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多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抗议民众不仅是对刚发起的“关税战”不满,还有上台之后对行政机构进行的“大手术”,简而言之就是指责特朗普把美国搞乱套了。前几天马斯克宣布5月底将辞职。这些现象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前两天美国副总统万斯竟然公开说我们是“乡巴佬”,如果他没失忆的话就应该记得自己的成名作就叫《乡下人的悲歌》,那么我们就他所代表的美国“乡巴佬”作为切入点,谈谈美国的“敌人”其实不是亚太,也不是中东,而在国内。不过,特朗普想解决掉国内的“敌人”,有不小的难度。

一 美国的社会撕裂之痛
万斯这个人当初小有名气就是因为写了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乡下人的悲歌》,与之有某种联动效应的是,2016年共和党推举的政治素人特朗普逆袭呼声颇高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高喊着“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走进白宫。
为什么说两者有联动效应呢?因为把特朗普能成为大选黑马并成功入主白宫,完全是跟万斯具有相同底色的底层白人把他抬进去的,而他的胜利也把这批凝聚起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MAGA”小红帽们,他们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红脖子”。

提到“红脖子”,就必然要提到美国的“铁锈带”,当地的工人就是万斯书里讲的那些在美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商业金融帝国转型后的受害者。在美国的制造业发达的时候,他们票子、房子、车子应有尽有,是名副其实的中产阶层。
而随着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国外,他们全都失业,成了生活无法保障的穷人。众所周知,贫穷的地方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毒品、抢劫、偷盗、枪击等问题层出不穷。多年来,那些“铁锈带”的人,有的搬离另寻他路,留下来的就一代一代陷入恶性循环。
这就是万斯在书中描述的他曾经经历过的生活,但他还是幸运地因为有机会摆脱那种生活,后来参军、读书,找了体面的工作晋升精英阶层。不过他所代表的是极少数人的励志故事,绝大多数人都没那么幸运。

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一下,我们所说的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引发的是连锁反应,其他相关的行业比如社保、医疗福利等也因压力过大而大幅度缩水,这样的公共资源缩水后,就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那些失去工人身份的群体又被划分为工会成员与非工会成员、男性与女性、白人与少数族裔等不同小群体,彼此进行竞争,他们的生存环境由此更加恶化。这就是贫富分化的典型。
多年来,美国政客和资本家们沉迷于收割世界财富的金融资本游戏。而铁锈带的那些“红脖子”们成了被遗忘的边缘人,在无望的生活里自生自灭。这个时候“空降”了一个特朗普,此人几句话就说到他们心坎里,他承诺要让制造业回流,让他们重新拥有票子、房子、车子的中产生活。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当乡下人的悲歌演变成乡下人的愤怒时,他们联合起来投票把特朗普送进了白宫。特朗普两度入主白宫,问题是他真的能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吗?他想到的办法就是简单粗暴的“关税大棒”,二度出山竟然公然对全球发起“关税战”。“红脖子”们的“中产梦”尚未看到实现的迹象,马上要迎来生活成本上涨倒是实实在在的。
二 美国的政治极化之伤
很多人都认为,2020年的大选是美国政治的一个分水岭。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宣布胜选,竞选连任的特朗普不承认选举结果,指责民主党作弊。口水战后来演变成震惊世界的“国会山骚乱”,红脖子们把国会搞得乌烟瘴气。甚至有人悲观地预言,称“国会山”敲响了美式民主的丧钟。

这个预言暂且不说,“国会山骚乱”倒是揭开了美国政党政治两极分化愈演愈烈的序幕,集中体现就是两党内斗白热化。在之后的拜登任内,两党内斗已经不满足于口水战了,开始在行动上相互较劲,由此带来很多乱象。
比如拜登提交的拨款预算一直卡在国会过不了,联邦政府一度面临“关门”的风险。共和党籍的众议长麦卡锡跟民主党达成妥协避免政府关门,立即被共和党议员提出罢免动议,最后罢免通过。麦卡锡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被投票罢免的众议长,而他当选众议长还是经历两党漫长的博弈的结果。
不仅如此,两党在很多议题上都针锋相对,比如控枪、堕胎,民主党倾向于严格控枪,而共和党却反对,民主党反对剥夺女性堕胎权,共和党则支持禁止堕胎。

