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淮海战役创造了我军历史上战役规模最大,歼敌数最多的光辉记录,这次战役主要是粟裕领导,因此在建国后,毛主席在称赞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毛主席的话有理有据,是历史史实,所以很多人都是赞同的,陈毅作为粟裕的搭档,他更为了解粟裕在淮海战役的付出,不过,陈毅认为,虽然粟裕在这次战役中立功卓著,但有一个,他的功劳不下粟裕。
此人是谁?他做了什么?为何陈毅对此人如此称赞呢?
1928年11月25日,毛主席在井冈山写下了自己最著名的文章:《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中,写出了这么一个历史事件:“……湘敌驻桂东的阎仲儒部有126人投入我军,编为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
虽然只有寥寥数字,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意义很深远,影响很大,因为这是自我军革命以来,第一个率部成建制投入我军的事。
领头人毕占云因此也成为了第一个起义的国民党将领。
毕占云是四川人,曾在川军旧军队当兵,最高做过营长,虽然在军队中职务较高,但毕占云并不高兴,因为旧军队中有太多黑暗的事,他很不舒服,他参军是为了报国,不是为了个人享受。
大革命时期,毕占云与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接触过,共产党员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行动上,都对毕占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逐渐向共产党靠拢。
1927年,上级派毕占云前往江西参加对红军的作战,毕占云内心尤其不愿,但作为军人,他没办法,可到了江西以后,他却是“阳奉阴违”,不仅不与红军作战,而且还多次偷偷的放走红军。
其实毕占云不是第一次做这些事了,在此之前,毕占云的队伍里有两名共产党员连长,大革命失败后,上级要毕占云“整顿”队伍时,毕占云直接将这两人放走,还送给了他们一笔钱。
毕占云想要进步的态度和做法,引起了毛主席,朱德的注意。
此时红军队伍还很弱小,如果能够将毕占云争取过来,无论是在舆论上,还是在事实中,对我党我军来说,都是远远利大于弊的,所以,同为四川人的朱德,试着给毕占云写了一封语言恳切的信。
让毛主席,朱德等红军领导人没想到的是,毕占云当即给予了肯定的回答,高兴之余,毛主席便派毕占云去接。
就这样,毕占云从而“弃暗投明”,成为了红军中的一份子,毛主席对毕占云是比较看重的,直接将他任命为了红四军军部的特务营营长。
从此,在红军的队伍中,毕占云犹如鱼儿来到了海里,非常畅意,也在成长着。
到了淮海战役时期,毕占云已经是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了。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在战争中,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淮海战役时,好巧不巧,毕占云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前线部队支援粮草。
正是这件事,让毕占云在陈毅的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淮海战役时,陈毅对后勤工作尤其重视,因为战争具有无法预料性,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因此在当时准备粮草时,那可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毕占云在此期间,他为后期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淮海战役结束后,经统计,共有支前民工500多万以及粮食9.6亿斤等。
这些消耗中,其中光毕占云领导的豫皖苏军区,就支援了100多万民工,除此之外,他们还筹集了柴草6亿斤,粮食3亿斤,蔬菜100万斤。
可以说在整个战役期间,毕占云几乎筹集了三分之一的粮食。
这一切光荣的背后,也都离不开毕占云在军区内的领头作用,为了让前线战士安心打仗有饭吃,毕占云在后方领头减少口粮,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省下来提供给前方,不仅如此,毕占云还带人抢修公路,铁路等等,总之一句话,只要前方有需要,他们就干。
陈毅在战后,曾深情地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对人民群众的贡献,陈毅最清楚,而对毕占云的功劳,陈毅也了解,所以他才说出了毕占云功劳不下粟裕。
1949年,毕占云前往河南,担任了军区副司令员,几年后,毛主席视察黄河,到开封,见到了毕占云后,他亲切地问道:“毕占云,20多年没见了,离开井冈山后,你到哪去了?”
那天晚上,在河南军区小红楼,毛主席与毕占云聊了很久,他们一起追忆井冈山的峥嵘岁月。
1955年,毕占云因功被授予了中将,并且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在新中国的上千名开国将帅中,获得同时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的人,只有145人,毕占云作为其中一位,可见党组织对他革命贡献的认可与褒扬。