好看,而是他公然不尊重女性,甚至“物化女性”的行为。
在这部张翰亲力亲为,准备了10年的“良心剧”里,不仅在台词上露骨,更是在拍摄时“咸猪手”不断。
先是在女主即将摔倒之时,伸手拉内衣带:
其后又在扶女主坐下时,手上的不合理动作:
台词上更是“虎狼之词”层出不穷:
还有的剧在镜头上不断以男性视角拍摄,女演员清一色地“清凉装扮”。
要不然就是对着女演员的某些部位给特写:
妄图以此来吸引观众停留和讨论,博取关注,殊不知这样的“物化女性”,只会将观众越推越远。
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国产剧中,导演们不仅将目光放在女性身上,更是连男性也不放过。
从2018年暑期档的《镇魂》火了之后,雷同的“耽改剧”就接二连三地上映。
打着兄弟情的名义,实则是暗戳戳地“卖腐”,这不就是在“物化男性”吗?
其后的《陈情令》《山河令》纷纷追上“耽改”的脚步,妄图分一杯羹。
直至现在还有不少粉丝在肖战和王一博的超话中乐此不疲地“嗑CP”,甚至都影响到了演员的正常生活。
说实话,我们国产剧中“百花齐放”的现象是好事,也尊重一些“小众群体”。
但这种剧的受众群体大多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的三观还未成型,常常遭受这样文化的影响,很难保证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不会受到影响。
畸形历史观要知道谈及历史往往都是很严肃的,它的背后藏着的是我们先辈们的鲜血。
而现在的国产历史剧总喜欢打着“正剧”的名字,却将剧情改得十分魔幻。
《山河月明》作为一部“历史剧”,又有着众多老戏骨的加盟,观众都在翘首以盼。
然而等剧上映之后,却是让人大跌眼镜,这确定是宣传中的“历史正剧”吗?
这明明是披着“正剧”外皮的古偶剧好嘛!
在历史中的朱棣和徐氏明明是少年相识,伉俪情深,恩爱一生,然而剧中却是朱棣逃婚,还遇到了一个“白月光”蒙古公主。
就是想问问编剧就一定要有这种“三角恋爱关系”吗?
还有身为大臣的徐达本是出了名的谨慎,却在剧中公然对着皇帝说出这样的话:
我家大女儿嫁给你家老四,那简直是一朵鲜花插在了……
拜托,这样的大臣说完话能活着走出大门才是“见鬼”了好吗?
不光是古装历史剧中有这种魔幻的场景,抗战剧中的魔幻一样不少。
抗战时期喝咖啡:
打仗的时候还能抽空抽一口雪茄:
抗日条件艰苦,一众女兵拿着芝麻大饼,却觉得难以下咽:
类似这样充满魔幻的情节还有很多,而这样的剧又怎么能向观众传达正确的历史观呢?
年轻一代的观众长期受到这样剧情的影响,会不会到最后连我们自己的历史都模糊不清了?
内娱能否撕开这“以博流量”为主的遮羞布?也许有很多人说,现在短视频崛起,有越来越多的观众都喜欢各种猎奇的内容,谁还会坐下来认真地追完一部剧呢?
其实不然,真正的好剧,即便是不用宣传也会有人追捧。
就例如今年大火的现实题材年代剧《人世间》,这样的剧情才是接地气,才是真真实实地流淌下来的历史,才是人间烟火气。
有句话说得好:市场和环境都不应是国产剧创造和传播畸形观念的借口。
以博流量为基础上创作出的作品,都只是内娱的“遮羞布”而已。
即便是通过猎奇这一途径获取了短暂的流量,那这短暂的“繁华”过后仍是“一地鸡毛”。
要想改变现状,无非从三个方面着手:
1.勇于创新
要明白创新不等于“猎奇”,国产剧越走越歪,越来越“畸形”的原因,不外乎没有新的题材,没有足够吸引力的故事。
在现实基础上勇于创新,“反套路”的剧情如此受欢迎也是勇于创新的结果。
这就需要编剧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原有的东西上去发现一些新的角度。
2.重编剧,轻明星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好莱坞之所以在影视界中享有那么高的地位,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编剧有着很大的权利。
管你什么流量明星,想加戏也要通过编剧的同意,合理修改。
而不是像国内一样,流量明星们有着很高的话语权,仗着他们背后的资本为所欲为,甚至于导演都要礼让三分。
试想在这样谁都能去插手剧情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创作出一部好剧。
3.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身为演员就要做好演员该做的事,身为导演就要做导演该做的事。
目前的国产剧中十分需要新鲜血液的补充,有一些创作能力出众的人,在资本和流量的把持下,很难有出头之日,自然才华也被白白浪费掉。
这就会造成整个行业的固化和退步。
给更多有才能的人一些机会,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才是国产剧可持续发展的进阶之路。
结语当然说这么多并不是说国产剧中就没有好的作品,而是在整个环境下和数量中,好作品的比例实在太小。
而深藏在这些“烂剧”之下的,是一直被掩盖起来的问题。
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那我们也将一直徘徊在“烂”和“更烂”的怪圈里。
总之,都是希望我们的国产剧能够越来越好,远离那些“畸形”的荼毒。
我们的影视行业也终将迎来“井喷式”繁荣的景象。
它们在努力地把年青一代带向愚乐升贫淫歌咽舞的方向。
教科书都能过审呢,何况这个呢。
这些年很多人推崇周星驰的演技剧情等等,一些导演和编剧只学到周星驰的浮夸,并没有削到其他的内涵就这样了,
怎么过审的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