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方兴庆,带领全村仿制文物致富,2020年产值高达1.6亿

灯火照亮心灵 2024-12-13 15:35:17

别人鉴宝,他造假宝。

河南一男子带着全村“造假”致富,2020年,他们的产值已经高达1.6亿元,此人就是河南洛阳的造假之父方兴庆。

那么,他造假宝物是否被公安机关抓捕?它的产业链又是怎样形成的?

一、河南男子挖出真迹学造假

当造假技术炉火纯青后,全村人都会跟着一起干,甚至连警察都说“这不犯法”。

方兴庆成为“造假之父”的过程历经诸多坎坷,如果不是那一次的偶然机遇,他也不会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转变成一个与仿制文物有关的生意人。

方兴庆出生于1942年的河南洛阳,彼时的洛阳一片焦土,方兴庆和家人最日常的工作就是下地干活讨生活。只不过他和别的农民相比多了一些运气。

1963年,在种地的时候,方兴庆从厚重的泥土下面挖出来一个破破烂烂的铜镜。

那时候的他已经成家,妻子对于这个老实巴交的丈夫很有意见,因为方兴庆似乎不甘心做一个地道的农民,反而总是喜欢整天喜欢鼓捣一些破烂东西,比如谁家的器具坏了,他会主动去贴心修补,不为钱,只为展现自己精湛的手艺,甚至他还在家里的后院四处搜寻,致力于挖出一些根本没有价值的破铜烂铁收藏。

由此可以看出,方兴庆很喜欢收集一些平常难以见到的东西,所以这枚铜镜的出现才成了他人生路上的拐点。

得到神秘铜镜的他开始用自己的手艺将其修补完整,虽然不知道这个铜镜究竟是哪年哪代的,但方兴庆很愿意探索,他拿着镜子就跑到博物馆去虚心求教,终于得到了一个名词——青铜器。

方兴庆继续研究,他不但找到了相关书籍查阅资料,还找到了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师询问这个铜镜属于哪个年代。

只不过对方知识有限,并没有给他确切的答案,方兴庆却没有气馁,他将相关书籍买回家来开始1:1的复刻这面铜镜。

二、方兴庆大批量造假文物

每每劳作结束后,方兴庆就会用泥土来堆砌、铸就镜子的仿品,经过日久天长的练习,他的刻画和雕塑也有模有样,只是具体的纹路还有些差距。

于是方兴庆每日大量练习,用了好几斤的泥巴才勉强做出了一个和原来的铜镜比较像的赝品。

看着两个在一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方兴庆突然脑子里闪过一个想法:铜镜是从土地里挖出来的,所以看着很有价值,自己做的工艺品放在土地,会不会也很有年代感?

就此,方兴庆再次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因为一个月后的他发现,这个假货埋过之后的的确确有着一种沧桑感。

方兴庆看着手里一模一样的镜子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请专家鉴定其“真假”。

他拿着自己造假又埋入泥土里的铜镜找到了相关专家,结果文物专家检查一番后愣是不知如何回答。方兴庆又把两面镜子摆在一起时,专家竟然无法区分这两面镜子谁真谁假。

得到了这个结果后,方兴庆又惊又喜,他连忙带着赝品回家,在半路上的他又找到了一个对文玩、古玩非常感兴趣的老板。两个人攀谈一番后,方以100元的价格将假铜镜卖给了对方。

虽然只有100元,但这是方兴庆的第1桶金——他彻底爱上了“造假”宝物,而且他还意识到了一件事:造假也可以发家致富。

于是方兴庆胆子大了起来,他自那后经常带着妻子去镇上买一些精致铜器,回家来专心致志地做仿品。妻子见此状况也非常支持,甚至夫妻俩连下地也不去了,每天只在家里烧铜器,刻铜器。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方兴庆的家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假货,大部分外行人推门一看也看不出区别。而后,方兴庆带着这些样品信心满满去了集市,古玩市场上识货的人不多,竟然真的让方兴庆把假货全部卖了出去。

三、带动全村致富并使之成为“非遗”

第1笔货款到账,方兴庆彻底走上了仿制文物之路,他卖出去的假货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供不应求。

某些老板特意从方兴庆这里低价购入,然后作为真品高价卖出,只因为方的手艺真假难辨。

当村里人听说方兴庆能够凭这种造假的技术过上小康生活后,大家也都兴奋着要加入其中,就这样,方兴庆便将自己的手艺扩大到了“团队”,村里的几个懂行的老师傅也被邀请进来。

“造假文物”做大做强就成了规模化的工艺品,2011年,方兴庆所在的烟云涧村青铜器被列入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连当地的文物局专家、教授都会前来虚心求教。

据当事人称,他不是从海外买的,而是从方兴庆的手里买来的。

警察并不相信,因为经过海关专家的验看,拿着栩栩如生的文物几乎就是历史真品,于是方兴庆才作为倒卖文物的犯罪嫌疑人数次被请去“喝茶”。

对于别人来说,进警察局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但对于方兴庆来说这是荣耀,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都无法检验他工艺品的真假度,甚至连相关的打假团队也无法分辨出他的赝品和真迹究竟有什么区别。

2020年,村里的产值已经达到了1.6亿,不过,自从方兴庆的生意越做越大后,他也十分注重质量的精益求精,为了把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下去,他不断地跑到博物馆文物局求学,并致力于将自己的事业大规模发扬开来。

如今方兴庆所在的烟涧村的青铜器生产已经规范化和技术化,每一件青铜器的产品底部都有着当地的标记,以作和真迹区分之用,而这个村的发家之路也成了当地的一个传奇。

方兴庆作为一个农民能转化成为一个商人要仰赖于他少时挖出那个青铜镜子,此外,多年来的他一直对这个行业孜孜以求,毫不懈怠,如果他中途放弃,恐怕就没有他个人的致富和工艺行业的壮大。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