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故地重游,站在杜公馆门口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这一别,竟悄然过去了52年。曾经的杜公馆也已经物是人非,一家人团圆和睦的画面瞬间涌上心头,可如今大家都各奔东西。她不禁感慨道:只有我回家,他们都走了。
这座杜公馆也承载了他们杜家兴衰。不仅是她充满美好童年回忆的地方,更是见证了他们家族的没落。
这些年杜月笙的女儿究竟经历了什么,杜月笙的后代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杜美如是杜月笙的长女,其生母是京剧名伶姚玉兰。
其父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好坏参半,有人却认为他在国家危难之时深明大义,做过的慈善事业数不胜数,与他的功劳相比,他的过错实在算不上什么。
杜月笙的好坏我们不做评价,但其一生荣辱沉浮确实令人唏嘘。
杜月笙1888年生于草庐之中,父母早逝,由其舅舅接管。
可能很多人会奇怪,杜月笙一个贫民出身的人,是怎么一步步坐上这个位置的?
杜月笙虽然出身不好却机智果敢,敢想敢做,他最早加入上海青帮,这是上海有名的黑帮。
杜月笙凭借比常人聪明的头脑逐渐在请帮中积攒自己的势力,笼络越来越多人。
随着杜月笙地位日益稳固,他也开始接管各种业务。这些业务自然不是什么正经的工作,而是黑色和灰色产业,例如赌场,妓院,甚至是人口买卖和鸦片生意。
开赌场和妓院并进行人口买卖这已经让不少人痛恨不已了,他的鸦片买卖更是害的无数人家破人亡,吸食鸦片的人们被摧残精神和身体。
身为上海滩的第一大鸦片贩子,杜月笙首当其冲要面对人们的指责。可想而知,这些生意为他招致了不少骂名,这也成为后世对于杜月笙本人最大的诟病。
随着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对于经商也积累了不少自己的经验。
他成立三鑫公司之后更是“名利双收”,收获的盆满钵满,一眨眼就成了上海滩的巨头。
负面人物一旦做大做强之后就要追求自己的名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洗白”。
但一个恶名远扬的毒枭在既定的贩毒事实下,想要洗白谈何容易?
所以就要转移重点,虽然他经营黑色产业无法狡辩,但人都是立体的、具有多面性的。
在民族大义上杜月笙还是坚持原则,绝不妥协的。也实实在在抗战期间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
在他参与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并担任主席团成员期间,他尽心竭力为抗战筹备资金,扫除上海抗战的后顾之忧。
而杜月笙还有一突出贡献就是参与策反“汪精卫汉奸集团”,他不仅在日军的威胁下绝不妥协,还用自己的影响力策反汉奸。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杜月笙在大陆和台湾都待不得的情况下选择到香港定居,最终在香港离世。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杜月笙从一个名不传经传的草莽,一步一步摸爬滚打进入上流社会,坐上了上海滩商界中首屈一指的位置,确实是个传奇人物。
然而曾经的叱咤风云,曾经的不可撼动最终也淹没在了时代的洪流中。但是他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为中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虽然杜月笙备受争议,但他的后代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多定居在海外。
杜美如作为杜月笙的长女,出生在父亲杜月笙最为风光的一年。
她从小虽未受到太多来着父亲的关心,但生活上可以说是富足无忧。可这样的“大小姐”生活,在她19岁那年戛然而止。
19岁的她有天突然收到父亲语重心长的嘱托:上海已经不能待了,我们必须尽快迁往香港。
就这样,他们举家上下赶往香港,但是由于身上只有10万美金,他无法为全家人包括忠心耿耿跟随他多年的手下办理护照。他无法抛弃这些誓死追随他的手下,只保全自家人,所以他就做出一个决定:要死大家就一起死在香港。
所以他们定居香港,靠着故人救济和自己的老底艰难维生。
两年之后,杜月笙去世。姚玉兰带着杜美如姐弟二人去往台湾。由于姚玉兰与宋美龄私下交情很好,所以在生活上全靠宋美龄接济,倒也过得不算太差。
在一次舞会中,众多追求者的杜美如却独独被一个家境贫寒的空军飞行员吸引。
蒯松茂同样对这位美丽的女子一见倾心。在两人互诉衷肠之后,发现彼此居然有相似的经历,顿时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意,内心柔软又感性的杜美如对蒯松茂的喜欢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蒯松茂他从小家境不好,父亲早早离世,靠着母亲一人来维持家中生计。但在那个年代,男子尚且生存困难,更何况是一个身单力薄的女人呢?
在他们一家生存无以为继的时候,蒯松茂为了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为家里做点贡献,他考上了四川的空军幼年学校。
学校里的训练非常辛苦,但他的心里是很满足的。在学校里不仅有吃有穿,还能省下一些东西拿给家里。
这样的拮据的生活也造就了蒯松茂的坚毅隐忍,而杜美如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早已不在乎那些金钱名利,对于追求自己的那些富家子弟反而提不起兴趣。
再加上杜美如在香港定居时经常想念故乡上海,而蒯松茂在当上空军飞行员之后同样是经常想念故乡和亲人。
一时间,两颗漂泊无依的心建立了链接,在精神上有了共鸣。
这样一来二去,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有了想要和对方建立一个家庭的想法。
很快,杜美如和蒯松茂就举办了婚礼。虽然因为经济原因婚礼并不隆重盛大,但是二人心中满足且幸福,彼此也有了依靠。
结婚后,杜美如跟随丈夫到了嘉义。在这里的生活并不比家里好过,曾经的大小姐杜美如却毫无怨言,认为只要和丈夫待在一起,干什么都甘之如饴。
杜美如早已在生活的磨练中学会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生活贫穷且快乐。
1967年,蒯松茂担任“台湾驻约旦大使馆”里的“大使助理”,杜美如和孩子也跟随前往约旦。
到了异国他乡,他们没有不适应,反而觉得非常平静安逸。
渐渐地喜欢上了约旦这个地方的风情民俗和文化观念。
因此在“台湾使馆”撤销的时候,他们夫妻二人一致决定,不回国了,就在约旦定居。
在国外生活总要有个营生,他们两人想了又想,最终决定开个中国餐馆,因为他们发现这里的人都很喜欢中国的文化。
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夫妻二人付诸行动,中餐厅很快建起。在他们努力经营,慢慢餐馆小有名气。不少人都慕名前往,其中也不乏约旦的高管贵族。
到了儿女长大成人,中餐馆也可以放心交给儿女接管,他们夫妻二人终于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出走半生,回到祖国,杜美如第一件事就是去杜公馆看看。
杜公馆是自己长大的地方,是父亲死前想回也没能回去的地方。杜公馆承载了太多太多她关于家的回忆。
如今的杜公馆被拆除了,与城市绿地建设融为一体。万幸的是,一位加拿大华裔斥巨资找了工人将杜公馆复制在了嘉定的一片土地上。
如今的杜公馆已然是“西云楼海派休闲商业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
一脸精明刻薄相,你老子有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