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地表温度飙升至80摄氏度,足以将鸡蛋烤熟;寒冬来临,气温骤降至零下,滴水成冰....
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中意为“进去出不来”。
令人望而生畏的大漠深处,一条522公里长的公路却奇迹般地出现。
在这条壮观的公路上,每隔三四公里就能看到一座红顶蓝墙的小屋,旁边一口水井,这便是“水井夫妻”的家。
他们如同沙漠中的守望者,默默守护着这条生命线,便是这片荒漠中最动人的奇迹,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选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坚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公路与绿洲
1995年国庆节,这条穿越“死亡之海”的塔里木沙漠公路正式通车,这不仅是新中国成立46周年的一份厚礼,更是人类挑战自然,征服沙漠的伟大壮举。
这条全长522公里的公路,如同一条钢铁巨龙,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将南北疆紧密相连,彻底改变了南疆地区的交通格局,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修建公路,其难度可想而知,松软的沙土无法承受公路的重量,流动的沙丘更是随时可能将路基吞噬。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工程师们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巧妙地利用芦苇方格固定沙丘,将一根根芦苇秆插入沙中,形成密集的网格。
这样就能有效地限制了沙子的流动,为路基的稳定提供了保障,这看似简单的芦苇方格,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公路修建的挑战并没有就此结束,在极度干旱的沙漠环境中,如何防止公路被流沙掩埋,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家们在公路两旁种植了大量的防风固沙植物,如红柳、胡杨、沙枣树等。这些顽强的植物,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牢牢守护着公路。
为了确保这些植物的存活和生长,工人们还在公路两旁铺设了完善的滴灌系统,每隔四公里就建有一座水井房,为植物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108座红顶蓝墙的小屋,点缀在茫茫沙海中,成为沙漠中独特的风景线,而居住在其中的“水井夫妻”,则成为了这片绿色长廊的守护者。
水井夫妻的坚守
这些散落在沙漠公路沿线的“水井夫妻”,是这条生命线的守护神,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用汗水和辛劳浇灌着沙漠中的绿洲。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也充满了爱与希望,以46号水井房的王长生、王升桃夫妇为例,他们居住的房屋不足10平方米,条件极其简陋。
家里没有冰箱,食物的储存成为一大难题,新鲜蔬菜和肉类更是奢侈品,每当沙尘暴来袭,飞沙走石,天地昏暗,即使是大白天也伸手不见五指。
细小的沙粒无孔不入,钻进他们的衣服、被褥,甚至饭菜里,让他们苦不堪言,可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年中有9个月都坚守在这里,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绿洲。
“水井夫妻”的工作不仅仅是养护植物,他们还要为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提供水源、帮助,解决汽车故障等,每对夫妻负责四公里范围内大约40行、总计约20万棵树木的养护工作。
每天清晨,他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检查滴灌管道是否破损,修剪植物枝叶,确保每一棵树木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料。
烈日当空,他们顶着酷暑,挥汗如雨;寒风凛冽,他们裹着厚厚的衣物,在刺骨的寒风中坚守岗位,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还要忍受着无尽的孤独。
在人迹罕至的沙漠中,他们每天能见到的活人,除了彼此之外,就只有偶尔路过的车辆和行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独成为了他们生活中最大的挑战。
然而,并非所有的“水井夫妻”都能坚持下来,有些夫妻在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们无法忍受这里艰苦的生活条件和与世隔绝的环境。
有的夫妻坚守了十几年,甚至更久,他们早已将这片沙漠视为自己的家,将这些树木视为自己的孩子,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留下?
生态的改善和希望
自2003年起,塔里木沙漠公路全线采用滴灌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如同为这片干旱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2000万株抗旱耐碱的沙生植物在这里深深扎根,与大漠的恢弘壮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生命画卷。
科学家们在设计滴灌系统时,对浇灌方式和水源输送进行了精密的计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对于“水井夫妻”而言,滴灌技术的应用也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他们每天需要定时打开滴灌阀门,测试水压表,确保水源能够正常输送。
一旦发现水压异常,他们就需要立即排查故障,修复破损的管道,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些“水井夫妻”还绘制了详细的阀门地图,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故障点并进行维修。
010号水井房的安国正、宋雯夫妇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守护着这片绿洲的繁荣。
滴灌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改善了沙漠的生态环境,如今塔里木沙漠公路两旁的防护林带郁郁葱葱,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的侵袭,保护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一些小动物也开始出现在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例如麻雀,它们的出现,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也预示着沙漠生态的复苏。
常驻沙漠16年的黄仲桃和肖洪夫妇,对沙漠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最深刻的体会,他们见证了梭梭树从10厘米高的幼苗长成如今比房子还高的参天大树,也见证了沙漠中从滴雨未下到出现罕见的大雨。
这些变化,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守护这片绿洲的决心,他们将水井房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将守护沙漠公路视为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深刻含义。
水井夫妻的精神世界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水井夫妻”在这片荒凉的沙漠中坚守?答案或许是多方面的,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作,这份工作虽然艰苦,但收入稳定,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对于来自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的“水井夫妻”来说,这或许是他们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工作机会之一,他们有的曾是退伍军人,有的曾是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
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其次是责任感驱使着他们。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沙漠公路、保障油气运输的重任。
这条公路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通道,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特殊情感,他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沙漠、与树木朝夕相处,早已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家园。
他们热爱这片土地,也愿意为这片土地的繁荣付出自己的努力,在路人的镜头下,这些“水井夫妻”展现出了他们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精神面貌,女人们热情开朗,能歌善舞,男人们则默默地忙碌着手中的活计。
信息来源:
潮声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108个“夫妻水井房”——探访生命禁区的守绿者2023-06-17 07:11·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