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明教群豪还是看不上张无忌这个教主——看韦一笑和周颠

彬哲说历史 2025-04-04 15:00:45

张无忌击退六大派,拯救光明顶,这对明教来说,是最好的安排,同时,其实也是最差的安排。基于救命之恩,明教群豪当然对张无忌感恩戴德,并且拥立他为教主。但要知道,张无忌其实根本不具备统领一帮江湖豪杰的能力,他性格偏软,不够狠辣,这一点,他还不如赵敏,甚至,不如周芷若。

而且各位想想,最终明教不就是在张无忌手上灭亡的吗?朱元璋把明教逐渐改造成起义军,把这些高层人物全架空了。在倚天的语境里,明教的确是抗元大军的主力,并且最终取得成功,但明教本身,却也走到了尽头。这一点,张无忌作为教主,难辞其咎。

其实,张无忌当教主,也是杨逍等人的无奈选择。虽然他们当时死乞白赖地逼张无忌上位,但那是因为明教群龙无首,再这样下去,势必会灭亡,所以有一个救星来了,就抓紧让人坐上这个位置。尽管,这个救星未必合格。

张无忌在这些手下面前,唯一的优势就是武功,至于其他方面的才能,他差得太远。而最关键的是,张无忌年纪太小,明教这些人,小的都能当他的叔叔,大的,都可以当爷爷了,殷天正不就是他的姥爷吗?

年纪太小,外加性格软弱,其实,明教群豪在骨子里真的未必看得上张无忌。

我们就举两个例子,大家体会一下。

在奔赴武当山救急的路上,韦一笑抢了几匹马,让张无忌来骑,张无忌觉得这种强盗行为有些过分了,而韦一笑大笑说——“教主,这些小事,何足道哉?昔年明教行事,那才称得上‘肆无忌惮、横行不法’呢!”

虽然韦一笑在措辞方面给予张无忌足够的尊重,但语气里,不难听出对张无忌的微微嘲讽。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老子当年做过更过分的事,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

而且,韦一笑肯定感觉张无忌的行事风格,和明教的人明显不是一路,他太过犹豫,而且过于仁慈,不像干大事的。

再看另一个例子。屠狮大会上,周颠出言不逊,被张无忌制止,让人不可在方丈面前无礼。你看周颠是怎么回复的——“我是骂圆真那秃驴,又不是骂方丈那秃……”

这句话,重点不在内容,而在于语态。显然,对于张无忌的制止和批评,周颠第一时间是不服气的,所以语气中明显带有反驳和辩解的色彩。这就好比开会的时候,领导对员工进行批评,还没说几句,员工就吵吵起来了。

试问,如果当时是阳顶天,周颠敢这么回复吗?

显然,在周颠眼里,张无忌虽然是教主,但同时,也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孩子,而且,性格又偏软,所以骨子里,周颠对张无忌感恩和尊敬之余,也带着一丝轻视,或者,瞧不上。

只有阳顶天那种年纪很大,阅历丰富,并且豪气干云的人物,才镇得住这些人。而张无忌虽然武功高于阳顶天,但在气场上,差得太远。说实话,倚天最后阶段的很多细节,金庸写得很潦草,一笔就带过去了。比如,张无忌想退位,给杨逍等人写信,他们处理教内事务。但当时,明教内部的氛围如何,张无忌还能不能掌控全局?这些,金庸都模糊化处理了。也许金庸也知道,张无忌虽然因为拯救了明教,被众人推为教主,但他并没有能力管理这个江湖大组织。尤其是到了一些敏感的节点,他更加hold不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