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实际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对2025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的基调。按照惯例,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定调2025年经济工作目标。
提出明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此次政治局会议的一个突出特点。回顾历史,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达十五年之久,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法较为少见。
本次政治局会议上首次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前增加了“更加”的表述,表明财政扩张及政策加码的决心和力度,后续财政发力可期。近年来实际赤字率最高的年份是2023年和2020年,分别为3.8%、3.6%,而2024年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4.0%,新增专项债、特别国债规模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之所以明年中国经济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因为目前我国财政赤字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负债率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3年末G20中的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
同期,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从赤字率看,我国长期以来对于赤字率的安排较为谨慎,大多数年份低于3%,明显低于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
此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地方政府债务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
可以预见,2025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力度支持“两新”品种和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等。
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是为了应对当前内需不振,楼市股市成为内循环堵点,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这一状况所提出的。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较为疲弱,此前连续实施14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与市场心理预期之间存在明显落差,在政策力度上尚有不足。
本次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后,将可以更大程度上配合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双松”组合,进一步增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果。
回顾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首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2008年,当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中央遂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延续至2010年,直到2011年,为防通胀、防资产价格泡沫、防“热钱”异动和防金融风险,我国才重回“稳健”货币政策基调。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较为疲弱,本次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后,将可以更大程度上配合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双松”组合,进一步增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果。
政治局会议时隔14年再提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首次提出了“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可以看出管理层稳增长的决心,财政和政策从被动应对转换为主动出击。这也意味着明年央行将可能采取更大力度的降息降准,预计全年可能累计调降政策利率40-60BP,引导5年期LPR下行60-100BP,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0-250BP。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给楼市带来以下变化,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利率或呈持续下降趋势,一方面能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以促进需求释放。另一方面,租金回报率与无风险利率的差距持续收缩,将增加市场资金配置房产的意愿。此外,城改货币化安置,或成为稳楼市的一个重要抓手。
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明年利率持续下行的概率大幅增加,这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同时,结合提振消费会带来房地产下游行业的加速发展,尤其是持续推进家居和建材的“以旧换新”等政策,有望全方位稳定房地产产业链。
此外,预期更多增量利好政策也会跟进,如北上深继续优化限制性政策、加大购房补贴等,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实现‘止跌回稳’。
此次政治局会议将过去的.“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调整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预示明年政策工具操作规模将持续加码,如实现赤字率4%的突破,大规模增加财政赤字;发行更大规模的特别国债,过去是1万亿元,今后可能会增大至3万亿以上;实施更大力度的降准,释放更多流动性;实施更大幅度的降息,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
不仅如此,政策工具的操作也将更具针对性,如专项解决隐性债务问题的工具、解决房地产市场风险问题的工具、提振股市的工具、解决中小银行风险的工具、境外加征关税的应对工具。
关于消费,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要大力提振消费,预计财政支出结构将从偏重投资向更加注重增强消费能力与意愿转变;另一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当前我国投资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投资效率持续下降。因此,提高投资效率、盘活存量资产,实质上也是扩大需求的一种方式。
对于股市,这次会议除了提出”稳住楼市股市“外,没有更多表述。去年7.24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口号,从到上次会议的”提振“到这次会议的”稳住“,显示出中央对股市的定调。
去年作出”提振“定调时股市还处于3164点,如今股指已来到3400点。意味着管理层对于目前大盘点位的认可,不求过高,只要稳住即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