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国家得20元,44年后政府找上门

亓钦 2024-12-30 13:40:45

文 | 亓钦

编辑 | 亓钦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68年,一个平凡的秋日,年仅十几岁的孔忠良,在无意中捡到一块闪闪发光的白色石头,他万万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石块竟然是一枚来自汉代的皇后玉玺,这个意外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孔忠良的生活轨迹,也为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证据。

孔忠良一家凭着一腔朴素的爱国情怀,将这枚珍贵的玉玺无偿上交给国家,换来的仅仅是20元路费,时光荏苒,44年后,这段故事再度浮现,孔忠良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表彰。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造就了这枚玉玺,它又为何会在孔忠良的手中重见天日?

河边拾玉

那是1968年的一天,正值秋高气爽,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村的少年孔忠良和伙伴们正在渭河北塬的河边玩耍。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岸边的石头上,忽然,一块白色的石头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立刻吸引了孔忠良的目光,出于好奇,他蹲下身子,将这块石头捡了起来。

这块石头与其他石块明显不同,它通体洁白,形状方正,表面光滑,仿佛经过精心打磨,更让孔忠良感到奇怪的是,石头的底部刻有几个他不认识的文字。

年幼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这块石头的价值,但他隐约感到,这可能是某种重要的物件,回到村里之后,孔忠良把这块石头拿给父亲看。

父亲也是一脸疑惑,尽管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但父子俩心知肚明,这或许是某件古文物,经过商议,孔忠良的父亲决定将这块石头送到相关部门进行鉴定,于是,父子俩带着这块石头,踏上了前往陕西省博物馆的路途。

走进博物馆

到达陕西省博物馆后,孔忠良父子将这块石头交给了馆内的专家,博物馆的专家们对这枚印章进行了仔细的鉴定。

他们首被这枚印章的材质深深吸引——这块石头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珍贵的新疆羊脂白玉,印章的底部刻着篆体“皇后之玺”四个字,专家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枚汉代皇后的玉玺。

事实证明,孔忠良的偶然发现是一件无价之宝,这枚印章的形制为四方形,边长2.8厘米,高2厘米,重量仅33克,顶部雕刻着螭虎纽,四边雕刻着云纹,印面上的文字为篆体阴文。

螭虎作为古代神兽,象征着皇后的权威与尊贵地位,而印章本身的精湛工艺也体现了汉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尽管孔忠良当时年幼,对这些历史细节并不了解,但他上交文物的举动无疑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博物馆为了表示感谢,给孔忠良一家提供了20元路费,对于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孔忠良一家并没有向国家索要任何报酬,他们认为,这枚玉玺属于国家,交给国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关于这枚玉玺的持有者,专家们提出了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枚玉玺属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

玉玺的出土地点靠近汉代的长陵,而长陵正是吕后的埋葬之地,吕后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位女性,她在刘邦去世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掌控大权,甚至诛杀了韩信和彭越等开国功臣,她的玉玺,象征着她至高无上的权威。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枚玉玺就是吕后的,但根据玉玺的制作工艺及历史背景,它的制作年代大致可以追溯到西汉文景帝或武帝时期,无论如何,这枚玉玺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的印玺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枚玉玺的遗失可能与西汉末年的战乱有关,公元25年,赤眉军攻入长安,焚毁了汉代皇帝的陵墓,许多珍贵的随葬品因此流失民间,玉玺的出土,或许正是那个动荡时代的产物。

道德的回响

尽管这枚玉玺有着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但孔忠良一家并未因此窥见利益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文物属于国家,上交国家是自然不过的事情,孔忠良的父亲曾对村里人说过:“这不是我们的东西,捡到就该还给国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孔忠良拾得玉玺的故事逐渐被遗忘,几十年过去了,孔忠良依旧过着普通的农民生活,那个秋日的发现仿佛成了历史中的一个小插曲,直到2012年,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得知了孔忠良当年的事迹,决定对他进行表彰。

2012年,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王京平专程赶到孔忠良的家乡,为他举行了一场简朴但隆重的表彰大会。

在大会上,工作人员为孔忠良颁发了一张沉甸甸的奖状,以表彰他对国家文物保护事业作出的贡献,孔忠良激动不已,他坦言:“虽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我感到无比自豪。”

这场表彰,既是对孔忠良无私奉献的肯定,也是对他那段跨越44年历史的见证,孔忠良的行为,正是那个时代许多普通百姓朴素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他们或许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不懂得这些文物的学术价值,但他们凭着一腔赤诚,将这份责任扛在肩上。

孔忠良的故事并非孤例,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普通百姓在面对珍贵文物时,选择将其上交国家,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们相信,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

从1968年河边的偶然发现,到2012年的表彰大会,这段跨越44年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枚汉代玉玺的传奇,更是关于责任与历史的传承。

孔忠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枚皇后玉玺,如今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中,见证着汉代的辉煌与衰落。

信息来源:1968年陕西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获20元奖励,44年后专家找上门

2022-04-24 16:08·法治平安淅川

0 阅读:11

亓钦

简介: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