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到底该“捂”哪儿?“捂”好这3处,很关键!

小五哥美食菜谱 2025-02-25 20:18:5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冬季的寒意逐渐退去,春天的温暖悄然而至。

然而,春天的天气总是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让人难以捉摸。

这时,“春捂”便成为了一个古老而又实用的养生智慧。那么,“春捂”到底该“捂”哪儿呢?

今天,告诉大家“捂”好这三处,真的很关键!

1.要“捂”的是腹部

腹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中医常说“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特别是肚脐,它又叫神阙穴,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地。

如果腹部受凉,就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在春天,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尤其是肚脐部位的保暖。

建议大家,不要急于脱下秋裤和厚袜子,平时可以多做做穴位按摩、艾灸,或者用热水袋,热敷一下肚脐,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2.要“捂”的是背部

背部是人体阳气的聚集地,中医称之为“阳中之阳”。背部正中线的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两侧循行的足太阳膀胱经,则是人体抵御风寒邪气入侵的第一道屏障。

如果背部受寒,就会导致阳气受损,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因此,在春天,要特别注意背部的保暖,尤其是肩颈后背部位。

建议大家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不要过早穿上薄外套或露出肩膀和背部。

晚上睡觉时,也可以盖上一床,稍微厚点的被子,护住背部,防止夜间受凉。

3.要“捂”的是膝足部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半部差,足部远离心脏,脂肪层薄,更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如果膝足部受凉,就会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甚至引发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因此,在春天,要特别注意,膝足部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秋裤先别着急脱,可以穿上一双,保暖性能好的袜子和鞋子。

晚上回到家,也可以用热水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劳。

当然,“春捂”并不是指,要一味地多穿衣服,而是要根据天气变化,和个人体质,来适时调整衣物的厚薄。

穿得太多,身体容易出汗,一旦吹风,反而更容易感冒。因此,要做到既保暖又舒适,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此外,“春捂”不仅仅是外在的保暖,内在的饮食调理也很重要。春天可以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生姜、大枣、桂圆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驱寒保暖,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同时,还要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春捂”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养生方法。只要我们“捂”好腹部、背部和膝足部,这三个关键部位,就能有效地抵御春寒的侵袭,保护身体的阳气,春天里更加健康、活力满满!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