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年5月,董卓义子吕布起兵“谋反”了。
只可惜,他为了董家天下杀丁原,抗诸侯联军,奋斗了三年,却连个女人都得不到。当然,他不是反东汉的皇帝刘协,他只是想杀了他的义父,董卓。
无奈,董卓爱喝酒,还有“家暴”的传统。作为儿子,吕布很清楚董卓的脾气,暴戾、残忍,除了他的弟弟董旻,谁也不信,谁都可以杀掉。
于是,吕布联手王允,在董卓入朝的途中,设下了鸿门宴。
此时,王允专权,吕布虎视眈眈,董旻又远在百里之外,摆在董卓面前的路只有一条:横尸街头。
董卓死了,吕布的气却没消。
了解过汉末的王莽专政,也看过灵帝时期的宦官弄权,还见识过太后何氏的祸乱朝堂,吕布知道,董卓的罪行比起那些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他把董卓的尸身,扔在了大街上,供长安市民围观的同时,还在董卓的肚脐眼,点上了一把火。
那么,吕布为何要支持王允诛杀董卓呢?作为大汉朝的太师,董卓又干了哪些天怒人怨的事情呢?

董卓的好运气
从史料来看,董卓生的人高马大,双臂皆可开弓射箭。在凉州这个百年汉羌战争的最前线,董卓可谓是风生水起了。
而在为人处世上,董卓也非常会来事。羌人把他当兄弟,李傕、郭汜认他做大哥,就连朝中的成就、段颎也非常欣赏他。
作为武将,有人有关系,那可是非常可怕的。
于是,董卓组建了一支地方豪强部队。明面上是汉军,其实就是董卓的私人“佣兵”。除了偶尔攻打羌胡之外,董卓的“佣兵”没事的时候也骚扰一下地方百姓。
总之,董卓的原始财富积累的很快。越有钱,越要招兵,兵越多,越有钱。
184年,张角带着黄巾起义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大汉朝。这是董卓的试金石,可惜碰到了硬骨头,下曲阳一战就让董卓露出了“底裤”。
好不容易抓到机会整治董卓的汉灵帝,直接给他来了个“死刑”。不过,这个时候董卓的人脉关系产生了强大的作用,从死刑到减死罪一等,也就是几个人动动嘴皮子的事情。
然而,董卓的好运还没结束,随着张角的覆灭,他又迎来了大赦天下。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汉灵帝似乎,把董卓的“罪行”给忘了。

那个时候的皇帝,并不像唐宋以后,心眼那么小。刘秀的大哥刘縯曾被朱鲔谋害,却依然能成为东汉的功臣,位列朝堂,而汉明帝、汉章帝常年被部将“喷”的体无完肤,也从未考虑过加害他们。
因此,只要臣子能够忠心,皇帝是乐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不久后,董卓的“凉州兄弟们”又给他送来了一份大礼:北宫伯玉、韩遂反了。反就反了,还打到了关中,三辅重地,转瞬间成了战争前线。
董卓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一半了,他知道,凉州一反,除了他,皇帝无人可用啊。
然而,姜还是老的辣,汉灵帝昏庸一辈子,还是懂得平衡术的。他在董卓之上,又放了个皇甫嵩。既给了董卓面子,让他倾尽全力效忠,又不至于让董卓无端坐大。
说起皇甫嵩,这是大汉朝的功臣。此人年轻的时候,就在凉州剿胡,黄巾起义时,又数他最能打,可以说是军中的顶梁柱。
但,皇甫嵩有个“毛病”,不结党、不营私。
自古以来,贤臣为什么干不过奸臣,就是太清高,不抱团,总喜欢单打独斗。遇到明君还好,安享晚年,名垂千古。遇到昏君时,尸骨无存,还要连累子孙。
所以,皇甫嵩不出意外的,在作战失利后,又被罢官了。
接替他的人,是司空张温,这位也是个名臣,但打仗真不行。关键的是,他跟董卓还尿不到一个壶里。
于是,张温打不赢的战争,董卓赢了。张温损兵折将的战役,董卓全身而退了。
没错,张温的军事水平,连董卓都不如。
如此,两个人非常尴尬。而董卓又是个目无尊长的暴脾气,两人相处没几个月,弄得跟深仇大恨似的。

