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继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上市后,官方数据显示上市仅27分钟内便收获5万台订单。然而,在这波热销背后,一些消费者在维权平台表达了对退还订金的要求和困惑。
有消费者在3月28日支付5000元预定小米SU7,但在第二天试图取消订单时发现无法退还定金。这与小米汽车CEO雷军在发布会上承诺的“7天内无理由退订”政策似乎相悖。小米汽车方面回应此事时强调,确实支持7日内无理由退款,但超过7日后或者消费者主动锁定配置后,订单将不可更改,定金亦将不予退还。对于创始版车型,消费者在支付2万元定金后订单即被锁定。
有消费者指出,在使用小米汽车APP的过程中,由于购车流程设计上的不明确提示,导致了“误锁单”的现象,认为这种做法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反映,对于锁单和不可退款的具体细节,并没有进行充分的提示和确认,与传统4S店购车流程相比,缺少了重要的确认环节。
小米汽车APP的确认定购页面中有关定金的须知确实明确指出“锁定配置后,车辆将进入生产阶段,配置无法再修改,定金不退”。问题在于,这一须知是否得到了消费者的充分理解与认可。
此次事件不仅涉及小米汽车的销售政策,更触动了关于线上销售平台应如何保障消费者明确知情权的更广泛讨论。随着线上购车模式的兴起,如何制定更为透明和公正的规则,以及如何避免潜在的消费纠纷,成为业界必须正视的问题。
小米汽车方面表示,公司正在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将采取措施优化购车流程,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目前,具体的调查结果和改进措施尚未公布。
在关于小米SU7定金退款争议的讨论中,我的个人观点是,现代的在线购车流程设计得足够精细,几乎每一步都需要用户的明确确认,因此“误触”导致预定的可能性极低。实际上,大多数在线交易平台,包括购车平台,在进行高价值交易时都会设计多重验证机制,以避免用户的误操作。这包括订单详情确认、支付方式选择、甚至是二次密码输入等环节。因此,认为订单锁定完全是因为想截图发朋友圈,而非误操作,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站得住脚。从这个角度看,某些消费者可能确实在没有完全决定购买之前就进行了订单锁定,目的仅仅是为了在社交圈中“炫耀”。
对于这件事你怎门看待哪些下定又要起诉退钱的用户呢?下面评论区一起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