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年仅33岁的三甲儿科医生不幸离世,医生在“拿命换命”?

妙菱看健康 2025-04-04 05:07:49

2025年3月29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朱礼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3岁。她的离去,不仅让一个家庭失去女儿、妻子和母亲,更让中国儿科医疗的一道旧伤再次渗出血色。

3月20日,朱礼在值完夜班后突发肺栓塞,被紧急送进ICU抢救。由于病情危重,医院血库B型血告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西省人民医院(朱礼丈夫工作单位)同时发布紧急献血倡议。消息一出,全城响应——外卖骑手暂停接单组成“热血先锋队”,白发老教授挽袖献血,曾被朱礼救治过的患儿家长抱着孩子赶来。

这场自发的生命接力,最终未能创造奇迹,朱礼医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翻开朱礼的履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儿科医生的典型成长轨迹。

2014年,当其他同学争相选择骨科、眼科等“黄金科室”时,这个文静的姑娘在考研志愿表上郑重写下“儿科学”。在她那一届68名考研成功的医学生中,仅有3人选择儿科,她是其中之一。入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后,她主要从事新生儿肺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等方面的诊疗工作。

业内人士指出,儿科医师的培养需经历5年本科加3年规培的漫长周期,且新生儿科等亚专业还需额外专培。高强度工作压力与复杂病情更使儿科成为“高危科室”。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在2016年的公开文件中提到,全省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医师数仅为0.39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9人)。

肺栓塞常与久坐、疲劳相关,朱礼长期高压工作状态被认为是重要诱因。此前她曾因肺部不适住院,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同事回忆,她抽屉里总备着饼干,却常常到下班都没拆开包装。

她以精湛医术守护无数患儿的呼吸健康,却没能守住自己的肺部平安。

官方资料显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是江西省成立最早的一批儿科专科,设有总床位252张,科室年出院病人超过7000人次,年门诊量超过12万人次。目前,该科室已成为江西省儿科病人救治和监护中心,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梯队。

朱礼医生的导师同样出自该院儿科。在她的毕业论文中,她对导师表达了深深的感激。她曾表示,导师让她懂得,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需具备一颗始终为患儿跳动的心。“在这漫长的行医之路上,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诲。”朱礼医生如是写道。

朱礼的离世并非孤例。2025年3月,全国至少3名医生因疲劳过度猝死:

·朱子元(59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手术中突发主动脉夹层去世;

·单利芳(52岁,河北省井陉县中医院皮肤科主任),3月21日刚获评“河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先进个人”,3月28日便猝然离世。

他们救过无数人,却拯救不了自己。朱礼、朱子元、单利芳的离去,不该只是短暂的新闻热点,而应成为推动医疗体系改革的契机——让医生不再透支生命去救人,让“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不再以牺牲为代价。

致敬!哀悼!

综合整理自网络

14 阅读:7401
评论列表
  •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如果真有不听劝的,那也要避开妇产,儿科,心血管,急诊

  • 2025-04-04 14:13

    医生受人尊敬,社会地位高

    怒摔孟婆碗 回复:
    呵呵
  • 2025-04-04 15:02

    这类血型我家男人多不会是吸血多病死的吧!

  • 2025-04-04 15:51

    致敬!

  • 2025-04-04 15:00

    一路走好

  • 2025-04-04 18:07

    在中国,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云淡风轻 回复:
    赞同
  • 2025-04-06 20:42

    嘿嘿嘿。。。现在的医生啊,贪的贪死,累的累死,什么回事?

  • 2025-04-05 20:14

    这就是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严重后果

  • 2025-04-05 23:47

    那也比患者送钱还送命强

  • 2025-04-04 21:12

    B型血从来都不会缺

  • 2025-04-05 18:49

    叫医院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