188年,汉灵帝又把皇甫嵩扔进了凉州这摊“死水”里。这一次,皇甫嵩可威风了,连战连胜,愣是把牛气哄哄的王国,打的连老妈都不认识了。
董卓呢?
他在后面吃“瓜落”呢。倒不是董卓心慈手软,不舍得对凉州兵痛下杀手,主要在于他的战略眼光,不是一般的差。
读过几本兵书的他深知穷寇勿追,归众勿迫,却忘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然,在皇甫嵩夺取天大的功劳时,董卓也没闲着。他偷偷摸摸招揽了不少兵马,又玩起了当年的那一套。
而汉灵帝也是个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主,他可不想凉州再出现下一个张角。于是,他将董卓提拔为少府,明升暗降了。
失去兵权,成为案板上的鱼肉,这要换成其他的官员,肯定是走关系、行贿赂,好说歹说的保住自己的一条命。
可董卓很干脆:凉州离不开我,兄弟们舍不得我,我只能愧对陛下了。
董卓的这个动作,让汉灵帝非常担心,看来,给的诱惑还是不够。
为了让董卓彻底离开凉州,汉灵帝给了他一个“大蛋糕”,让董卓去当并州牧。不过,走之前,得把兵马留给皇甫嵩。
董卓不是傻子,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事情,玩一次失败了,汉灵帝还能玩第二次,朝廷是真的无人可用了。
于是,董卓接受了任命。但,他带着兵马一起走的。
没多久,汉灵帝驾鹤西去了。就在他死前,董卓的部队刚刚抵达河东,索性赖在当地不走了。
这下谁都明白了,董卓这是要坐看风云变化啊。

残暴的董卓
189年,何进在袁绍的建议下,邀请董卓入京,共同除去十常侍。
显然,何进和袁绍被宦官整的魔怔了。宦官只是控制了皇帝,可董卓却实实在在的手握五千精锐部队。双方谁更容易沦为“恶魔”,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可何进就是不听,他不光让董卓进京围剿十常侍,还独自一人入宫。结果,被砍成了肉泥。
何进死了,袁绍“疯了”,洛阳城中凡是没有胡子的男子,都成了袁绍的刀下亡魂。小皇帝跟着张让匆匆往北邙山跑,正好投入了董卓的怀抱。
这下,董卓发达了,功勋卓著。
小皇帝刘辩在他手中,董卓拥有勤王救驾之功。袁绍干不掉的张让,看到董卓就吓得自杀了,凭空增添了他的影响力。
于是,董卓飘了,他想废帝。
很多人说董卓是看不惯刘辩的懦弱,才扶持刘协的。其实不然,他只不过是通过废帝,在朝堂立威而已。
说白了,董卓也怕呀,他怕有人不听话,更怕有人起兵勤王。毕竟,刘辩可是汉灵帝亲封的继承人。
可惜,轻而易举的废掉刘辩,让董卓失去了敬畏心。他开始更加暴虐,毒杀何太后、侮辱公主,盗掘帝陵,凡是大奸大恶之徒干的事情,董卓一件不落。