此外,两党恶斗导致选民分化越发严重。共和党支持者愈发集中在红色州,民主党支持者则聚集在蓝色州,双方的分歧逐渐演变成敌视。家人、朋友之间因政治立场不同而爆发冲突屡见不鲜。
当然最具说明性的,还是特朗普跟拜登政府的较量。特朗普下台后就背上了一堆的司法指控,其中就包括参与“国会山骚乱”。就在竞选活动期间他还官司缠身,甚至有部分案子被判了罪。拜登下台前夕赶紧赦免了自己的儿子,就是担心被特朗普“秋后算账”。
他也没猜错,特朗普上台后就下达指令,让司法部和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对拜登政府的“言论自由审查”和“执法及情报机构武器化”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又撤销了拜登班底要员的安全许可以及接收机密信息的权限。此外,特朗普还赦免了约1500名“国会山骚乱”参与者。

总之,政治极化与贫富分化、社会撕裂交织在一起,引发群体极化、文化极化、经济极化等一系列的乱象。
现在,特朗普对全球发动“关税大战”,不仅世界各国人民义愤填膺,美国国内也是怨声载道,可让民主党找到机会了。我们看到,最近奥巴马、布林肯、耶伦、拜登等民主党人士纷纷站出来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后面局势如何演变还有得看。
三 美国的“深层政府”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深层政府”。对于“深层政府”的存在,有近半数的美国民众深信不疑。特朗普二度回归就直言,他要打败“深层政府”,让美国焕然一新。可以说,这是特朗普对内改革的重点,也是他要攻克的山头。

一般认为,美国“深层政府”是由既得利益者组成的权力复合体,包括政府官僚、军工复合体、金融业、情报机构、宣传机器等。一半以上的美国民众怀疑,美国乃至世界上发生的很多烂事脏事都跟 “深层政府”脱不开干系。而美国政府运行不透明更增加了民众的猜疑。
有学者认为,“深层政府”的冷战的产物。美苏在各领域的对抗使得双方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源,由此形成强大的势力集团。后来苏联解体,但美国的这个势力集团并没有解散,而是不断寻找新目标。
比如杰弗里·萨克斯提到过“深层政府”里几个重要人物,像哈里斯、拜登、纽兰。这个纽兰是出了名的对俄强硬派,也被认为是美国反俄路线的主要设计师。30多年来,她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的要员,她在克林顿时期美国改变对俄政策、布什政府时期美国改变北约东扩政策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奥巴马时期,她担任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拜登时期,她担任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无论是乌克兰的颜色革命以及后来的乌克兰危机,还是俄乌战争,她都是幕后推手之一。战争初期俄乌差一点达成的和平协议也是她破坏的。
特朗普二度上台,任命马斯克担任“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对政府部门进行精简“大手术”,主要目的就是将“深层政府”连根铲除。马斯克也确实认真执行,FBI、CIA、美国国际开发署、五角大楼等重要部门都在精简计划名单里。因为承担这个工作任务,马斯克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甚至受到恶意针对和死亡威胁。
本月初,马斯克突然宣布要在5月底结束这份工作。当然,他辞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比如他同特朗普班子也存在分歧,像“关税战”他就是反对者。

对于马斯克萌生退意,特朗普先是称赞了他的工作,随即表示他最终还是要回归公司的。这是要体面收场的节奏吗?由此不难让人想到米尔斯海默去年的判断。他认为,在跟“深层政府”的对决中,特朗普会输。
不过,我们还是耐心看下去,毕竟特朗普的任期才刚开始。
参考文献
新京报书评周刊.无法跨越的社会“撕裂”之伤:美国读书人的集体焦虑
中国纪检监察报.深度关注|政治极化撕裂美国社会
南国都市报.大批公务员被裁,特朗普誓要铲除的“深层政府”,到底是啥
环球网.谎言削弱公信力,民众缺乏安全感,美国人为何相信“深层政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