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传噩耗!上海华山医院徐启武教授去世,主刀3万多台手术

寻芹的体育 2025-04-26 13:51:36

中国著名神经外科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启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22日逝世,享年81岁。徐启武教授生于动荡年代,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并在法国郎戈医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

他专注于颅底肿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及血管畸形的研究与治疗,创新性地提出对脊髓髓内肿瘤和脑干肿瘤采取积极手术治疗的理念。徐启武教授从医期间主刀完成3万余例手术,多次荣获部市级科技进步奖与教育成果奖,参编多部教科书与专业参考书,为神经外科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求学经历与早期研究

徐启武教授的学术生涯始于动荡的年代。他于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完成学业已属不易,更何况是选择医学这样一条艰苦的道路。

他的选择反映了他坚定的信念和救死扶伤的决心。毕业后,他并没有停下求知的脚步,而是继续深造。1981年,他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获得了神经外科硕士学位。这一阶段的深造为他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当时国内领先的神经外科技术和理念,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神经外科领域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徐启武教授意识到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必须走出国门,学习国际先进的医学技术和理念。于是,他先后前往法国郎戈医学院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医院进行深造。

在法国,他深入学习了欧洲先进的神经外科手术技巧,特别是在颅底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而在美国,他则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前沿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这两段留学经历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也让他对国际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回了国内,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始了自己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工作。

临床实践与创新理念

徐启武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展现出卓越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思维能力。他专注于颅底肿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以及血管畸形等脑脊髓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这些疾病在当时都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题,手术风险高,疗效难以保证。

然而,徐启武教授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早在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他便创新性地提出对脊髓髓内肿瘤和脑干肿瘤采取积极手术治疗的理念。这一理念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性的,因为传统的观点认为这些部位的肿瘤手术风险极高,往往采取保守治疗。徐启武教授的这一理念迅速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认可,并逐渐成为神经外科治疗脊髓髓内肿瘤和脑干肿瘤的主流方案。

徐启武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也是一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他深知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相辅相成,只有将临床中发现的问题带到实验室,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将实验室的成果应用到临床,才能最终造福患者。

因此,他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还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由他主导的多项研究成果屡屡荣获部市级科技进步奖与教育成果奖。这些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他个人学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整体实力的认可。他的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也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学术著作与学科建设

徐启武教授在学术著作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深知,作为一名医学专家,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将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

因此,他参编了多部教科书与专业参考书。这些书籍内容详实,图文并茂,不仅系统地介绍了神经外科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还融入了他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些书籍的出版,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也为神经外科学科的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他希望通过这些书籍,能够将自己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的医生,推动神经外科学科不断向前迈进。

除了编写学术著作,徐启武教授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他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他还积极参与研究生和年轻医生的培养工作,指导他们进行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他的培养和指导下,许多年轻医生已经成长为神经外科领域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 阅读:3167
评论列表

寻芹的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