正所谓:“上行下效”。
董卓在宫中干的荒唐事,他的凉州部将就在洛阳城里有模有样的学习。董卓玷污公主,凉州兵劫掠民间女子。董卓盗掘汉灵帝陵寝,凉州兵就冲入寻常百姓家,值钱的物件,全部抢走,一件不留。
因此,董卓在洛阳不到两年的时间,天怒人怨。
190年,大汉在外的“忠臣”们终于看不下去了。他们组建了一个关东联军,以袁绍为首,浩浩荡荡的向虎牢关开进。
本以为一场势均力敌的大战,迫在眉睫。然而,董卓放了“两枪”,却跑了。临走前,董卓还让人屠杀了颍川的百姓,将汉朝皇陵翻了个底朝天。
董卓的目的很简单,他自己带不走的,也不留给袁绍这些“匪徒”。至于帝都洛阳城,一把火烧了吧。
于是,一场西迁长安的行动开始了。李儒、樊稠这些凉州军官骑着高头大马,裹挟着财富和女人,兴高采烈的往西奔去。
而皇帝刘协很不高兴,王允、荀攸这些士大夫更是十分不满。甚至,洛阳城的百姓,走一里都得死数十人。
毕竟,走的匆忙,路上又不管饭,冻死的、饿死的、被凉州士兵打死的,不计其数。总之,千里无人烟了。
抵达长安后,董卓又开始作妖了。
他派人砍了袁绍的叔叔袁隗全家。要知道,这位老太傅可是率先支持他废帝的代表性人物。董卓的“忘恩负义”,无异于给自己窘迫的人生,平添了一睹墙啊。
除此,他还故意羞辱驻守长安的皇甫嵩,以报当年的“嫉妒之恨”。
如此行为,可以说让董卓的低情商崭露无遗。在凉州兵缺乏能征善战的兵将时,还故意得罪忠心于皇帝的皇甫嵩,简直是找死。

当然,董卓的“作死”还不止一件。就在离开洛阳时,他竟然把废掉的皇帝刘辩毒杀了。而在到了长安后,他又当众鞭杀了老上司张温。
更过分的是,在郿坞宴客时,董卓还命手下虐杀了数百名“叛军”,手段之残忍,过程之血腥,开历史之先河。
这还不算完,董卓还喜欢喝酒,一喝就醉,酒品很差。
作为他的义子,吕布当年为了董卓的荣华富贵,可是亲手干掉了自己的养父丁原。如此天大的功劳,还要常年遭受董卓的“家暴”。
言语羞辱,肢体殴打,甚至还朝吕布扔过手戟,差点将他提前送去见丁原。
要说董卓在长安,没有干过一件“正经事”,那是冤枉他。他到长安不久,就搞起了五铢钱,用小钱换大钱,粗制滥造。
结果,长安物价飞涨,百姓食不果腹,董卓趁机收割。这种釜底抽薪的事情,他玩的,比任何人都有眼有板。
而且,他还学习刘邦,制定了“四大铁律”:不孝顺,杀;不忠心,杀;不清廉,杀;不服从,杀。
看似公正严明,却制造了无数冤假错案,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搜刮长安百姓的财富。

横死街头
191年,荀攸对董卓,忍无可忍了。
荀攸这个人很聪明,也很激进。在士大夫普遍对袁绍抱有希望的时候,他与郑泰、伍孚联手,干起了刺杀的勾当。
结果,董卓这小子太鸡贼了,内衬软甲不说,身边的护卫一层接着一层,更有吕布坐镇。伍孚还未下手,就被当场弄死了。
荀攸的失败,让隐藏于水下的王允,找到了可趁之机。
事实上,早在荀攸刺杀前,王允就秘密接触吕布了。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吕布还尚未跟董卓的婢女有所牵连,想要直接拉拢到自己麾下,无异于“飞蛾扑火”。

可在荀攸刺杀董卓之后,一切都变了。
董卓变的敏感、多疑,看谁都像刺客,比起睡觉杀人的曹操,丝毫差不到哪里去。因此,整日陪伴在董卓身边的吕布,受害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于是,为了女人,为了不被杀,也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吕布跟王允二一添作五,合作了。
192年5月,董卓入宫途中,遭到了李肃的刺杀,但未伤及分毫,只是从马车上被推下来了。就在董卓沾沾自喜,幻想着吕布手持方天画戟,砍杀李肃的时候,他自己的脑袋,却从脖子上掉下来了。
61岁的董卓横死街头,尸体还被士兵们点了“天灯”。临死前,他怒斥吕布忘恩负义,并留下恶毒的诅咒。
他的弟弟董旻则在郿坞被乱刀捅死,可怜董氏全族,以及董卓私下里藏匿的数百名美女,尽皆成了剑下孤魂。
有趣的是,就在7年后,杀死董卓的吕布,也在白门楼殒命,可谓是因果循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