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伴到老,感情早淡了,靠的是以下的东西

冷竹絮语 2025-04-09 22:29:21

当激情褪去,婚姻还剩什么?

过得好的夫妻会细数自己的幸福,从一件礼物再到爱人,好像样样都能拿出手。反观过得不好的夫妻立马变成“柠檬精”,在抱怨自己不幸的同时也在艳羡着别人的幸福。

事实上,走进婚姻的男女,除了少数抱着算计的目的(功利),更多人是从爱情走过来的。只不过大多数夫妻以为王子和公主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实际上才拉开生活的帷幕。

夫妻之间的感情就像一株红玫瑰,天天看,难免会觉得腻味。聪明的人懂得珍惜拥有的,因为知道婚姻是既定的剧本,关键在于人,而爱像是潮汐一样,有规律地潮起潮落,对于渴望被爱的人来说就变得非常稀缺。

生活的一地鸡毛揭开了婚姻最真实的模样,激情褪去,感情淡了,夫妻还能相伴到老,靠的是以下的东西:

1,利益同盟。

夫妻相处中,哪怕有矛盾和冲突,只要彼此都没有离婚的能力,说明都清楚自己的实力,也权衡过得失。

当两个人在磕磕碰碰中,还愿意维持这段关系,就会在房贷、子女教育、老人赡养这些现实羁绊中达成利益同盟,在关键时刻比任何誓言都更有凝聚力。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婚姻是两个人合伙办家庭企业,签的是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

这话点明了婚姻的利益交换关系,而往往走得长远的婚姻,夫妻双方都深刻理解了这种“合作关系”。

何况《亲密关系》中揭示:90%的婚姻危机,本质是经济危机。

两个人的资源整合,能把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让彼此都成为赢家,日子才能越过越滋润。

反观那些在婚姻中只顾自己的人,为了利益去算计和防备对方,误了自己不说,关系也不会长久。

所以,那些相伴到老的夫妻,感情也许淡了,只要双方都认为这段关系能带给自己想要的“利益”,就能相安无事。

2,责任契约。

婚姻的韧性在于“弹性”,它能承载爱情,也能容纳责任。抛开上面所说的经济责任是夫妻无法轻易割舍的现实压力外,更多的子女抚养的责任。

婚姻的另一种意义是繁衍后代,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是婚姻中最强且有力的约束。

经常听到女人说,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跟他离婚了。男人说,看在她是孩子亲妈的份上才没离婚的。

这种看似安慰自己继续留在婚姻里的借口,背后更多的是为了孩子考虑。比如有的夫妻冷战多年,但依然会共同参加家长会、辅导作业,甚至隐瞒矛盾以保护孩子。

双方都愿意为责任而相互忍耐、妥协,关系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即便在外人看来是“病态的”,在他们来说是有利的。

有的夫妻出于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惯性,害怕离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加上明白再结一次婚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索性懒得折腾,得过且过。

责任更像是夫妻之间的“底线保障”,通过分工合作,照样能维持家庭运转和关系的平衡。

3,沉没成本。

无数夫妻在婚姻困局中的真实心态是:我们放不下的,往往不是眼前的伴侣,而是那些已经投入的青春、金钱与情感。

这种是被经济学称为“沉没成本”的心理陷阱,正在悄然影响着夫妻关系和婚姻的走向。

现代婚姻早已演变成经济共同体,共同还贷的房子、联名账户的存款、合伙经营的公司,这些有形资产编织成难以挣脱的网。

夫妻共同相伴以来,累积着无形的情感存款,看似感情淡了,但真要分开就得伤筋动骨,不死也得脱层皮。

这些沉没成本会造成压力,形成心理威慑,好比站在悬崖边上的人恐惧坠落,想要规避未知的风险,就选择了凑合,觉得维持现状也不是最坏的事。

这种心理投射让我们把对美好的眷恋,错误等同于对当前关系的认可。

婚姻就像陈年普洱茶,初泡时浓烈醉人,三泡后归于平淡,但懂茶的人知道,真正的回甘此刻才开始。

那些抱怨没有感情的夫妻,不妨翻翻旧相册后的照片,数数共同经历的过往,看看银行卡的共有账户,就会发现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怦然心动,而是明知感情褪色依然选择相守的孤勇,是在满地鸡毛中互相兜底的义气,是把彼此携手相互成就的清醒。

毕竟,能走过几十年的夫妻,早把爱情酿成了更浓稠的东西,那里面混合着恩情、亲情、战友情,最终成为外人看不懂、但你们心照不宣的生命印记。

所以,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羡慕别人的婚姻,要知道‘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END

今日话题:你认为夫妻相伴,最重要的是爱情,还是利益?欢迎留言讨论。

1 阅读:49

冷竹絮语

简介:观四季花,记社会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