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央视不直播国足18强赛引发球迷不满的风波尚未平息,近期正在进行中的U20亚洲杯央视再度一场不播,球迷的不满已经发酵成愤怒——前者毕竟还是主客场赛制,后者咱是东道主呀,而且U20国足这帮小将表现出色,国家电视台居然置若罔闻!东道主不直播本土举办的世界和洲际赛事,这种情况即使不能说是绝无仅有,至少也是极为少见的吧!

当然,智商一向居高临下的央视不会甘愿被动挨骂,它敏锐地率先抢占道德高地,把不直播的原因归咎于版权方“漫天要价”,自身不仅没有什么过错,还成了“抵制资本侵害球迷利益”的大义凛然者。只是,对版权方如何“漫天要价”,具体价格到底是多少,谈崩了的过程细节怎样,却未置一词。而处于绝对弱势的版权方自知无力争辩,选择了沉默。其中谁是谁非外界无法判断,不过,如果双方乃平等市场主体,版权交易理应属于市场行为,因为在中国不可能再有一个比财大气粗的央视出价更高的电视端买家,央视买不到版权和版权方卖不出版权的损失是成正比的,买卖不成没有赢家,“漫天要价”不符合起码的逻辑。好了,不再展开讲,本文的重点不在这里。
近日,英超、意甲公布了2023-24赛季电视转播分成结果。英超20家俱乐部获得了37亿欧元的转播分成,共有8家俱乐部分到2亿欧元以上,曼城以2.28亿名列首位,阿森纳2.28亿、利物浦2.22亿、热刺2.14亿、维拉2.11亿、切尔西2.07亿、曼联2.03亿、纽卡2.01亿。37亿欧元的50%平均分配给各俱乐部;25%依照联赛排名分配;25%按转播设施费分配。3支降级球队卢顿、伯恩利、谢菲尔德联,分别拿到1.50亿、1.43亿、1.42亿。
比之“最赚钱联赛”英超,五大联赛好时排第三、差时排第四的意甲,2023-24赛季转播分成只有10.72亿欧元,不到英超的三分之一。其中50%平均分配给20家俱乐部,28%依照联赛排名分配,22%基于电视收视率和到场球迷人数分配。上赛季意甲冠军国际米兰分到1.01亿欧元,是唯一上亿的俱乐部,但仍比不上英超最低的谢菲尔德联的1.42亿。排第二、三名的AC米兰8740万、尤文图斯8670万;最少的3家俱乐部,恩波利3290万、萨莱尼塔纳3160万、弗罗西诺内3130万。
职业足球是市场化、商业化的产物,欧洲职业俱乐部的收入构成里,赛事转播分成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大多排在收入来源的第一位,高于票房收入、球衣广告位销售收入、周边产品收入、场内广告收入和比赛日其他收入等。如卢顿这样的小俱乐部,1.50亿欧元的英超转播分成,基本就等同于俱乐部日常运营成本。即便盈利能力远不及英超的意甲,每年上亿或近亿欧元的转播分成,亦是国米、米兰和尤文老牌三强维系欧洲豪门品牌的底气所在。

中国足球与欧美先进国家足球之间的巨大差距,最直观体现在竞技水准之上,然而最根本的,还在于市场运营层面。中国职业联赛自诞生那天到当下,从无任何一家顶级联赛俱乐部有过实质性赢利,甚至没有一家俱乐部实现过收支平衡。职业化之初,俱乐部收入主要来自冠名企业赞助,其后逐渐过渡到大金主输血,俱乐部自主经营收入占比很低,在有些国企俱乐部几乎为零。一方面,尚未真正市场化的经济和文化大环境,决定了俱乐部很难真正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营,既然非市场的收入来得容易,干嘛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从市场上赚钱?别人养你和你养自己,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本来应有的赢利渠道得不到正常开发,票房、场内广告、球衣广告、周边产品销售等收入的潜在空间很大程度上被浪费了,转播权销售收入尤其如此。
中国职业联赛本身的“伪职业化”众所周知,其实赛事转播领域的职业化同样“伪”字当头。职业赛事转播市场化的生态链条,是版权方卖版权给播出方,播出方再卖给观众,观众付费看球。中国走的是另一条路子:播出方免费播出,然后把广告时段卖给客户,由广告客户为播出方购买版权和观众免费看球买单,中间差价是播出方利润。这种给观众养成根深蒂固免费看球习惯的运营模式,只适合经济高速发展、播出方广告收入足以弥补播出成本并有利润结余的时期,一旦经济环境恶化和媒体形态蜕变,广告收入无法覆盖播出成本,播出方放弃球赛转播、观众失去免费看球的福利,就势在必然。

传统赛事转播模式难以为继,开始于地方电视台。而当背后有特殊政经资源背书的央视也买不起转播版权,表明这种模式确实走到头了。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只能匹配赛事直播的市场化,免费看球向付费看球的转变大势所趋,可惜错过了启动转型的最佳时机。经济上升、收入预期乐观之时该做没做,经济下行、囊中羞涩之际不得不做,要做成就难免事倍功半。显然,类似央视不播国足、亚冠和绝大多数地方电视台买不起中超、亚冠和CBA赛事版权等导致的网络舆情,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此起彼伏。当事双方都需要在漫长的阵痛中适应和改变。
也好意思跟英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