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影视浪潮中,经典重拍总能引发广泛关注,而《上甘岭》这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情感与民族记忆的影片,其新版上映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新版《上甘岭》却逐渐显现出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叙事问题,不仅削弱了原作的震撼力,也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多了几分困惑与质疑。
叙事杂乱无章:逻辑之殇新版《上甘岭》开篇便给人一种叙事混乱之感。
剧情推进缺乏清晰的脉络,仿佛是一系列事件的随意堆砌,而非精心编排的故事线。
尤为突出的是,影片在处理重要战役如597.9高地反击战时,展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转折。
段显峰与高副指挥原本制定了炮与步兵间距80米的协同作战计划,意在减少友军误伤。
战斗一打响,却因段显峰擅自缩短间距且仅通知八连,导致其他连队毫不知情,最终酿成我军炮火覆盖自己人的惨剧。
这一情节不仅违背了军事常识,更在逻辑上站不住脚,让人不禁质疑编剧对于战场指挥流程的理解是否正确。
高地反击战的指挥迷雾如果说上述情节尚可通过艺术加工勉强解释,那么段显峰与高副指挥在事后的处理则更加令人费解。
两人均未受到实质性的处分,尤其是段显峰,其擅自更改作战指令的低级错误似乎被轻易原谅,这不禁让人对整个连级指挥员的决策流程产生质疑。
在真实的战场上,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影片中的这种轻描淡写,无疑削弱了故事的现实感和紧迫感。
坚守坑道的荒诞现实转入坑道坚守阶段,新版的情节处理同样令人啼笑皆非。
数十名战士竟能穿越敌人重重封锁,安然返回坑道,但讽刺的是,至关重要的物资却无法送达。
尤其是当观众看到这些战士返回时并未携带任何水源,更是感到匪夷所思。
在极端艰苦的坑道条件下,水源是生存的关键,如此疏忽,不仅不符合常理,也让人对影片的严谨性产生质疑。
取水之困:剧情的双标与降智为了解决水源问题,段显峰组织的抢水行动以失败告终,还损失了骨干力量。
随后,双喜的擅自行动虽然成功偷回水,但过程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夸张与不合逻辑。
敌人团长竟在关键时刻选择用步枪打水箱而非手雷,这一行为无疑是对敌人智商的严重低估。
相比之下,八连中胆小的战士范元宝却能成功偷回药品,两者的对比之下,显得取水剧情既双标又降智,极大地损害了影片的整体逻辑性和可信度。
侦查任务的荒诞之旅影片中段显峰亲自上阵侦查敌人火力点的情节,更是将荒诞推向了极致。
面对敌人精心布置的四面高射机枪隐蔽火力点,多位侦查人员相继牺牲,最终只能由段显峰亲自出马。
在发现第四个火力点后,敌人非但没有迅速反应,反而打电话大声嚷嚷要炮击观察哨,这一情节设计显然有为男主刻意制造机会之嫌,极大地破坏了战场的紧迫感和真实性。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段显峰在被发现后逃跑时,敌人竟连枪都打不中他,而他还能回马枪杀敌,并巧妙地躲到死人堆里用步话机和手指敲击传递信息,救出观察哨人员。
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违反了基本的军事常识,也严重损害了影片的观赏体验。
段显峰的角色割裂作为影片的主角,段显峰的角色塑造同样存在严重问题。
开篇时他在军事学院任教,作战能力平平,但到了八连后不到一个月便成长迅速,仿佛开了挂一般。
这种角色成长的速度之快,让人感到十分突兀和不切实际。
更令人不解的是,与他之前牺牲的侦查员相比,段显峰在孤身对抗敌人时能够成功脱身,而这一切似乎都得益于敌人的“弱智”表现。
这种为了突显主角而刻意降低敌人智商的做法,使得段显峰的角色显得割裂而不真实。
追剧感受:一场被烂剧折磨的旅程作为一名热爱军事题材剧作的观众,我原本是带着对经典的敬意和对新版的期待来观看这部影片的。
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我逐渐感受到了一种被烂剧折磨的无奈与疲惫。
那些毫无逻辑的情节、荒诞不经的设定以及角色塑造上的种种问题,都让我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质疑与困惑。
我时常想停下来不看了,但又被一种猎奇心驱使着继续看下去,看看这部影片还能带来多少令人震惊的“惊喜”。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