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CEO怒批《哪吒2》:毒鸡汤烂片,共鸣的都是叫不醒的人

浩庭聊娱乐 2025-02-19 09:35:21

一位科技公司CEO在网上对《哪吒2》进行了批评,认为其是一部“烂片”,与贾玲的《热辣滚烫》类似,属于“毒鸡汤”。

CEO博主表示对《哪吒2》的好评观众“基本都是些叫不醒的人”,并且其观点获得了一些人的认可。

CEO博主的观点引发讨论

《哪吒2》在国内的票房接近120亿,创造了新的里程碑。

影片不仅在票房上获得成功,更在社会讨论上引发热议。

观众在观看影片后,或许会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感受,产生共鸣,从而形成独特的价值判断。

CEO博主认为《哪吒2》的好评都是一些“叫不醒”的人。

此话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纷纷表示“叫不醒”一词是一个贬义词,但网友们却觉得贬义词用在自己身上是反感的。

有网友说,“叫不醒”指的是那些明明不符合自己,但还是一味贬低作品的人;还有人说,“叫不醒”是对自己认识不足的反思,代表着一种进步意识。

可见,“叫不醒”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中性词,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语境的不同,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意思。

“叫不醒”一词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CEO博主的观点引发了大家对《哪吒2》的猜想与讨论。

观众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是主观的,当一种作品引起大家的讨论时,说明该作品是成功的。

《哪吒2》创作难度被忽视

CEO博主将《哪吒2》与贾玲的《热辣滚烫》相提并论,认为二者都是“毒鸡汤”式的影片。

CEO博主对于《哪吒2》的理解是片面的。贾玲的《热辣滚烫》是一部立足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它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的人性光辉与温暖。

《哪吒2》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思想相结合,使影片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能与现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CEO博主将两部影片进行对比,但却没有考虑到二者的立意与表达方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他的批评意见并没有建设性意义。

此外,CEO博主还认为将《哪吒2》贬为“毒鸡汤”是对创作复杂性的漠视,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

CEO博主提到的不尊重,不仅体现在对创作者的漠视,更体现在对作品本身深刻内涵与思想价值的漠视。

《哪吒2》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个体从被动接受命运到主动改写命运的过程。

影片中小哪吒所拥有的是与生俱来的劣势,但他却有着不屈一搏的“由我”精神,他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最终赢得了尊重。

“由我”精神不仅体现在小哪吒身上,也体现在他的父母、龙族、托塔天王等每一个角色身上,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写着命运。

父母作为弱小的个体,在面对体制与权力时感到无力,但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爱护、支持着小哪吒;龙族作为被误解、被排斥的族群,他们渴望和平与理解;敖丙作为龙族王子,他背负着族人的期望,却有着自己对和平的向往。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展现了不同层面的“由我”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让我们明白无论多么渺小,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写命运。

观众评价受主观影响

小哪吒所面临的是一个典型的结构性困境,在这个困境中,每一个选择都会导致不同的后果,但无论如何选择都将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与阻力。

在选择救人还是自保时,小哪吒选择了救人;在选择背负骂名还是揭开真相时,小哪吒选择了背锅;在选择自证清白还是逃跑时,小哪吒选择了站出来承认错误;在选择打败敌人还是就此罢手时,小哪啼选择了继续战斗。

小哪吒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有无数人指指点点,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许这就是影片所传达出的“由我”精神,它和现代青年所面对的困境高度一致。

“由我”精神在面对困境时鼓励着我们站出来说“有我在”,当我们做出选择时就坚定地相信这是正确的选择,即使背后有无数阻力与压力。

也许正是这种精神让观众产生了共鸣,使得CEO博主口中的“叫不醒”的人从观众中脱颖而出。CEO博主口中的“叫不醒”也许是那些懂得“由我”精神的人,他们内心明白影片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而且电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多元化解读空间,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根据自身经历与认知水平,对电影进行不同层次的理解。每一种理解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无法去否定其他观众对于电影的评价,因为那是他们内心真实感受的反映。

或许正是因为CEO博主过于看重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与评价,使得他认为其他观众都是“叫不醒”的人。也许在CEO博主看来,那些好评者并没有看懂影片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只是在盲目跟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在电影评论界,一直有着“越经典越容易被误读”的说法。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对经典电影理解得不好,而是说经典电影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超越了时代局限性,很容易被不同时代的人误读。

比如当年《霸王别姬》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时,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影片,而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展现京剧魅力的影片,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表现历史变迁影响下人们命运的影片。

这些看似不相干的观点实际上是建立在不同价值观基础上的,是我们每个人对于影片最真诚、最直接、最深刻感受的反映。这种多元化解读正是电影艺术形式最大的魅力所在,我们无法去否定其他人对于电影所产生的共鸣与感受,因为那是最真实、最具代表性的感受。

批评作品应关注内涵

无论是哪种评价,都反映了观众对影片内涵价值的认可。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毒鸡汤”一词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符号,赋予它贬义只会让我们错失良机,因为其本身就包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实当我们谈论“毒鸡汤”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其背后的文化现象,而不是简单地给作品贴标签。我们要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价值追求以及社会影响,而不是关注表面的鸡汤式文案与故事情节。

而且对于创作作品而言,我们应该以更加宽容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不应该因为某些作品所传达出的思想和我们自身思想相悖,就对其进行批评与指责。因为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探索自我、探索世界、探索艺术语言表达方式的过程,每一次探索都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意义。

所谓“毒鸡汤”的定义与标准就是建立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上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无法以自身价值观去判断他人的看法,因为那不是我们真实感受,是我们从外部强加给他人的感受,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与评价。

0 阅读:17

浩庭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