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卿很少参加展览,却因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让她的花卉给观众带来一抹阳光,如在罅隙的树林里、如在浮动的水面中,尽管只是无意瞥上一眼,却很强烈、又很有力量。
张俊卿不会炒作自己,也从未想过炒作自己,张俊卿也没有响亮的头衔,更没有荣耀的职务,也正因如此,张俊卿少了劳神、劳心的应酬,更没有没完没了的迎来送往,她可以把纯粹的心境在笔端流淌、把涓涓情感倾注于花卉的艺术之中,而淡泊低调所孕育的花卉艺术才皎然清纯,也唯有皎然无尘的艺术才能契合大众的精神向往,让大众在忙碌之中,得到心灵的温润,引起共鸣。
每个人都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有人把精力用在广场舞、用在麻将桌上;有人把精力用在家长里短、用在觥筹交盏上;有人把精力用在东奔西走、哗众取宠上。张俊卿则把精力用在笔墨之间、用在写意之中,因为她自幼就喜欢绘画。正是因为喜欢,张俊卿不怕投入精力,正是因为喜欢,张俊卿画的纯粹、画的真诚,也画的深入。几十年蓄素守中,她看到了曙光,几十年砚边春秋,她也渐显绰约风貌。
《家园凝艳》180cmx97cm
张俊卿收藏了很多连环画。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版的连环画,她都视若珍宝一般,精心梳理,系统珍藏,因为每一本连环画都是她的情感所在,那里承载着她幼年的梦,那里也孕育着她成为大画家的情怀。
近些年,张俊卿画了很多大画,有笔墨纵逸、老辣恣肆的;有干裂秋风、润含春泽的;有笔简气壮、意全韵古的,画面酣畅,又醇厚,画面隽永,又磅礴,画面苍秀,又意蕴丰厚。每一幅作品都带着心意、心境的象征性,又带着“质沿古意、艺变今情”的精神性,更为重要的是,每一幅作品都是胸中意、画中意、人生意的结晶,那是所宠所养的意、那是览物所得的意、那是澄怀味象的意。看似自由挥洒,却妙造其极,看似随心所欲,却写出了花之魂、写出了大写意的时代精神。
从张俊卿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她有着深厚的笔墨功夫,也有着挥洒自如的艺术表现力,这一定几十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的结果。张俊卿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之间融入古人之法,却很难发现她取了哪家之法,也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融入今人之意,却不露痕迹,也不露声色,即便似若看到了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艺术名家的笔墨技法,却找不到哪一处是他人之法,也找不到哪一笔是他人之技,而是融他人之法为我法,融他人之意为我意,融了古法,而入了我意。显然,这是放眼历代名家技法于笔端而“凡数万本,放得其真”的提炼,也是“润己情,达己意”而形成的审美考量,也正因于此,张俊卿的笔墨才自由出入传统,张俊卿的花卉才别具一品,独出新貌。
《菏风送香气》138cmx69cm
最引人瞩目的作品莫过于荷花了。张俊卿的荷花辨识度很高、视觉冲击力很强,不管是展厅中的鸿篇巨制,还是办公装饰的整纸品堂,亦或是雅致考究的盈尺小品,无不给人一种意高韵古的审美情趣。那审美情趣是“张俊卿式”的艺术格调,带着很足的传统文人气,也带着很浓的现代装饰性。如果细品,还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独特,如具象之荷花,以形写神则神形兼备,以神写形则呼之欲出;意象之荷花,迁想妙得则精于构思,不似之似则意韵横生。
张俊卿的荷花有众家之妙,却不是某家某派的具体样式,而是基于传统,融会贯通的自家荷花。所以看张俊卿的荷花,似若看到了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的影子,却不能言其真,似若看到了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的痕迹,又不能道其韵,而是“集众善以为己有,更自立意,自成一家”的融合,又通过自己对绘画艺术独特的才情而生发的自家样式,很独特、很强烈。
张俊卿的荷花有自然之形,却不拘泥于照片式刻画。张俊卿拨去一般写实手法,以直取富有象征性的笔墨方式,表现所观、所想、所悟的荷花,以此托物言志,观照内心。
在具体技法表现中,张俊卿继承着传统笔墨,并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意趣,同时,她强化了色彩,凸显了扎实的造型,并以娴熟的表现技巧实现古今融合、中西融合的新画法、新姿貌。有时,她甚至不按常规写形,天马行空,全凭丰富的想象,去尽情发挥墨、色、水、纸交融渗化的效果,去尽情呈现水墨淋漓、墨色斑斓的艺术氛围。有时,她通过放逸自我、回归心性的方式,把自然荷花、心中荷花、意象荷花统统寄托于笔墨之中,以其淡泊的生活状态、以其宁静的精神追求,在荷花的笔墨里,养心、悟道。当心灵融入画面,画面则表达着对现实的超越,表达着“心超物外,神与意合”的情怀。
特别强调的是,张俊卿不仅仅只能画花卉,她也能画人物、山水,亦能创作版画、水彩。
《曼妙身姿》138cmx138cm
她的路子很宽,视野很广。她的版画、水彩则是她艺术科班出身的专业;她的人物有着扎实严谨的造型,那是她年轻时画了大量的插图所打下的基础;她的山水则是与其爱人一起实践、探索、争论的笔端升华。当版画、水彩、山水、人物、花卉融为一体,并确立以荷花作为毕生追求时,张俊卿的荷花也就成了她的名片、成了收藏家最喜爱的题材,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李苦禅的鹰一样卓然而立,为自己代言,让她人醉心。
身处向钱看齐,向速度、向效率看齐的当代,一切都太快了,快的都没有时间面对内心,更没有时间放飞梦想了,即便是号称工匠精神的艺术家,也都追逐利益了,也都快餐式、机械化生产了,而温润心灵的良药在哪里?情感将在何处安放?精神将在哪里皈依?则是当代大众心灵的呼声,因为每一个人都被动地忙碌,主动地索取,而忘记了过去,也忘记了现在,更忘记了身处何地,而每一位画家也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面目模糊,甚至让人哗然而骇。可是,疲惫的身体需要休整,疲惫的心灵需要抚慰,当独自凭栏之际、当夜深人静之时,逝去的情感必定会像精灵一样,唤醒内心深处的渴慕,让人重拾粉碎的美好。无疑,张俊卿的花卉契合了大众的精神向往,让大众在忙碌之中,看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找到了灵魂的皈依之所。
生命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感受。张俊卿尽情享受艺术人生,张俊卿幸福地倾情于笔墨带来的乐趣,尽管那书斋很小,尽管那画案不大,可是,当独居一室,她则心绪畅然,当笔墨纵逸,她则真力弥漫。
(文/桑干)
作品欣赏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