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央严格实施体制内团队建设改革,不仅推行五年5%编制精简,还积极推进了“四不两直”的突击检查方式的落地实施。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需要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前“四不”突出了检查时间、检查力度的不确定性,利于中央看到更真实更直接的基层干部工作情况。
后“两直”则凸显了中央的检查将围绕现场实情、民众真实想法来进行,而不是听取基层干部的单向汇报,最大程度上避免中央被某些地方干部蒙蔽、欺骗的风险。
“四不两直”的推行无疑是有利于民众、有利于社会治理的,但是这样的方式究竟会带来何种效果?又该如何保证落地实施呢?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种“四不两直”的突击检查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延长中央监督效果的持续时间。
相较于寻常的监督、巡视而言,突击检查具有时间不确定性、力度不确定性以及周期不确定性的特点,这些都会对地方干部起到敲警钟的作用。
地方干部在不知道中央何时到现场、如何到现场以及怎么调查实情的情况下,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会相对谨慎,更加遵循按规章办事,逾矩的行为都会收敛,也可以说“四不两直”的检查方式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应。
但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检查机制不能只是短期的,若如此,那么起到的作用将非常有限,毕竟在督查组走后,某些地方官员便又开始肆无忌惮。
要想有长久的效果,就需要将检查的周期无限延长,让督查组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深挖地方存在的问题,不限制调查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起到“铲除病根”的效果。
同时,检查行动也不能形成固定的周期,这样就失去了“突击”的意义,让地方干部有充足的“准备”来应对,那么中央就更看不到实情、听不到民声了。
那么,要保障这种机制的实施,又该具体做些什么呢?
首要的任务一定是将检查组人员的管理系统化。
具体来说就是检查组的人员可以有权越级上报,将问题直接报告给中央,去除地方这个中间层,才能够将监督地方工作效果发挥到最大。
同时,中央也需要将举报渠道更多地开放给民众,而不仅仅是依赖检查组等公务人员的突击检查,这样才能不“闭目塞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监督、高效治理。
其次,编制队伍的重塑也不可忽视。
一旦发现问题,就不能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个体进行惩罚,而是应该彻查各关联层级,包括策略制定者、管理者以及执行者,要对整个行动链条的每一个人都进行检查,对有问题的人进行处罚,这就体现了督查周期性延长的重要性。
要深挖、彻查,才能保证公职系统的“老问题”不会死灰复燃。
同时,也要对新加入的编制成员上“紧箍咒”,通过监督机制的实行、编制考核难度的提高等方式,最大程度保证新成员不会“走歪路”,真正为民办事、为民服务!
通过中央2023年以来的各项举措和政策,不难看出中央对整顿编制队伍、实施高效治理、精准督查等方面的决心。
像“四不两直”这样的突击检查方式,在最初都只是落实在安全生产领域。
从2023年开始被运用到了体制内的督查和治理充分说明了中央也在不断地革新治理方式、严查公职人员队伍,谨防职务犯罪、懒政怠政等不良风气。
这恰恰说明,从严治党、严查腐败、杜绝懒政绝不是口号,中央对整治队伍的决心彰显得十分明白,地方干部们都应该引起重视,真正革除以前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扮演好“人民公仆”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