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技术的大舞台上,“欧美日韩” 常常被视作一个技术强国阵营。然而,在数控机床这一关键领域,情况却有些不同。当谈及机床时,人们脑海中率先浮现的往往是 “欧美日”,韩国似乎总是被遗忘在角落。这不禁让人疑惑,韩国是不够强吗?韩国到底能不能算作机床强国?其在机床领域的真实实力又处于什么水平?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究一番。
韩国机床产业巧妙融合了日本机床的性价比优势与欧洲机床的先进设计理念,由此孕育出一批声名远扬的机床企业。像斗山、大宇重工、现代重工、威亚等,在全球机床市场中都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以韩国机床产业的领军企业斗山机床为例,它于 1896 年创立,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跨国机床公司。斗山集团旗下坐拥 20 多家子公司,业务广泛覆盖近 40 个国家,年销售额高达约 200 亿美元。
韩国机床凭借高精度、高性能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在一些细分市场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汽车、造船等领域。不过,韩国受限于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先天条件,机床产业总体产能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在全球的综合排名并不靠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全球机床市场出口占比方面,韩国却成绩斐然,位列第七,甚至超过了美国(美国排第八)。
在技术研发投入上,韩国机床企业展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2022 年上半年,韩国机床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相较于上一年同期增长了 20%。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新一代数控系统以及智能化机床技术,致力于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进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2023 年中旬,韩国推出了 “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韩国机床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韩国机床行业也存在诸多劣势。国土面积狭小不仅限制了产能,还导致韩国机床产业对国际市场的稳定性有着较高的依赖度。近年来,韩国机床的产品质量问题频繁见诸报端。例如,绍兴检验检疫局曾对进口的 16 批韩国机床进行检验,结果令人震惊,其中 14 批存在质量问题,批次不合格率高达 88%。
不仅如此,韩国机床还面临配件供应不足以及客户服务不及时的困境。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现代威亚因售后服务不及时,致使客户企业停产长达三个月之久,直到威亚公司最终解决问题,这一事件引发了该企业负责人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如此看来,在机床领域,欧美日 “不带韩国一起玩” 似乎也有其合理之处。
韩国就是欧美国家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