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整个宇宙是人类的宏大志愿和梦想!可是,让世人始料未及的是,人类几千年的宏大梦想突然被20世纪初横空出世的一个“天才”提出的一种“天才理论”给泼了一盆冷水。没错,这个当时让整个科学界为之震惊并影响着以后数代科学家直至今日都令科学家和世人无法跳出他的理论框架的伟大人物正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所提出的既让世人为之震惊又让世人为之倾倒的仿佛具有魔法般的理论正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上——狭义相对性和光速不变性。他向世人预测“光”在宇宙中是速度最快的存在,并在狭义相对论中推论任何事物只有追赶光的资格,而永远没有与光并驾齐驱的殊荣,更不要说滋生僭越之想,想要取代光在宇宙中的“速度之王”封号了。这就是爱因斯坦给人类遨游宇宙的梦想泼的一盆冷水,也是给世人设下的一道“光屏壁垒”,直至今日,我们仍被困于其中,而难以睹见“壁垒”之外的世界——我们人类至今尚未飞出太阳系,哪怕派出去探险的各种远航探测器,向太阳系边缘飞得最远的尚不及太阳系半径的千分之一。
宇宙浩瀚无穷,科学家根据宇宙年龄和膨胀现象,目前能推测出来的宇宙直径便已达930亿光年。如果930亿光年之外的星系发出的光未能抵达人类的眼睛便早已静寂而无踪可寻的话,那么宇宙的直径便有可能大于甚至远大于930亿光年。所以,930亿光年的宇宙,只是可观测的宇宙而已。而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平均直径大约为18万光年,太阳系平均直径只有3光年左右。仅3光年的距离,我们便已努力了数代,至今尚未达成所愿。
难道我们永远都无法打破爱因斯坦设下的光屏壁垒吗?难道我们遨游宇宙的梦想只能是梦想吗?
当然不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我们人类向宇宙探索的步伐,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我们遨游宇宙的梦想,不是吗?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探索宇宙,欲要实现向宇宙深处远航,向宇宙的广大家园迈进,首先要克服的两个关键性难题就是距离和时间。930亿光年直径的可观测宇宙,对于寿命仅有100岁左右的我们人类而言,想要在有生之年参观游览个遍,谈何容易!于是,科学家一边不断想方设法尽可能地提高飞船的速度,一边也在为人类的远游梦想出谋划策。
第一,打破爱因斯坦的“光屏壁垒”。科学研究与探索建立在谨慎与反复检验的基础上。一个新理论的诞生,能否经得住长久的考验,有时候并不能通过几个简单的实验就能立马得出其正确与否的结论,而是需要时间来做评委,因为这可能取决于人类当时所拥有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意识,就像“地心说”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认识中一千多年,然后才被证明是错误的一样。
同样的,对于爱因斯坦诏封的速度之王——光,是否真的名副其实,也有不少研究者表示怀疑。毕竟宇宙如此之大,人类连太阳系尚未探索到千分之一,又怎能信誓旦旦地说“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呢?爱因斯坦虽然被奉为“最聪明头脑”的科学家,但他所得出的推论和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诞生出来的相对论,实则与其他科学家得出其他科学理论所处的环境条件并没有很大的不同——都在地球这个环境场所。
所以,不无可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相对正确,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太阳系内,或许光能够稳坐“速度之王”的宝座,然而,太阳系之外是否依然可以独占鳌头,这便需要时间的检验,因为我们人类至今尚未飞出太阳系,甚至尚未弄清楚太阳系之外究竟有什么。
