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会议上,印度外长和国防部长的表现让人,不仅对中国外交负责人的善意提醒不礼貌,还是和过去一样对自己的国度充满“迷之自信”。这一切,让印度国内一些专家印度学者忧心忡忡。
一位研究人工智能的印度学者沙希认为:世界规则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印度自认为自己是像中国一样的大国,可以公然和中国作对。难道印度领导人没有认识到印度所谓的政治地位,是由美国出于自己的政治野心而支撑的吗?而中国是真正和俄罗斯、美国平起平坐的,有能力、有威望影响全球事务的国家。
如果从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来衡量,印度确实是一个大国。目前印度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中国,从面积来看,印度是全球第七。刨除克什米尔地区和强占的中国藏南,印度的合法领土也达到298万平方公里。印度还是一个军事大国,拥有132万人的国防军和100万人的准军事部队,200多万现役武装人员,这绝对是一个军事大国了。
另外印度还拥有自己的中远程导弹甚至洲际导弹,可以发射人造卫星。在某些程度上也是一个科技大国。印度作为文化大国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印度是公认的文明古国,印度教是全球第四大宗教。在经济上,印度的GDP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五,完全可以认为是一个经济大国。
但是,人们很难认同印度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大国。所谓政治大国,需要能够向外输出影响力,塑造和变革国际秩序。在这个领域,印度的能力是严重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印度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大而不强。
我们首先来看经济。印度以15亿人口的规模,只占了全球GDP的百分之三多一些。而且印度长期处在贸易逆差的状态,必须依靠超过800亿美元的侨汇才能维持收支平衡。这样的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的塑造当中,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在军事领域,印度建国以来确实打了不少仗。但是1962年在和中国的边境冲突中一触即溃,没有表现出任何值得赞扬的战斗力。印军对于世界军事理论创新、军事转型也没有做出什么贡献。
在科技问题上,印度向美国贡献了大量的优秀工程师,这些人却没有在印度本土做出值得一提的科学贡献。
所以,虽然中国、美国与俄罗斯都都在外交词令中,把印度称为大国,但更多是礼节性的。美国与俄罗斯还有拉拢的意图。今天的印度,只能认为是一个口头上的大国,而不是实际战略意义上的大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大国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度的大国作用主要在于可以在中美俄三国演义中,充当一个筹码。中国希望能够和印度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使我们的西南方向可以安定下来,不至于牵扯太多的战略资源。
另外中印之间的贸易还是有相当价值的。俄罗斯在西方世界的全面围堵之下,多个朋友多条路。尤其是印度这样拥有庞大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国家,既然不愿意加入对俄罗斯制裁的阵营,那无论如何也是给了俄罗斯对外贸易一个喘息之机。
美国的目的就完全相反,美国想通过拉拢印度,可以向中国与俄罗斯施加压力。如果能够激化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矛盾,那对于美国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这就是印度所能发挥的作用,显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战略作用,也不可能和冷战时期新中国的战略作用相提并论。
因此,沙希等印度有识之士比较担心印度的未来。吸取1962年冲突的教训,沙希认为中国不过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战略机遇来收拾印度。1962年,当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古巴导弹危机上的时候,中国迅速动作,打击了印度的侵略行径。
如果今后再次出现这样的机会,在边境地区搞前进政策的印军有安全保障吗?俄罗斯恐怕对印度也不会一味迁就。最近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已经对印度提出批评,认为印度留在反华四方里是不恰当的。
如果今后再次发生一些刺激性的事件,比如印度拒绝向俄罗斯出口重要的物资,向美国而不是俄罗斯购买核心武器装备,俄罗斯对印度的反感就会进一步上升。只要有一个大国向印度动真格的,印度的所为大国形象就会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