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1月8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在北京航天城首次公开亮相。返回两月余,已恢复至飞行前状态。乘组在轨192天,创中国单次驻留时长新纪录并圆满完成任务。叶光富称,这一成就是全系统努力的成果。三人期待早日重返太空,为载人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成功研发对数螺旋形软体机器人,突破复杂抓取技术瓶颈。这一机器人结合仿生学设计与精确控制,可抓取不同尺寸物体,负载能力达自重260倍。其创新设计简化制造流程并降低成本,为工业自动化、人机交互等领域提供全新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微观操作和低空抓取中表现卓越。这项技术将显著推动柔性机器人在物流、医疗和服务业的应用,开启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新机遇。
三、MIT研究团队利用微型无线天线技术,开发出无需导线的生物传感设备,可通过光学方法记录细胞电信号。这项技术采用纳米级天线阵列,结合光学显微镜,实现微米级分辨率的动态记录。其创新突破了传统导线限制,为细胞电活动研究、疾病诊断与精准医疗提供了全新工具和方向。
四、1月8日,长江干线首艘超大型LNG动力集装箱船“新扬子503”离港试航。这艘长272米、宽42.8米的7000TEU集装箱船采用LNG双燃料动力系统,大幅降低硫化物排放,配备节能装置和高效推进系统。试航标志着长江航运在绿色环保与能效提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五、2025年1月8日,“沧龙号”1250吨轮胎式搬梁机获“最大轮胎式起重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认证,创国内搬梁机起重吨位纪录。针对超大跨径桥梁建设需求,“沧龙号”实现2500吨联动吊运能力,融合智能控制与同步作业技术,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为高铁和跨海大桥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六、2025年1月8日,天津盘山1号机组完成世界首个跨代升级改造并投入运行。项目突破煤电机组高耗能瓶颈,实现煤耗降低14%、供热能力提升两倍,并延寿30年。通过灵活性和节能改造,该技术为煤电节能降碳和新能源并网提供可推广模式,推动电力行业绿色转型,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能。
七、陕西石川河流域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覆盖距今60多万年至3万年。发掘出3处古人类用火遗迹及26000余件石制品,首次填补渭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空白。该发现为研究古人类石器技术演进及文化发展提供重要新证据。
八、2025年春运,全国超3000公里铁路新线启用,包括沪苏湖高铁等,提升客货运效率与出行便捷性。新线连通多地经济圈,促进旅游发展和区域合作,为高效春运和沿线经济腾飞注入新动能,推动交通与生活方式双重升级。
九、1月8日,《2025年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通知》发布,个人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单价不超6000元数码产品可享15%补贴,每件补贴上限500元。此外,家电以旧换新扩大至12类,一级能效产品补贴20%,最高2000元,推动绿色消费升级。
十、2024中超颁奖典礼上,武磊以无可争议的表现斩获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他在30场比赛中攻入34球,无点球纪录凸显效率。这位前锋不止是数据的代名词,更是球队冠军的重要推动者。本赛季的结果印证了本土与外援融合的价值。武磊代表中国足球冲破记录的能力,是青训建设的鼓舞,更是未来追赶国际水平的希望。
十一、2025年1月8日,上海接待首艘访问港邮轮“银海晨曦号”,迎来400余名国际游客。北外滩服务中心提供非遗展示、旅游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提升游客便利体验。创新工具“Shanghai Pass”累计销售8.6万张,强化文旅融合。邮轮入境游客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助推深度游产品开发。此举标志上海入境旅游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为全球旅游市场复苏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