如果科学家发现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不是光速,或者说30万公里每秒的真空光速并非在宇宙的任何地方都能矢志不渝地坚守如一,那么也就等于,爱因斯坦设下的光屏壁垒开始出现裂缝,裂缝会像蜘蛛网一样向周围蔓延,很快这座光屏壁垒便再也无法承重“速度之王”的皇冠而轰然倒塌。没有光速壁垒的拦挡,人类便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研究超越30万公里每秒的宇宙飞船,“提速”会变成太空探险的首要任务,“速度”会成为衡量航空科技的首要指标,人类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太空漫游时代。
但在尚未能攻破爱因斯坦设下的“光屏壁垒”之前,想要飞出太阳系,畅游银河系,乃至把整个宇宙当成旅游的胜地,就需要另谋出路了。
第二,开发自由能源,无限接近光速。在爱因斯坦的“光屏壁垒”仍如钢铁般屹立于世人眼前的时候,我们也只能“遵规守纪”于光屏壁垒内的条条框框了。而这个时候,想要实现遨游整个宇宙的梦想,就要用到爱因斯坦光屏壁垒内设定的“光屏规则”了——相对论。
冲浪于如今科普大时代的知识海洋里,现在再提相对论,相信应该不会有多少人再感到陌生了吧?水木(“水木长龙”的简称)相信读者朋友们的冲浪水平,此处我们不再赘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接使用。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在惯性参考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其相对时间会变得越慢,无限接近光速时,相对时间会趋于零。但是,在不断提升物体速度的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大,如果想将速度提高到接近光速,那么所需的能量会趋于无穷大。所以,爱因斯坦才敢断言说没有能够达到或超越光速的物质,因为“需要无穷大的能量”犹如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黑洞,估计整个宇宙也难以提供得起。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无法达到光速,但却可以尽可能地向光速靠拢,因为速度越快,时间的流逝相对就会变得越慢,如此,我们实现遨游宇宙的梦想就有希望了,就不会因为宇宙的距离太远而我们的寿命又太短而将我们的“宇宙梦想”永远禁锢在梦中。而向光速靠拢的程度,取决于能够提供能量的多少。如此一来,等于是,能量成了实现遨游宇宙梦想的决定性条件。
而想要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源不断的能量,我们首先会想到我们的母恒星太阳。若能开发太阳能源,固然不错,可是在茫茫宇宙中旅行,一旦进入一片方圆几亿甚至十几亿光年内都没有恒星的空旷区域,比如宇宙的空洞,又怎能去补充所需的巨大能源呢?岂不意味着船沉舟没而将永远被困于里面?
看来从恒星处补充能量并不能保证航宇探险或宇宙旅行能够一直一帆风顺。如果飞船能时时从真空汲取能量,或者从反物质生成能量,那么能源问题也就等于基本上解决了——既无需携带大量的能源来给飞船增加负担,也无需担心能源被耗尽而将飞船搁置宇宙荒滩。这就相当于自由能源的开发利用,虽然文明等级可能赶不上卡尔达肖夫对宇宙文明等级划分的初等水平,但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也许不亚于卡尔达肖夫文明的最高级别。
一旦飞船所需的能源问题得以解决,提速方面就会变得轻松许多,因为再也不用担心能源的供不应求。而飞船的速度一旦被提速到接近光速,那么时间的流逝相对也会变得如同静止。所以,在能源需求得到解决后,930亿光年的宇宙就会变成弹丸之地,因为几分钟或几秒内宇宙飞船就有可能将整个宇宙来回穿梭两遍。
可是,如果短时间内我们无法开发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自由能源的话,是否还能实现遨游宇宙的梦想呢?
