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元就能买一个海景房,这种消息一听就跟诈骗沾点边,但是这却是真事。
就在昨天,一名女子直接通过拍卖获得,她老公还差点就拒接了工作人员的电话。
那这件事真的是那么简单吗?拍卖的到底可信不可信?
相关报道
信息来源:东方网-《女子11元拍到海景房险些被老公拒收》
险些拒接就在昨天,一位幸运的女士在某拍卖平台上以11元的价格拍得了一套位于威海乳山的海景房。
这套房子面积42.07平方米,虽然不算很大,但胜在地理位置优越,从阳台就能直接欣赏到大海的美景。
但是,好事多磨,这位幸运儿差点与这套海景房失之交臂。
海景房视角
当拍卖平台的工作人员联系这位女士时,接电话的是她的老公。
可能是因为最近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这位谨慎的老公误以为是诈骗电话,差点直接挂断。
幸好平台工作人员没有放弃,再次联系上了这位女士本人,这才确认了这个好消息。
拍到的夫妇
这位女士在得知自己真的以11元拍得海景房后,难掩激动之情。
她坦言,原本以为这种活动都是“内定”的,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那个幸运儿。
但是面对这样的好事,网友们纷纷表示羡慕,有人甚至调侃说“又是伤心的一天”。
确实,能以11元的价格买到海景房,这种好运气恐怕一辈子也难遇到一次。
不过,细想一下,这位老公的谨慎态度其实值得肯定。
在当今社会,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保持警惕心很有必要。
房子的内部
这也提醒我们,在遇到意外之喜时,也要保持冷静,多方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不过类似的低价拍卖并非孤例,拍卖这个领域真的也是各种奇葩并存啊……
拍卖页面
奇葩拍卖一般我们接触到的拍卖,一般都是名画、古董或者豪宅。
但实际上,拍卖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特别是在法院拍卖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大开眼界的拍卖品。
线上拍卖
信息来源:金融界-《颠覆想象!法院拍卖的东西能有多奇葩……》
比如说,你能想象到有人会拍卖高速公路的收费权吗?
在湖南省,就曾经出现过一起高达106亿元的高速公路收费权拍卖案例。
这个数字恐怕连很多大企业的市值都比不上。
拍卖高速公路的收费权
这种级别的拍卖,已经不仅仅是个人财富的范畴,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经济运作的层面。
再来看看另一个极端,有些拍卖品则显得格外“接地气”。
前不久,就有一则新闻报道,某地法院以4元的起拍价拍卖一瓶雪碧。
4元的雪碧
信息来源:四川观察-《雪碧4元起拍!还有哪些奇葩拍卖品?》
这种价格比超市里买还便宜,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曾经还出现过有一张价值2.6亿元的紫檀雕花大床被拍卖。
这张床占地面积达60多平方米,比很多人的房子还大。
紫檀雕花大床示例
更有趣的是,拍卖品并不局限于无生命的物品,活体动物也时常出现在拍卖清单中。
从宠物狗到家畜,各种动物都可能成为拍卖对象。
上面这些都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是拍卖这个领域中,恐怕很少有比墓地和寿材寿衣店更让人感到不适的了。
宠物拍卖
这些与生死相关的物品和产业,也确实出现在过拍卖清单中。
除了这些高价值或者特殊的拍卖品,还有一些看似普通但价格低得惊人的物品。
很多拍卖平台都设有“捡漏专区”,里面充斥着各种日用品,有些甚至只要几毛钱。
“捡漏专区”
这些商品虽然价值不高,但却吸引了大量淘便宜的人群。
国外的拍卖市场则更加“脑洞大开”。
有人拍卖过名人用过的口香糖,甚至还有人拍卖过总统的血液样本。
用过的口香糖 示例
更离谱的是,居然还有人想出了拍卖“名人周围的空气”这种点子。
这些看似荒诞的拍卖,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名人的狂热追捧。
估计不少人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奇怪的拍卖品?
空气拍卖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要有人愿意买,就会有人把它拿出来卖。
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参与一些小额的拍卖活动,或许能带来一些意外之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拍卖都是安全的,用“拍卖”当借口,行诈骗之事的也不在少数……
拍卖草
诈骗频现不光是我们想要“捡漏”,在拍卖市场鱼龙混杂的环境中,不法分子也看到了可乘之机。
近年来,各种以拍卖为幌子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遍及各个年龄段和社会阶层。
这种现象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也给整个拍卖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以拍卖为幌子的诈骗
最近,一位87岁的老人差点被所谓的“古董拍卖”骗局骗走5000元。
这位老人本想通过拍卖变现自己多年收藏的古董,却不料遇到了骗子。
幸好在最后关头,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才避免了这笔钱款的损失。
被骗的老人
信息来源:紫牛新闻-《耄耋老人深陷“古董拍卖”诈骗,盐都邮政识破骗局帮助止损》
更令人担忧的是,诈骗手段正在不断升级。
比如,打着玉石交易平台的旗号进行诈骗。
骗子们声称只要在平台上竞拍玉石,就能轻松赚取差价。
玉石示例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线上抢拍玉石就能“躺”挣大钱?千万别落入新型传销陷阱!》
这种“躺赚”的诱惑,让不少人上当受骗。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玉石往往价值很低,而平台的运作模式则是典型的传销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电信诈骗的受害群体正在发生变化。
电信诈骗
过去,我们常认为老年人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
但现在,受害人群正在向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蔓延。
这些人上当受骗,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对自己的判断力过于自信,反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另一方面,针对这些群体的诈骗往往设计得更加精妙,更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有些诈骗分子会伪装成投资顾问,利用受害者对金融投资的兴趣,设计出看似专业的骗局。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展示一些看似真实的数据,甚至可能会有初期的小额回报,以此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
诈骗
还有一些诈骗分子会利用人们的虚荣心理。
他们可能会伪装成高端社交圈的成员,承诺可以带受害者进入某些“精英圈子”,从而骗取高额会费或者投资。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骗局
警惕被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
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
开头提到的那个11元拍得海景房的案例,虽然这次是个好结果,但男子最初的谨慎态度其实是值得肯定的。
海景房示例
这位男子起初怀疑是诈骗电话,这种警惕心其实很可贵。
现在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保持适度的怀疑态度,往往能够帮我们避开很多陷阱。
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在参与各种拍卖活动,特别是网络拍卖时,要格外小心。
拍卖活动
那些看似便宜得不可思议的商品,背后可能隐藏着各种风险。
“捡漏”固然令人兴奋,但我们更要谨防落入精心设计的陷阱。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呢?
精心设计的陷阱
最重要的就是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就像是一把钥匙,掌握在不法分子手中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账号、手机号等重要信息。
信息来源:网信曲阳-《【网信反诈】五大对策,教你如何反诈防骗!》
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时要格外谨慎,不要轻易在不明来源的网站或APP上留下自己的资料。
而且绝对不要出租或出售自己的银行卡和手机卡。
很多人可能觉得,反正自己不用,借给别人用也无妨。
银行卡
殊不知,这些看似无害的行为,可能会让你卷入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中。
一旦你的银行卡或手机卡被用于诈骗活动,你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
除了上面那些,我们还要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账户安全
定期更换密码,开启双重认证,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却能大大提高你的账户安全性。
特别是对于网上银行、支付宝等涉及资金的账户,更要格外注意。
而且培养良好的支付习惯也能帮助我们避免很多风险。
账户安全
比如,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进行支付,不要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网上交易,对于大额转账要再三确认等。
这些看似麻烦的习惯,可能会在关键时刻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
最后,我还是要多一嘴,遇到那些“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行动前一定要先想一想,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