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圈的这玩意儿后,我突然理解南通了

今西安 2024-04-03 12:23:35

中国人不管做什么都讲究仪式感,不仅对活人讲究,对死人也一样讲究。

如今空气污染严重,西安时常霸榜全国城市雾霾天数排行榜,这让我对每逢清明时节一茬又一茬的人在路边画圈烧纸的行为颇有微词。但中国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那种仪式感,却又让我对他们更多地感到宽容和理解。

毕竟逝者已矣,生者只能通过这一把火和一缕烟来模糊生死之间的界限,所有的凭吊与念想,都得靠着纸钱来具象化。也正因此,3月25日南通一纸《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发布之后,瞬间引发了舆论界的大地震。评论区到处都是“不可理喻”、“简单粗暴的机械化管理”、“没有人情味儿”、“滥用权力”......的一顿狂喷,更有甚者直指此种行径是“数典忘祖”的“二鬼子”,直接给你拔升到灵魂高度。连央广网都公开发声:“城市管理是系统工程,要讲法规,也要看传统习俗、世情世理,不能为方便管理而顾此失彼,更不可‘一刀切’。”

南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图:网络)

央媒都下场了,看来南通应该赶紧洗心革面立正挨打才是正经。结果没几天,舆论突然发生了扭转,大众纷纷加入了质疑南通→理解南通→支持南通的队伍。

果然所有爆料的尽头都是反转。

1

网上突然掀起“排队给南通道歉”的浪潮,始于一部分当地人的澄清:说出台关于“制售殡葬用品”的禁令完全是当地特殊情况所致。同时,各大平台上开始流传一组南通人在祭祀时“烧纸房子”的图,配合官方声明一起食用,视觉冲击力简直不要太好。

提到所谓的“祭祀时烧纸房子”,大多数人应该不陌生。当今社会的主题词就是卷,活着的人在卷,死了的人也一样要卷,甚至更卷:面值动辄几亿、几十亿、上百亿的冥币被一捆一捆地送入火场,地府通胀之严重可想而知。于是大众的主攻方向开始转向各种“硬通货”:钱贬值不要紧,咱直接给你烧房子,不光房子,还有什么手机家电、豪车美女、保洁保安......活着的时候你没享受到的,死了都能享受到;活着的时候享受到的,死了以后也能继续享受。主打的就是一个服务到位。

在我很长一段时间的印象里,这种“纸房子”本来和幼儿园手工课的折纸作业没什么区别,直到我今天在朋友圈里突然看到了这么个玩意儿:

祭祀时烧的“纸扎别墅”

我咨询了发这条朋友圈的朋友,他给我发了一个链接,这东西叫“3D纸扎新款三层折叠别墅”,高一米八,宽一米,并且还注明赠送“保安”、“看门狗”、“摄像头”、“太阳能”等“日常生活设施”,甚至连“房产证”都有,简直贴心至极。

逼格确实很满,只是烧这么大一堆东西,会造成多严重的污染,又会不会有火灾隐患,在“传统文化”的光环笼罩下,似乎都没人考虑了。

至于南通,人家玩的更花,他们烧的“纸房子”长这样子:

南通祭祀烧的“纸房子”(图:网络)

雕梁画栋,三室一厅,足斤足两,五脏俱全,甚至让几个大活人住进去都绰绰有余。说实话,这种“纸房子”说它是“纸钱”什么的,我觉得真是委屈它了,说这是一种“艺术品”毫不为过。

2

实际上追根溯源,管这种纸房子叫“艺术品”,也确实有迹可循。

在南通当地,这种“美轮美奂”的纸扎别墅称为“扎库”。其实全国各地都有,只是在南通相对更为流行。制作时以芦柴为架,用柴管相套联结,最后糊上纸,纸上再贴花。所有的“别墅”、“电器”、“家具”、“保安”......都是这套工序做出来的。其本质和大家所熟知的“纸模”艺术基本没什么区别。

南通“扎库”(图:网络)

单从这个完成度来看,可想而知“扎库”的价值就不会低,要价大都在四位数以上,甚至五位数的都不鲜见。所以即使是再孝顺的南通人,也不会三天两头烧“大别墅”的,这种东西基本上只有在直系亲属的葬礼或者“头七”、“三年”之类有特殊意义的“大祭”上才会出现。很多当地年轻人甚至都没见过“烧库”。