只要肯动脑,方法千万条!不急,我们科学家还有备用方案。
第三,提升人类寿命,延缓人类衰老。在既无法打破爱因斯坦的光屏壁垒,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生产自由能源的方法的话,还有一种可选的方法或能圆人类遨游宇宙的梦想,那就是提升人类寿命,延缓人类衰老。
如果人类的寿命能够被延长到万亿岁,甚至达到只要不是自愿生命结束便可生命永存的地步,那么遨游整个宇宙便不再是距离问题,而只剩下了时间长短。
目前科学家在延长人类寿命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效,比如,端粒酶逆转法,基因调控法,能量共振法,药物抑制法,冰冻休眠法等。运用科学手段,将人的寿命延长几百岁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达到千万岁的年龄,可能还有一段时间的路程要走。但我们相信,科技的力量可以改变一切,无论科幻还是梦想,总有一天都会在现实中与我们相遇。
如果人类一时间很难找到将寿命延长至千万岁的方法的话,难道我们遨游宇宙的梦想就会化为泡影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科学家还有最后的底牌,这张底牌的亮相,可以将时间、距离、人的寿命统统拿下。
第四,启用第二套生命系统,体验宇宙万事万物。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仿佛给科学家开启了“第三只眼”,让科学家凭之深刻认识到,宇宙的瑰丽奇景和诸多奥妙,不止体现在我们眼睛所能观察到的宏观世界,更体现在我们眼睛观察不到的微观世界,甚至决定于仿佛流动于“无”中的微观能量——意识。
当量子物理学家对微观世界探索研究得越深入,便越觉得微观世界似乎隐藏着远超于宏观世界的诸多不可思议。当量子实验向科学家第一次展示出“意识”的非凡力量时,简直惊掉了那些日夜紧抱经典理论生怕掉地上摔碎了的“古董”科学家们的下巴。当科学家发现量子能量的真空涨落甚至可以创造现实时,更是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
曾经,人类以为,那强大的力量一定隐藏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最深处,那真正的自由就是在宇宙中惬意地驰骋遨游。当科学家向量子世界一步步探索时,惊然发觉,也许我们理解错了——真正的力量隐藏在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栖居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意识”。量子研究者通过量子实验证明,意识可以改变客观现实,影响时间流向(注:有关量子力学的文章水木之前发布的非常多,前年发布的讲得最为详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此处不再赘述,而是直接使用量子实验结果或推论),甚至打破时空因果律。果真不是一般的强大,不是吗?
当生命科学与量子意识结合起来研究时,科学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人不止存在物质生命系统,还存在一套看不见的意识生命系统。前者是后者的载体,后者是前者的主宰。生命的过程,实则是不断体验、感受、进化、升级的过程,而这些无不与人的意识相连。既然如此,如果人类想要早期实现遨游宇宙的梦想,也许可以在第二套生命系统——意识——上寻找突破口。
正如上一篇文章我们所讲的,如果能对意识进行复制(通过量子纠缠的关系与本意识相连),或者转移(临时更换意识的物质载体),那么人类实现在宇宙中恣意驰骋往返的梦想也许会提前很多时间。
意识复制的方法,上篇文章我们刚刚探讨过,此处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查阅。此处我们只探讨意识转移方法。
所谓意识转移,实则就是更换意识的物质载体。比如,将人的意识临时从物质身体转移到其他物质载体上,借助其他物质载体去体验想体验的万事万物。就像SGU里无法返回地球的“命运号”飞船上的船员一样,在遥远的宇宙深空里,船员们只有通过借助“通讯石”与地球上的人交换意识的方法,才能回到地球上看望亲人。SGU里更换的意识载体仍是人,但未来我们借助高科技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将意识转移到任何物体上,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足不出户而畅游整个宇宙了。
比如,先将意识转移到月球上的某个物体上,然后再转移到火星上,再从火星转移到土星、柯伊伯带的天体上,奥尔特云的彗星上,之后再在整个银河系里反复跳跃转移,直至在整个宇宙中跳跃转移。通过这样的意识跳跃转移法,人类足不出户便可以遨游整个宇宙,而且不用担心载体的脆弱和条件限制,因为可以更换任意载体,根据体验的对象,选择相应的载体就可以了。
(看完后,聪明的你一定又想到了那只会七十二变的猴子,对吧?嗯,勇敢地怀疑,才能看清真相!说不定你猜对了呢?那就用我们刚才探讨的科学理论,解释一下孙猴子是怎么实现七十二变的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
为啥不是我们的光线到达它那里,或者两地光线半路而遇,
灵魂及意识周游一下,好比做梦。
这梦话说的[呲牙笑][呲牙笑]
文章又长又臭!
我能不能想一下就有什么?
这次专家们没胡说!关上门,吸点粉,宇宙尽在我掌控!
哈哈,人的科技文明就是人已经不需要生命了,做梦就足够了,外面的野生动物应该可以在人类把地球完全变成科技垃圾场之前恢复自然生态吧?
元神出窍
科学家?!!!!!!
当然能了,就是幻想嘛!我在半梦半醒之间都是遨游天地,化身大神,无所不能![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