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瘀血重,尤其是中老年人,平时总是胸闷刺痛,头晕头痛,身上还容易长结节、囊肿等,然后舌头伸出来一看,舌头颜色暗,舌下青筋粗紫等等,但是用了无数的活血化瘀药,像血府逐瘀丸、桂枝茯苓丸之类的,却没一点效果,其实就是因为你忽略了补阳!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中医有句话叫“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通俗来讲,血液能够在血管里正常的运行,靠的就是咱们体内的阳气来推动的,而且阳气充足的人,各个脏腑功能也能正常的发挥,气血就能畅通全身,就不容易发生瘀堵。那反过来阳气越少,身体越寒,气血运行就越缓慢,身体就越容易出现瘀血
如果还不理解的话,再给你举个例子,想一下冬天气温低的时候,河水是不是就容易结冰、水管是不是会上冻?反之到了春天,天气开始回暖,冰很快就融化了,这在人身上是一样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用了很多活血化瘀的药,却还是无效,或者刚开始有用,后面还是会产生瘀血,其实就是忽略了补阳
因此每次每当我遇到瘀血重的患者,我都不会单独的用活血化瘀的药,一定是在活血的基础上,搭配上温阳的药,比如在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的基础上,搭配桂枝、干姜、肉桂等温阳的药,这样一来,瘀血很快就能化开了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治疗方案推广,出现不适,还请及时线下就医!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补阳。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