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时,这样打窝才正确,90%的人都误解了
今天就聊一聊,关于野钓时,应该如何打窝,我发现10个人之中,有9个人都错误的认为,窝子里的窝料被小鱼吃完了,鱼就走了,于是打窝时,就一次打很多窝料下去,就怕被小鱼吃完了,无法吸引鲫鱼进窝。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下面我打个比喻,假如我们有3个人去饭店吃饭,我们就只点了一个菜,我们很快把这一个菜吃完了,由于是3个人共同吃一个菜,我们肯定吃不饱,我们会舍得走吗?我们肯定不会舍得走,肯定会继续点菜,继续吃。
那么如果我们3个人,一次点了10个菜呢?我们肯定一会就吃撑了,吃撑了怎么办呢?打包带走,准备离开饭店。

那么打窝就跟点菜一样,你需要了解,你钓鱼的水域中,鱼的密度,就目前而言,野钓资源都不太好,鱼的密度非常小,每个窝子能来3-5条鲫鱼就不错了,那么这种情况就要少打窝料,窝料不要让这几条鲫鱼吃饱,不要怕窝料被吃完,越是吃完了,才说明来鱼了,没来鱼的话,窝料怎么会被吃完呢?越是被吃完了,吃干净了,不仅代表窝子里来鱼了,而且代表鱼没有吃饱,鱼没吃饱,它会舍得离开吗?肯定不会,如果窝料没吃完,说明来的鱼少,或者没有来鱼,就算来了几条鱼,窝料没吃完,说明鱼吃饱了,鱼吃饱了,鱼会打包带走吗?鱼不会把剩下的窝料打包带走,鱼也不会守着剩下的窝料等你来钓,鱼吃饱了,就游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窝子里有窝料的情况下鱼才会离开,反而没有窝料的情况下,鱼儿才久久徘徊在窝点附近不舍得离开,不要在觉得窝料没有了,鱼才会离开了。

特别是春天,鱼的活动范围还比较小,想要吸引更多的鱼,不能单一打一个窝,一个窝点,无法吸引左右10米以外的鱼过来觅食,所以要少量分散多位置打窝,比如每相隔10米打窝,这样才能更广泛的,吸引鲫鱼到最近的窝点。
打窝要结合自身水域的实际情况,如果是夏天,夏天钓小水域时,也不要打重窝,因为水域比较小,像一些不足1亩地的小池塘,或者是小水沟,又或者是小水库中的某个浅水区小角落。这些水域鱼的密度比较小,所以即使是夏天也不要打重窝。只有夏季时,或者气温比较高时,而且钓的水域面积比较大,白条,鳑鲏,麦穗鱼,小翘嘴鱼特别多,而且水又非常深的水域,才适合打重窝。

好了,本文就写到这里,都是实战经验,希望能改变您的认知,不要一味地错误的认为,窝料打的越多越好,怕窝料被吃完,鱼就走了。不要盲目听信网上流传的,(要想鱼上岸,需拿粮食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