所以如果要给南通的“烧库”下一个定义的话,最多也就是个“历史悠久但比较小众的传统民俗”。

而最近几天南通突然明文禁止“烧库”,那自然就是因为这玩意儿现在有些太过泛滥了。

就以上面那张帮助南通成功扭转风评的照片为例,该“图源”来自2017年的一次曝光:当年7月,南通崇川区某小区居民投诉,称从2016年2月开始,一直有业主在该小区28号楼北围墙外烧纸房子,已经持续了一年半。不分昼夜、不分天气、不分季节地烧,弄得小区里到处烟雾缭绕,还有业主天黑回家时撞上了固定纸房子的铁丝导致被割伤。附近居民吵了一年都没能解决问题。

微博上“烧库”的相关投诉(图:网络)

此外,就这种动辄几米甚至十几米高、跟卡车一样大的纸制品,一旦烧起来,要说没一点危险那肯定也是不可能的。同样是2017年,同样在南通,有人因为在小区里烧两层楼高的“扎库”,结果直接摇来了消防队,一顿高压水枪,紧急叫停了这次地府小康建设。

乱烧纸房子,既扰民,又严重污染,还可能带来火灾隐患,政府怎么可能视而不见?

3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2017年的陈年旧事还有啥可说的,这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人家就能一点都没整改吗?

嗯,还真就没怎么整改。

事实上,南通这次禁令的出台,就是建立在这么多年间,“扎库”越做越大、越做越奢华的大环境下的。如今的“扎库”,几乎个个都是红墙绿瓦、富丽堂皇,从外到内所有细节都能做到几近完美的1:1复刻。一句话概括就是:活着时候住的是什么样的,死了以后住的就得是什么样。

你能看出来这房子是纸做的吗?我没P图(图:抖音)

只要有人开了头,“扎库”就很容易带起一波“攀比”的风潮,并且在最后发展到一种病态的局面。如同比津巴布韦元贬值更快更凶的“地府通用货币”一样,一旦“烧库”成为祭祀活动的常态,那必定就会成为“较劲斗富”的重灾区。你家先人住的是三室一厅,我家就给直接安排上一套四合院;你家上了一辆劳斯莱斯,我家马上给配八个钟点工外加四个保安。反正就是卷,谁㞞谁是孙子。

“扎库”不仅仅在这些年越卷越奢侈,还越烧越无度。

按传统,因为体积实在太大,“扎库”本来都是在人烟稀少的空旷地带烧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头铁者就喜欢挑人多的地方“烧库”,什么小区、马路、公园......到处一片乌烟瘴气,甚至有人直接在高压线底下祭祖,祖先要是看见了估计能冲出来直接呼他们几个大耳刮子。至于造成交通堵塞、污染空气、破坏绿植什么的,根本没人操那闲心。

“烧库”时的满天尘灰(图:网络)

人人都在公众场合烧这种规模的“纸钱”,阴间城市化是大大加速了,阳间的人可得老遭罪了:你们尊敬先人的这份心意是到了,那谁来尊重我们的自然环境、空气质量和市容市貌呢?

每一个奇葩政策的出台,背后都一定有更奇葩的教训——只不过,很多人都只会吐槽奇葩的规定,而选择性忽视背后的教训罢了。

4

再回到南通之前那份禁令上,其实被喷得家里人都不认识倒也不冤,因为他们禁的不仅仅是这种大型的“扎库”,而是连带着把一般的冥币都打为了“封建迷信殡葬用品”,一股脑儿全都禁产禁售了。

这样一来,实际上就是又犯了体制内通常性的“一刀切”的错误。只是在“扎库”的阴影下,“一刀切”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争议所在了——之前大家骂你一刀切是对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背叛,而现在大家却又觉得光一刀切还不够狠,建议继续加大力度。所有人都很上头,理性也早已经不知被扔到哪个角落了。

“烧库”固然属于那种亟待简化和改进的传统习俗,但是因为“烧库”的弊端太多,就一棍子打死“烧纸”这种习俗并且一步到位一刀切,显然也有步子迈得太大扯到了X的嫌疑,并不可取。

平心而论,提倡“文明祭祀”本就是大势所趋。在两种极端的做法之间,也总会有一个相对较为平和的“缓冲区”的。毕竟,死后再怎么“做戏”,都不如生时多孝顺一点儿。

“用心意代替阵仗”,我把我的想法打在了那位朋友发的朋友圈的评论区,他没回复,但我希望他听进去了。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