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症,很多人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牙痛。俗语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是这一病症表现的形象表述。中医在牙痛的诊断治疗中有独特的认识和方法。张氏中医麒麟针在牙痛治疗中常有针入痛止的疗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313b54fe7b9994f99e25cff4fe7417.jpg)
牙痛的中医辩证大致如下分类:
1、风火牙痛:
病因病机:外感风热之邪,侵袭阳明经络,风邪善行数变,与热邪相搏,循经上犯牙齿,气血壅滞不通而致痛。症状表现:牙齿疼痛剧烈,呈阵发性发作,遇风发作或加重,得冷痛减,受热则痛剧,牙龈红肿,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口干等症状。
2、胃火牙痛
病因病机:过食辛辣肥腻等温热生火之品,或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横逆犯胃,导致胃火炽盛,火邪循经上炎,熏蒸牙龈,灼伤脉络而发牙痛。症状表现: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甚至渗血、溢脓,肿连腮颊,口臭,口干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3、虚火牙痛
病因病机:肾阴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灼烁牙龈,虚火内扰,脉络失养而疼痛。多因久病耗伤肾阴,或房事不节等因素所致。症状表现: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午后或夜间疼痛加重,牙龈微红、微肿,久则龈肉萎缩,牙齿松动,咬物无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麒麟针选穴:牙痛的针灸选穴主要由辨经取穴决定,包含近端取穴和远端取穴原则。
常用主穴:合谷、颊车、下关。合谷为常用止痛要穴,可疏通经络气血;颊车、下关均位于牙痛局部附近,能疏导局部经气,起到通络止痛功效。
常用配穴:风火牙痛可配外关、风池,以疏风清热;胃火牙痛加内庭、二间清泻胃火;虚火牙痛添太溪、行间滋肾阴、降虚火。
针法操作:
- 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合谷穴直刺0.5 - 1寸,可适当提插捻转,使针感向手部或肘部传导。
- 颊车穴向地仓穴方向斜刺0.5 - 0.8寸,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 下关穴直刺0.5 - 1寸,得气后可施行适当手法加强针感。
- 配穴按常规针刺深度及手法操作,留针20 - 30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1 - 2次,以增强针感和疗效。
疗程:通常每日针灸1次,5 - 10次为一个疗程,具体依病情和恢复情况调整。
不过针灸治疗需由专业针灸医师操作,且牙痛还应先明确病因,配合相应的医学诊断和其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